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波泽专利>正文

车内手机充电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5794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内手机充电发光装置,是由充电部分的输入端(1),保险管(2),输出端(3),直流变频电路(10),分压式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0),工作状态指示电路(30)组成,其特征在于发光部分是由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间歇振荡电路(50)和晶体管(60)及发光线(70)构成,其中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经电源线与间歇振荡电路(50)连接,并经电阻(41)与晶体管(60)连接;间歇振荡电路(50)经变压器(56)与晶体管(60)和发光线(70)连接;晶体管(60)的基极经电阻(41)与晶体管(42)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60)的集电极与变压器(56)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和发光线(70)的J2端连接,晶体管(60)的发射极接地;发光线(70)的J1端与变压器(56)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充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内手机充电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普遍随身持有的一种通讯工具,同时汽车也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代步工具。因此一种能够在车内就能为手机进行充电的车内手机充电器应运而生,解决了人们在开车途中随时可对手机进行充电的难题,避免了由于手机无电而无法使用电话的烦恼。但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这种车内手机充电器,仅是通过红绿色发光二极管来显示其充电工作状态,所显示的光线暗淡微弱,不易为车内人所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内对手机进行充电时产生闪烁发光效果的车内手机充电发光装置,具有结构新颖、闪烁发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本技术所提供的车内手机充电发光装置是由充电部分和发光部分组成,其中充电部分是由直流变频电路10,分压式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0和工作状态指示电路30构成。当12V-24V的直流电源从输入端1输入,经保险管2进入直流变频电路10和分压式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0,以决定在输出端之输出电流和稳压电压,工作状态指示电路30在显示待机时,只有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当进行充电工作时,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表示充电电路进入工作状态。发光部分是由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间歇振荡电路50和开关晶体管60以及发光线70组成。其中,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是由晶体管42、晶体管43、电阻41、电阻44、电阻45、电阻46、电阻47、电容48、电容49构成一升降电路,以驱动发光线70闪烁发光;晶体管42和晶体管43两管轮流导通与截止。间歇振荡电路50是由晶体管51、电容52、电容53、电阻54、电阻55和变压器56的初级绕组构成,其中电容52的充放电使晶体管51工作于开关状态,变压器56的初级绕组得到开关脉冲,经变压器56升压后在其次级得到的60V的交流电压。晶体管60为发光线70闪烁控制开关三级管,其闪烁频率与晶体管42和晶体管43组成的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的振荡频率相同。当晶体管42截止时其集电极输出高电平经电阻41后使晶体管60导通,发光线70发光;当晶体管42导通时其集电极输出低电平使晶体管60截止,发光线70不发光。当整机进入充电状态时,晶体管60的基极得到高电位,使晶体管60就一直处于导通状态,所以发光线70就一直处于发光状态直到充电结束为止。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闪烁发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图。图中,1输入端、2保险管F1、3输出端、10直流变频电路、20检测电路、30工作状态指示电路、40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1电阻、42晶体管、43晶体管、44电阻、45电阻、46电阻、47电阻、48电容、49电容、50间歇振荡电路、51晶体管、52电容、53电容、54电阻、55电阻、56变压器、60晶体管、70发光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所提供的车内手机充电发光装置是由充电部分和发光部分组成。所述的充电部分是由直流变频电路10,分压式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0和工作状态指示电路30构成。当12V-24V的直流电源从输入端1输入,经保险管2进入直流变频电路10和分压式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0,以决定输出端3之输出电流和稳压电压,工作状态指示电路30在显示待机时,只有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进行充电工作时,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表示充电电路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的发光部分是由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间歇振荡电路50和晶体管60以及发光线70组成。其中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经电源线与间歇振荡电路50连接,并经电阻41与晶体管60连接;间歇振荡电路50经变压器56与晶体管60的和发光线70连接;晶体管60的基极经电阻41与晶体管42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60的集电极与变压器60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和发光线70的J2端连接,晶体管60的发射极接地;发光线70的11端与变压器56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是由电阻41、晶体管42、晶体管43、电阻44、电阻45、电阻46、电阻47、电容48、电容49构成一升降电路,以驱动发光线70闪烁发光。其中晶体管42和晶体管43是集基偶合结构,两管基极分别经过电容48、电容49与对方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并经电阻45、电阻46与电源线连接,两管集电极分别经过电阻44、电阻47与电源线连接,两管发射极接地。晶体管42和晶体管43两管轮流导通和截止。所述的间歇振荡电路50是由晶体管51、电容52、电容53、电阻54、电阻55和变压器56的初级绕组构成。其中电容52的充放电使晶体管51工作于开关状态,变压器56的初级绕组得到开关脉冲,经变压器56升降后在其次级得到约60V的交流电压。其中晶体管51的基极经电容53以及经电阻54、电阻55与电源线连接,并经电阻54、电容52与变压器56次级绕组的一端连接,变压器56次级绕组的另一端与发光线70的J1端连接;晶体管51的发射极与变压器56初级绕组的一端连接,变压器56初级绕组的另一端与晶体管60的集电极及发光线70的J2端连接;晶体管51的集电极与电源线连接。所述的晶体管60为发光线70闪烁发光控制开关三级管,其闪烁频率与晶体管42和晶体管43组成的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的振荡频率相同,当晶体管42截止时,其集电级输出高电平经电组41后使晶体管60导通,发光线70发光闪烁;其中晶体管60的基极经电阻41与晶体管42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60的集电极与变压器56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及发光线70的J2端连接,晶体管60的发射极接地。当晶体管42导通时其集电级输出低电平使晶体管60截止,发光线70不发光。当整机进入工作状态时,晶体管60的基极得到高电位,使晶体管60一直处于导通状态,所以发光线70就一直处于发光闪烁状态,直至充电结束为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手机充电发光装置,是由充电部分的输入端(1),保险管(2),输出端(3),直流变频电路(10),分压式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0),工作状态指示电路(30)组成,其特征在于发光部分是由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间歇振荡电路(50)和晶体管(60)及发光线(70)构成,其中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经电源线与间歇振荡电路(50)连接,并经电阻(41)与晶体管(60)连接;间歇振荡电路(50)经变压器(56)与晶体管(60)和发光线(70)连接;晶体管(60)的基极经电阻(41)与晶体管(42)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60)的集电极与变压器(56)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和发光线(70)的J2端连接,晶体管(60)的发射极接地;发光线(70)的J1端与变压器(56)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车内手机充电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基偶合自激多谐振荡电路(40)是由电阻(41)、晶体管(42)、晶体管(43)、电阻(44)、电阻(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波泽杨远鸿
申请(专利权)人:雷波泽杨远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