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及设有该连接结构的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712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连接结构及设有该连接结构的婴儿车,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车手、下侧枢接于车手上侧的推把、设置于车手与推把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一锁定装置、枢接于车手下侧的连接座、设置于车手与连接座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推把上侧的操作装置、上侧与操作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下侧与第二锁定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下侧、第二连接装置上侧均与第一锁定装置连接;驱动操作装置,第一连接装置被带动解锁第一锁定装置,第一锁定装置解锁的过程中联动第二连接装置解锁第二锁定装置,即一次操作可折叠推把还能收合婴儿车,即使推把与车手不能相对旋转,也不影响婴儿车的收合操作。儿车的收合操作。儿车的收合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结构及设有该连接结构的婴儿车


[0001]本技术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连接结构及设有该连接结构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0002]婴儿车作为能减轻父母抱孩子负担的工具,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使用更方便,婴儿车一般都是起码具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展开使用状态,一种是收合状态,从而在需要推孩童外出的时候,使得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当不需要使用而需要存放在室内某个位置或者需要交通工具托运婴儿车时,需要将婴儿车收合起来,使得婴儿车的体积相对变小,这样才不会占用太大空间。
[0003]婴儿车一般包括推把、车手,车手与婴儿车其他组件连接,推把下侧枢接于车手上侧或者推把下侧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车手。如此设置,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推把与车手处于展开状态而整体长度比较长,便于父母推移婴儿车;当要收合婴儿车时,使得推把相对车手旋转或者相对车手往下移动推把,从而减少婴儿车收合后的体积。
[0004]有些推把下侧枢接于车手上侧的婴儿车,推把下侧与车手上侧之间设置用于锁定两者的推把锁定机构,然后车手下侧与婴儿车其他组件之间再设置一车手锁定机构,解锁车手锁定机构,就能进行婴儿车的收合。这种设置,在收合婴儿车时,有些是推把锁定机构与车手锁定机构分别进行不同的操作装置进行不同时间的解锁操作,且解锁先后顺序无所谓,即解锁锁定机构的解锁,是为了收合婴儿车,而解锁推把锁定机构是为了使得推把相对车手旋转而进一步减少收合后的婴儿车体积,如此设置,虽然推把是否能相对车手旋转不影响婴儿车的收合,但是推把的折叠与婴儿车的收合必须需要两次不同操作,从而在推把与车手可相对旋转的情况下,整体操作比较繁琐费时间;还有些是先解锁推把锁定机构,然后再相对车手旋转推把,推把在旋转过程中去联动解锁车手锁定机构。这样设置,在推把与扶手可相对旋转时,确实能一次性折叠推把与收合婴儿车,但是若推把与车手出现问题,在推把锁定机构解锁后也不能相对旋转,就不能解锁车手锁定机构,从而不能进行婴儿车的收合,即是说,婴儿车的收合操作受限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及设有该连接结构的婴儿车,其能在解锁推把与车手之间的第一锁定装置的同时解锁车手与连接座之间的第二锁定装置,从而进行婴儿车的收合,而无需在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后通过旋转推把来解锁第二锁定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连接结构,包括车手、下侧枢接于所述车手上侧的推把、设置于所述车手下侧与推把下侧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一锁定装置、枢接于所述车手下侧的连接座、设置于所述车手下侧与连接座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
所述推把上侧的操作装置、上侧与所述操作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下侧与第二锁定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下侧、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上侧均与第一锁定装置连接;驱动所述操作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被带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且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解锁的过程中可联动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解锁第二锁定装置。
[0008]所述推把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枢接座,所述车手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枢接座,所述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枢接,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座与第二枢接座相对侧的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之间的齿轮、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二枢接座之间的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当所述齿轮同时与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时,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0009]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上端与所述操作装置连接的第一钢线、与所述第一钢线下端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可相对旋转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槽底壁与齿轮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第一齿槽底壁的相对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主动斜面与第一从动斜面;驱动所述操作装置,通过第一钢线拉动第一驱动件旋转,在所述第一主动斜面与第一从动斜面的配合下,所述第一驱动件在旋转的同时往朝向第二齿槽的方向移动,从而推动齿轮往第二齿槽的方向移动。
[0010]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可相对旋转地置于所述第二齿槽内的第二驱动件与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二钢线,所述第二驱动件位于所述齿轮与第二齿槽底壁之间;所述齿轮与第二驱动件的相对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主动斜面与第二从动斜面;所述齿轮往朝向第二齿槽的一侧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二主动斜面与第二从动斜面的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旋转而带动第二钢线往上移动而解锁第二锁定装置。
[0011]所述齿轮与第二驱动件的相对侧中,至少其中一者凸设有第二凸起,另一者设置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相对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主动斜面、第二从动斜面;或,所述第二齿槽底壁与第二驱动件的相对侧均凸设有凸起二,两所述凸起二的相对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主动斜面、第二从动斜面;所述第二凹槽底壁设置凸设有环形限位件,且所述环形限位件侧壁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一本体以及自所述本体外侧往外凸设的限位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本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环形限位件内,所述限位部伸于环形限位件的缺口。
[0012]所述第二枢接座包括主体以及设置所述主体上端一侧的枢接部,所述第二齿槽设置于枢接部朝向第一枢接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枢接座至少部分位于主体上端另一侧,且所述第一枢接座该部分的外围上侧设置有一定位槽;所述车手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内,一定位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上侧内,所述定位件与车手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且所述定位件上侧往上凸设有定位部,对应的,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定位部穿过的通道,在所述第三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定位件保持往上移动的趋势;较佳的,当推把与车手相对折叠时,所述第一枢接座外围的定位槽与所述定位部对准,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定位件往上移动,其定位部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0013]一种婴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转换状态之间转换,其包括上述连接结构。
[0014]所述婴儿车还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一滑座、第二滑座、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所述前脚后侧、后脚前侧两者中,其中一者枢接于所述连接座,另一者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或两者均枢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一滑座连接于所述车手并可相对车手
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滑座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并可相对第二连接件前后移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后脚交叉式枢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侧枢接于所述第一滑座,下侧枢接于所述第二滑座;所述第二连接件后侧枢接于后脚,前侧枢接于第三连接件后侧,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枢接于前脚;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后脚之间设置有扭簧。
[0015]所述婴儿车还包括座椅支撑件与第四连接件,所述座椅支撑件前侧与前脚枢接,所述第四连接件后侧与后脚枢接,前侧与座椅支撑件枢接,且所述座椅支撑件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座椅支撑件与第四连接件枢接位置的前侧。
[0016]所述第一连接件于朝向座椅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部,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座椅支撑件后侧抵靠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手、下侧枢接于所述车手上侧的推把、设置于所述车手下侧与推把下侧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一锁定装置、枢接于所述车手下侧的连接座、设置于所述车手下侧与连接座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推把上侧的操作装置、上侧与所述操作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下侧与第二锁定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下侧、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上侧均与第一锁定装置连接;驱动所述操作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被带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且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解锁的过程中可联动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解锁第二锁定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枢接座,所述车手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枢接座,所述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枢接,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座与第二枢接座相对侧的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之间的齿轮、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二枢接座之间的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当所述齿轮同时与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时,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上端与所述操作装置连接的第一钢线、与所述第一钢线下端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可相对旋转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槽底壁与齿轮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第一齿槽底壁的相对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主动斜面与第一从动斜面;驱动所述操作装置,通过第一钢线拉动第一驱动件旋转,在所述第一主动斜面与第一从动斜面的配合下,所述第一驱动件在旋转的同时往朝向第二齿槽的方向移动,从而推动齿轮往第二齿槽的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可相对旋转地置于所述第二齿槽内的第二驱动件与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二钢线,所述第二驱动件位于所述齿轮与第二齿槽底壁之间;所述齿轮与第二驱动件的相对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主动斜面与第二从动斜面;所述齿轮往朝向第二齿槽的一侧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二主动斜面与第二从动斜面的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旋转而带动第二钢线往上移动而解锁第二锁定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二驱动件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与第二驱动件的相对侧中,至少其中一者凸设有第二凸起,另一者设置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相对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主动斜面、第二从动斜面;或,所述第二齿槽底壁与第二驱动件的相对侧均凸设有凸起二,两所述凸起二的相对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主动斜面、第二从动斜面;所述第二凹槽底壁设置凸设有环形限位件,且所述环形限位件侧壁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一本体以及自所述本体外侧往外凸设的限位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本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环形限位件内,所述限位部伸于环形限位件的缺口。7.根据权利要求2至3、5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接座包括主体以及设置所述主体上端一侧的枢接部,所述第二齿槽设置于枢接部朝向第一枢接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枢接座至少部分位于主体上端另一侧,且所述第一枢接座该部分的外围上侧设置有一定位槽;所述车手上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水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森王婴儿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