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225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熄炉,包括炉体,炉体具有第一环形外墙和连接在其下方的第二环形外墙,第一环形外墙的内侧设有环形内墙,第二环形外墙向内倾斜,第二环形外墙的内侧设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牛腿,多个牛腿的顶部设有环形梁,环形内墙连接在环形梁上,第一环形外墙与环形内墙之间形成环形气道,相邻的牛腿之间形成与环形气道连通的斜向气道,各牛腿均由砖体结构砌筑而成,其中,砖体结构包括多层第一砖体,每层第一砖体沿径向被分为两组,两组第一砖体之间设有第一膨胀缝,在多层第一砖体中,每层的两组第一砖体中靠近炉体中心的一组共同构成径向可动部分,环形梁连接在径向可动部分上。第一膨胀缝能够提供沿径向热膨胀空间、释放热膨胀力。释放热膨胀力。释放热膨胀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熄炉


[0001]本技术涉及干熄焦
,具体地,涉及一种干熄炉。

技术介绍

[0002]干熄焦工艺是指采用较冷的循环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工艺方法,而干熄炉则是进行干熄焦工艺的设备中的核心部分。
[0003]在现有技术中,干熄炉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预存段、斜道段以及冷却段,其中预存段包括锥形区和直段区,锥形区的顶部和冷却段的底部均具有开口。直段区内设有环形气道,该环形气道围绕在干熄炉的内腔的周向外侧。斜道段内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牛腿,相邻的牛腿之间形成与环形气道连通的斜向气道,环形气道的内墙被支撑在多个牛腿上。
[0004]当干熄炉运行时,红焦(炽热焦炭)由干熄炉的顶部开口进入干熄炉的内腔,循环气体由干熄炉的底部开口进入并与红焦进行换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的底部排出,循环气体携带着大量热量经由斜向气道、环形气道流出干熄炉,并进入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余热回收。
[0005]在此过程中,由于干熄炉的内腔中存在红焦,其温度远高于环形气道及斜向气道内循环气体的温度,环形气道及斜向气道的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差,这样会导致两侧结构的热膨胀不同。例如,环形气道的外墙与内墙的膨胀程度不同,内墙靠近干熄炉的内腔,其膨胀程度要大于外墙的膨胀程度,两者形成的膨胀差导致外墙与内墙之间产生热膨胀力,从而容易使环形气道的内墙出现鼓肚、垮塌等现象。另外,由于环形气道的内墙被支撑在牛腿上,上述热膨胀力还会增加牛腿的负载力,长此以往牛腿容易出现断裂、脱落的现象。上述环形气道的内墙、牛腿等结构如果发生损坏,则会导致干熄炉停炉检修,影响干熄炉的使用寿命以及干熄焦工艺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干熄炉。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干熄炉,包括炉体,炉体具有第一环形外墙和连接在第一环形外墙下方的第二环形外墙,第一环形外墙的内侧设有环形内墙,第二环形外墙向内倾斜设置,第二环形外墙的内侧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牛腿,多个牛腿的顶部设有环形梁,环形内墙连接在环形梁上,第一环形外墙与环形内墙之间形成环形气道,相邻的牛腿之间形成与环形气道连通的斜向气道,各牛腿均由砖体结构砌筑而成,其中,砖体结构包括多层第一砖体,每层第一砖体沿径向被分为两组,两组第一砖体之间设有第一膨胀缝,在多层第一砖体中,每层的两组第一砖体中靠近炉体中心的一组共同构成径向可动部分,环形梁连接在径向可动部分上。
[0008]进一步地,在多层第一砖体中,每层的两组第一砖体中靠近第二环形外墙的一组共同构成固定部分,固定部分的各第一砖体的类型相同,径向可动部分的各第一砖体的类型相同,且固定部分的各第一砖体的类型与径向可动部分的各第一砖体的类型不同。
[0009]进一步地,固定部分的各第一砖体为粘土砖,径向可动部分的各第一砖体为莫来石

碳化硅砖。
[0010]进一步地,在多层第一砖体中,每层的第一膨胀缝整体呈倾斜状排布,且其倾斜方向与第二环形外墙的倾斜方向相同。
[0011]进一步地,砖体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二砖体,在每层第二砖体中,相邻的第二砖体之间均接触并连接,至少一层第二砖体位于多层第一砖体的下方。
[0012]进一步地,第二砖体的层数为大于等于10层且小于等于20层。
[0013]进一步地,砖体结构还包括多层保温砖,多层保温砖中的至少一层连接在第二环形外墙与第二砖体之间,多层保温砖中的其余部分连接在第二环形外墙与第一砖体之间。
[0014]进一步地,各牛腿的顶部还设有横梁,横梁位于环形梁的外侧且沿径向延伸设置,横梁的一端与环形梁接触并连接,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外墙和/或第二环形外墙之间设有第二膨胀缝。
[0015]进一步地,第一环形外墙和环形内墙的顶部设有盖顶结构,盖顶结构包括两个呈分体式的盖顶部,两个盖顶部分别连接在第一环形外墙和环形内墙上,且两个盖顶部之间设有滑动缝,滑动缝沿轴向延伸设置。
[0016]进一步地,两个盖顶部沿径向与彼此相对的侧面分别设有弧形槽,两个盖顶部的两个弧形槽共同围成一通孔,通孔与环形气道连通。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各牛腿均由砖体结构砌筑而成。其中,砖体结构包括多层第一砖体,每层第一砖体沿径向被分为两组,两组第一砖体之间设有第一膨胀缝,每组第一砖体中相邻的第一砖体之间接触并连接。在多层第一砖体中,每层的两组第一砖体中靠近炉体中心的一组共同构成径向可动部分。环形梁连接在径向可动部分上。
[0019]上述环形内墙、环形梁以及牛腿的径向可动部分可看作是连接为一个整体,多层第一砖体中设置的第一膨胀缝能够为环形内墙、环形梁以及牛腿的径向可动部分提供沿径向的热膨胀空间。当环形内墙、环形梁以及牛腿的径向可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受热膨胀时,借助第一膨胀缝能够释放热膨胀力,从而减小环形内墙、环形梁及牛腿的径向可动部分形成的整体与外侧结构(例如,牛腿的其余部分、第一环形外墙、第二环形外墙等)之间的作用力以及环形内墙、环形梁及牛腿的径向可动部分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同时可以减小牛腿的负载力,进而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环形内墙出现鼓肚或垮塌、牛腿出现断裂或脱落等损坏现象,提高各个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寿命,干熄炉的运行稳定、检修频率较低,这样有利于减少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干熄炉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干熄炉的A

A向剖视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干熄炉的牛腿、环形梁及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的干熄炉的第一环形外墙、环形内墙及盖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的盖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提供的干熄炉进行详细描述。
[0026]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若全文中涉及“第一”、“第二”等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先后次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应该理解为“第一”、“第二”等描述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若全文中出现“和/或”,其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
[0027]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上方”、“下方”、“顶部”、“底部”等,仅用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它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为也包含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熄炉,在该干熄炉中采用较冷的循环气体与红焦进行换热以实现对红焦的降温冷却。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熄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具有第一环形外墙和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外墙下方的第二环形外墙,所述第一环形外墙的内侧设有环形内墙,所述第二环形外墙向内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外墙的内侧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牛腿,多个所述牛腿的顶部设有环形梁,所述环形内墙连接在所述环形梁上,所述第一环形外墙与所述环形内墙之间形成环形气道,相邻的所述牛腿之间形成与所述环形气道连通的斜向气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牛腿均由砖体结构砌筑而成,其中,所述砖体结构包括多层第一砖体,每层所述第一砖体沿径向被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砖体之间设有第一膨胀缝,在多层所述第一砖体中,每层的两组所述第一砖体中靠近所述炉体中心的一组共同构成径向可动部分,所述环形梁连接在所述径向可动部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炉,其特征在于,在多层所述第一砖体中,每层的两组所述第一砖体中靠近所述第二环形外墙的一组共同构成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的各所述第一砖体的类型相同,所述径向可动部分的各所述第一砖体的类型相同,且所述固定部分的各所述第一砖体的类型与所述径向可动部分的各所述第一砖体的类型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熄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的各所述第一砖体为粘土砖,所述径向可动部分的各所述第一砖体为莫来石

碳化硅砖。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熄炉,其特征在于,在多层所述第一砖体中,每层的所述第一膨胀缝整体呈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列赵楠楠王福生王奇印文宝
申请(专利权)人: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