一种汽车传感器磁芯包塑封装成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47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成型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传感器磁芯包塑封装成型结构。以解决没有办法实现对运载速度的调节的技术问题。包括热风组件、运输组件、配料组件和底架,热风组件与运输组件相连接,运输组件与配料组件相连接,配料组件和运输组件均与底架相连接,使得手动螺纹杆驱动配合滑块在驱动转架内滑动,使得驱动转杆驱动运载拨动板的往复运动的幅度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对需要进行包塑封装成型的汽车传感器磁芯的运载速度的调节;同时,启动电机一和加热丝,通过电机一带动着扇叶转动,进而通过扇叶产生空气流动,并使得加热丝实现对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进而通过热空气对带有包塑封装成型的汽车传感器磁芯进行塑封成型。包塑封装成型的汽车传感器磁芯进行塑封成型。包塑封装成型的汽车传感器磁芯进行塑封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传感器磁芯包塑封装成型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成型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传感器磁芯包塑封装成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
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检测电控汽车的车速等数据,控制电脑用这个输入信号来控制发动机怠速,自动变速器的变扭器锁止,自动变速器换挡及发动机冷却风扇的开闭和巡航定速等其它功能;如专利号为CN202011404892.3 一种半导体传感器反向封装工艺,所述半导体传感器反向封装工艺包括反封引脚、反封基岛、反封芯片、反封塑胶套,包括以下步骤:S1优先将反封芯片对准反封基岛的连接面上;S2将反封芯片的电路端与反封基岛的电路端进行锡焊连接;S3将反封基岛的顶部固定于引脚的反向内凹结构中,但是该技术方案的缺点是没有办法实现对运载速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传感器磁芯包塑封装成型结构,以解决没有办法实现对运载速度的调节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传感器磁芯包塑封装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风组件(1)、运输组件(2)、配料组件(3)和底架(4),所述热风组件(1)与运输组件(2)相连接,运输组件(2)与配料组件(3)相连接,配料组件(3)和运输组件(2)均与底架(4)相连接;所述热风组件(1)包括套筒一(1

1)、端盖一(1

2)、套筒二(1

3)、电机一(1

4)、手动转动套(1

5)、加热丝(1

6)、扇叶(1

7)、内端板(1

8)、滑腔(1

9)、滑槽(1

10)、闭合板(1

11)、铰接柱(1

12)、驱动槽(1

13),所述套筒一(1

1)的一端安装有端盖一(1

2),套筒一(1

1)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手动转动套(1

5),端盖一(1

2)安装在套筒二(1

3)的一端,套筒二(1

3)的另一端安装有电机一(1

4),电机一(1

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扇叶(1

7),加热丝(1

6)安装在套筒一(1

1)的内端,套筒一(1

1)内安装有内端板(1

8),内端板(1

8)上开有多个滑腔(1

9),滑腔(1

9)的内端滑动安装有闭合板(1

11),滑腔(1

9)的下端开有滑槽(1

10),闭合板(1

11)上安装有铰接柱(1

12),铰接柱(1

12)与滑槽(1

10)滑动连接,手动转动套(1

5)上开有多个驱动槽(1

13),驱动槽(1

13)与铰接柱(1

12)配合连接;所述运输组件(2)包括机架(2

1)、从动辊子(2

2)、运载皮带(2

3)、支架一(2

4)、主动轴(2

5)、槽轮(2

6)、主动转杆(2

7)、驱动带轮(2

8)、连接皮带一(2

9)、主动辊子(2

11)、电机二(2

12)、拨杆(2

13)、配合开槽(2

14),所述机架(2

1)的一端转动安装有从动辊子(2

2),机架(2

1)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主动轴(2

5),主动轴(2

5)上安装有主动辊子(2

11),主动辊子(2

11)和从动辊子(2

2)之间设置有运载皮带(2

3),支架一(2

4)上安装在机架(2

1)上,支架一(2

4)与套筒一(1

1)固定安装,槽轮(2

6)安装在主动轴(2

5)上,槽轮(2

6)上开有多个配合开槽(2

14),机架(2

1)上转动安装有主动转杆(2

7),主动转杆(2

7)上安装有拨杆(2

13),拨杆(2

13)与多个所述的槽轮(2

6)之一配合,电机二(2

12)安装在机架(2

1)上,电机二(2

12)的输出轴安装在主动转杆(2

7)上,连接皮带一(2

9)与主动转杆(2

7)配合连接;所述配料组件(3)包括配料支架一(3

1)、内衬板(3

2)、连接架(3

3)、张紧架(3

4)、张紧滑块(3

5)、中端滑杆(3

6)、张紧推簧一(3

7)、张紧连接皮带(3

8)、驱动直齿一(3

9)、驱动直齿二(3

10)、锥形辊子一(3

11)、锥形辊子二(3

12)、入料管(3

13)、配合缺口(3

14)、上端套管(3

15)、运载拨动板(3

16)、直角拨动杆(3

17)、拨动轮(3

18)、驱动转杆(3

19)、驱动转架(3

20)、配合滑块(3

21)、手动螺纹杆(3

22)、铰接连杆(3

23)、手动转轮(3

24)、转轮限位杆(3

25)、转轮连杆(3

26)、转杆一(3

27)、配合带轮二(3

28)、连接皮带二(3

29)、内端转杆一(3

30)、张紧驱动带轮一(3

31)、张紧驱动带轮二(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元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微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