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16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体化墙板,在实施例中,包括:呈长方形的框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若干个墙板,设置在框架内;墙板靠近第一横梁的侧面设置滑动连接第一横梁的滑动连接部,靠近第二横梁的侧面设置滑动连接第二横梁的第二连接部,用于对接的两个侧面的一个或两个设置暗柱容置槽,相邻的两个墙板、墙板和第一横梁和/或墙板和第二横梁的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暗柱,通过暗柱连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墙板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滑动连接,暗柱连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从而将快速将墙板安装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装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装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墙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体化墙板。

技术介绍

[0002]在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成为主旋律,建筑行业也迎来了一场大的变革。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现场湿作业少、节约建筑材料、绿色环保等优点。墙板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围护结构,是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应用的主要领域,同时也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
[0003]目前,墙板的安装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体化墙板,墙板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滑动连接,通过暗柱连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从而将快速将墙板安装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体化墙板,包括:
[0006]框架,呈长方形,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
[0007]至少一个墙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墙板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侧面设置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滑动连接部,所述墙板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侧面设置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连接部;相邻的两个墙板对接的两个侧面的一个设置第一暗柱容置槽和/或另一个设置第二暗柱容置槽,以使相邻的两个墙板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设置有第一暗柱,所述第一暗柱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横梁。
[0008]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相邻的墙板和第一横梁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设置有第二暗柱,所述第二暗柱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横梁。
[0009]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相邻的墙板和第二横梁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第三容置空间,第三容置空间设置有第三暗柱,所述第三暗柱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横梁。
[0010]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竖梁靠近所述墙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三暗柱容置槽,以使相邻的墙板和所述第一竖梁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第二容置空间。
[0011]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竖梁靠近所述墙板的侧面设置有第四暗柱容置槽,以使相邻的墙板和所述第二竖梁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第三容置空间。
[0012]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断桥槽,所述第一断桥槽内设置第一断桥。
[0013]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断桥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墙板,且向靠近所述墙板的中心位置凸起。
[0014]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断桥槽,所述第二断桥槽内设置第二断桥。
[0015]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断桥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墙板,且向靠近所述墙板的中心位置凸起。
[0016]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设置有第三断桥槽,所述第三断桥槽内设置第三断桥。
[0017]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断桥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墙板,且向远离所述墙板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暗柱设置有第一断桥槽容置槽;其中,所述第三断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断桥槽容置槽内。
[0018]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暗柱容置槽设置有第四断桥槽,所述第四断桥槽内设置第四断桥。
[0019]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四断桥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墙板,且向远离所述墙板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暗柱设置有第二断桥槽容置槽;其中,所述第四断桥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断桥槽容置槽内。
[0020]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密封件连接相邻的两个墙板对接的两个侧面各自设置的密封件连接部,所述相邻的两个墙板对接的两个侧面各自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之外的区域设置密封件连接部。
[0021]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相邻两个墙板对接的两个侧面中一个设置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另一个设置的所述第二暗柱容置槽的开口相对以形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0022]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对于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所在的墙板,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第一槽壁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第二槽壁连接部,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的槽底壁设置第一安装孔和/或第二安装孔,第一紧固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至所述第一槽壁连接部;第二紧固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至所述第二槽壁连接部。
[0023]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和/或所述第二暗柱容置槽的槽侧壁设置有定位板;其中,所述定位板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暗柱。
[0024]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暗柱包括梁连接部;其中,所述梁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或所述第二横梁。
[0025]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墙板包括:
[0026]保温墙,用于对保温对象进行保温;
[0027]第一横框,设置在所述保温墙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包括所述滑动连接部;
[0028]第二横框,设置在所述保温墙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包括所述第二连接部;
[0029]第一竖框,设置在所述保温墙的第一侧面,包括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
[0030]第二竖框,设置在所述保温墙的第二侧面,包括所述第二暗柱容置槽;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垂直;
[0031]其中,所述第一竖框和第二竖框分别与靠近的所述第一横框至所述第二横框的边缘的形状适配。
[0032]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保温墙包括保温层、内饰板和外饰板;其中,所述保温层用于对保温对象进行保温;所述内饰板用于对所述保温层靠近所述保温对象的表面进行装饰;所述外饰板用于对所述保温层远离所述保温对象的表面进行装饰;
[0033]所述第一横框还包括开口朝向所述墙板的第一内饰板容置槽、第一保温层容置槽、第一外饰板容置槽;其中,所述滑动连接部靠近所述墙板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保温层容置槽或者所述滑动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层容置槽远离所述墙板的表面;
[0034]所述第二横框还包括开口朝向所述墙板的第二内饰板容置槽、第二保温层容置槽、第二外饰面板容置槽;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墙板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保温层容置槽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温层容置槽远离所述墙板的表面;
[0035]所述第一竖框还包括开口朝向所述墙板的所述保温层的第三内饰板容置槽、第三保温层容置槽、第三外饰面板容置槽;其中,所述第三保温层容置槽远离所述墙板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
[0036]所述第二竖框还包括开口朝向所述墙板的第四内饰板容置槽、第四保温层容置槽、第四外饰面板容置槽;其中,所述第四保温层容置槽远离所述墙板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暗柱容置槽;
[0037]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保温层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保温层的四端;所述第一至第四内饰板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内饰板的四端;所述第一至第四外饰面板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外饰板的四端。
[0038]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滑动连接部为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呈长方形,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至少一个墙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墙板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侧面设置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墙板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侧面设置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连接部;相邻的两个墙板对接的两个侧面的一个设置第一暗柱容置槽和/或另一个设置第二暗柱容置槽,以使相邻的两个墙板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设置有第一暗柱,所述第一暗柱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横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墙板和第一横梁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设置有第二暗柱,所述第二暗柱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横梁;和/或,相邻的墙板和第二横梁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第三容置空间,第三容置空间设置有第三暗柱,所述第三暗柱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横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梁靠近所述墙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三暗柱容置槽,以使相邻的墙板和所述第一竖梁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竖梁靠近所述墙板的侧面设置有第四暗柱容置槽,以使相邻的墙板和所述第二竖梁对接的两个侧面形成第三容置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断桥槽,所述第一断桥槽内设置第一断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断桥槽,所述第二断桥槽内设置第二断桥;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设置有第三断桥槽,所述第三断桥槽内设置第三断桥;所述第二暗柱容置槽设置有第四断桥槽,所述第四断桥槽内设置第四断桥;密封件连接相邻的两个墙板对接的两个侧面各自设置的密封件连接部,所述相邻的两个墙板对接的两个侧面各自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之外的区域设置密封件连接部;相邻两个墙板对接的两个侧面中一个设置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另一个设置的所述第二暗柱容置槽的开口相对以形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桥槽和/或所述第二断桥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墙板,且向靠近所述墙板的中心位置凸起;所述第三断桥槽和/或第四断桥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墙板,且向远离所述墙板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暗柱设置有第一断桥槽容置槽和/或第二断桥槽容置槽;其中,所述第三断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断桥槽容置槽内,所述第四断桥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断桥槽容置槽内;对于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所在的墙板,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第一槽壁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第二槽壁连接部,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的槽底壁设置第一安装孔和/或第二安装孔,第一紧固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至所述第一槽壁连接部;第二紧固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至所述第二槽壁连接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暗柱容置槽和/或所述第二暗柱容置槽的槽侧壁设置有定位板;其中,所述定位板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暗柱;所述第一暗柱包括梁连接部;其中,所述梁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或所述第二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包括:保温墙,用于对保温对象进行保温;第一横框,设置在所述保温墙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得陈亮胡宝齐周静伟赵荆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宁夏能源铝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