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910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流装置及车辆,所述导流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顶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设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车辆的顶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以及所述车辆的顶部围合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车辆的前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车辆的后端设有出气口,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顶板的简单结构,可以与各种车型配套使用,通用性好,当车辆高速行驶时,气流从所述进气口沿着所述导流腔体从所述出气口排出,减小了气流造成的压差阻力,增强了车辆对地面的附着力,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也降低了车辆的耗油,提升了车辆燃油的经济性。辆燃油的经济性。辆燃油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流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流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汽车技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车辆的行驶速度日益提高,当车辆高速行驶时,在空气压差阻力的作用下,车辆容易受到升力使得车体部分离地,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也使得车辆耗油增大,严重降低车辆燃油的经济性。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空气压差阻力对车辆高速行驶时的影响,在车辆上安装扰流板,使气流沿着扰流板运动,减小压差阻力,进而增强车辆对地面的附着力,减小压差阻力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0004]专利技术人在研究现有技术中发现,扰流板需要与车辆形状适配,通用性较差,而且当车辆高速行驶时,扰流板对降低空气阻力的作用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导流装置及车辆。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流装置,应用于车辆,所述导流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顶板;
[0007]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0008]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车辆的顶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车辆的顶部围合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车辆的前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车辆的后端设有出气口。
[0009]可选地,所述顶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车辆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边沿连接;
[0010]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车辆的顶部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二边沿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
[0012]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内,且与所述顶板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侧边和第六侧边;
[0014]所述第五侧边与所述车辆的顶部连接,所述第六侧边连接于所述顶板。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板、所述支撑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
[0017]可选地,所述进气口的截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出气口的截面积。
[0018]可选地,所述进气口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出气口的宽度。
[0019]可选地,所述进气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出气口的高度。
[00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以及所述的导流装置;
[0021]所述导流装置连接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0022]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导流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顶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车辆的顶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车辆的顶部围合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车辆的前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车辆的后端设有出气口,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顶板的简单结构,可以与各种车型配套使用,通用性好,当车辆高速行驶时,气流从所述进气口沿着所述导流腔体从所述出气口排出,减小了气流造成的压差阻力,增强了车辆对地面的附着力,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也降低了车辆的耗油,提升了车辆燃油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导流装置应用于车辆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导流装置应用于车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导流装置应用于车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10

第一侧板;20

第二侧板;30

顶板;40

支撑板;11

进气口;12

出气口;13

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20及顶板30;第一侧板10与第二侧板20相对设置,顶板30设于第一侧板10与第二侧板20之间;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20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车辆的顶部,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20、顶板30以及所述车辆的顶部围合形成导流通道13,导流通道13靠近所述车辆的前端设有进气口11,导流通道13靠近所述车辆的后端设有出气口12。
[002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20及顶板30的简单结构,可以将导流装置与各种车型配套使用,通用性好,当车辆高速行驶时,气流从所述进气口11沿着所述导流腔体从所述出气口12排出,减小了气流造成的压差阻力,增强了车辆对地面的附着力,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也降低了车辆的耗油,提升了车辆燃油的经济性。
[0030]具体地,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20、顶板30以及所述车辆的顶部围合形成导流通道13的截面形状可以包括梯形、矩形等等,本技术对导流通道13的截面形状可以不做限定。
[0031]可选地,顶板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一侧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车辆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边沿连接;第二侧板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车辆的顶部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二边沿连接。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侧边实现第一侧板10与车辆顶部的连接,通过第二侧边与第一边沿连接实现第一侧板10与顶板30的连接;通过第三侧边实现第二侧板20与车辆顶部的连接,通过第四侧边与第二边沿连接实现第二侧板20与顶板30的连接,由此,使得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20及顶板30围合形成导流通道13。
[0033]可选地,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40;支撑板40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13内,且与顶板30连接。通过将支撑板40设置于导流通道13内与顶板30连接,可以为所述导流装置提供支撑力,使得所述导流装置稳固设置于车辆的顶部上。
[0034]具体地,如图1至3所示,若设置一个支撑板40于导流通道13内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20的中间位置,则所述导流装置安装于车辆顶部呈开口朝下的“E”字型。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3仅示出了设置一个支撑板40于导流通道13内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20的中间位置的示例,本技术实施例对支撑板40的具体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不做限定。
[0035]可选地,支撑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装置,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顶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车辆的顶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车辆的顶部围合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车辆的前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车辆的后端设有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车辆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边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车辆的顶部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第二边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内,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峰李兵张利君杨志强徐开硕杨旺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