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机构、车辆的尾翼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24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机构、车辆的尾翼组件和车辆,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或公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座和调节件,底座适于与第一部件固定,底座形成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导向槽,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调节件沿第二方向延伸,调节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于导向槽内,调节件具有在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呈角度布置,第一表面与导向槽的底壁滑动抵接,第二表面适于与第二部件的表面抵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通过底座与调节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其中,调节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呈角度布置,将调节件在第二方向的移动转化为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移动。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节机构、车辆的尾翼组件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调节机构、车辆的尾翼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机械加工的零部件找正的过程中,必须根据零部件的实际状态进行调节。但是,由于零部件的状态存在差异性,故而造成每一件零件在装夹时,所需求的调节高度会不一致;现有的组装过程中,无法满足每一个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调节高度的一致,也就是说,由于产品生产公差或产品之间装配公差的存在,会导致产品与周边件的匹配间隙、段差、位置不满足设计要求,产品品质不良或无法批量生产。因此,如何进行稳固的调节支撑,已经成为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可以通过底座与调节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其中,调节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呈角度布置,将调节件在第二方向的移动转化为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第一部件固定在底座上,第二部件与调节件的第二表面抵接,进而实现调节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公差。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调节机构的车辆的尾翼组件。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辆的尾翼组件的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或公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适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所述底座形成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调节件,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调节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调节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角度布置,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导向槽的底壁滑动抵接,所述第二表面适于与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抵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调节机构,通过底座与调节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其中,调节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呈角度布置,将调节件在第二方向的移动转化为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第一部件固定在底座上,第二部件与调节件的第二表面抵接,进而实现调节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公差,保证产品的位置度要求。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凸起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配合于所述导向槽内。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所述底座的两端,在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调节件的方向上,所述导向槽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导向块的截面与所述导向槽适配。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部,所述调节件上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部构造成适于所述配合部限位配合以将所述调节件固定于所述底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形成为限位齿,所述配合部形成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配合槽,所述限位齿配合于所述配合槽内,在从所述限位齿的固定端到自由端的方向上,所述限位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配合槽与所述限位齿形状适配。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槽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壁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所述第二侧壁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和设于所述座体上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导向槽形成于所述座体朝向所述调节件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座体的背离所述调节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隔且相对布置,所述第一部件的与所述第二部件调节间距的一端夹持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限定出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凸起的定位凸块,在从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座体的方向上,所述定位凸块凸起的高度逐渐增加,所述定位凸块适于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一端抵接。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的尾翼组件,包括:尾翼底托;尾翼四连杆底座,所述尾翼四连杆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尾翼底托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尾翼底托之间间隔开预定距离;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调节机构,所述尾翼四连杆底座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机构的所述底座固定,所述调节件的第二表面支撑于所述尾翼底托的表面,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尾翼四连杆底座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尾翼底托之间的间距。
[00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尾翼组件,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调节机构,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尾翼组件的整体性能。
[0017]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尾翼组件。
[0018]根据本技术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的车辆的尾翼组件,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尾翼组件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所示的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中所示的调节机构的仰视图;
[0024]图4是图2中所示的底座的示意图;
[0025]图5是图2中所示的调节件的示意图;
[0026]图6是图5中所示的调节件的右视图;
[0027]图7是图5中所示的调节件的俯视图;
[0028]图8是图5中所示的调节件的正视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调节机构;
[0031]110、底座;111、导向槽;1111、防呆凹槽;112、限位部;1121、限位齿;113、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定位槽;1151、定位凸块;
[0032]120、调节件;121、第一表面;122、第二表面;123、导向块;1231、防呆凸块;124、配合部;1241、配合槽;1242、第一侧壁;1243、第二侧壁;125、板部;
[0033]200、第一部件;
[0034]300、第二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或公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适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所述底座形成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调节件,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调节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调节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角度布置,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导向槽的底壁滑动抵接,所述第二表面适于与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凸起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配合于所述导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所述底座的两端,在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调节件的方向上,所述导向槽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导向块的截面与所述导向槽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部,所述调节件上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部构造成适于所述配合部限位配合以将所述调节件固定于所述底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形成为限位齿,所述配合部形成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配合槽,所述限位齿配合于所述配合槽内,在从所述限位齿的固定端到自由端的方向上,所述限位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配合槽与所述限位齿形状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海刘振高曹小硕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