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配式医用钛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54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配式医用钛网,包括柱状钛网和端板,所述端板有两个,两个端板分别连接在柱状钛网的两端,端板与柱状钛网可拆卸连接,端板为3d打印制造,端板上设有植骨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钛网不能同患者个性化的椎体终板进行良好匹配的问题,接触面积增大、不容易刺破终板造成钛网下沉等并发症;同时因为良好的匹配,钛网的稳定性也随之增加。环形植骨部件及多孔材料骨整合与传统植骨腔骨整合,实现了融合的双保险模式;将跨越1个椎体或多个椎体长度的骨融合距离,转化为残留椎体同下位或上位椎体椎间隙的融合,提高了融合效率,减少了不融合及钛网下沉风险。钛网下沉风险。钛网下沉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配式医用钛网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配式医用钛网。

技术介绍

[0002]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颈椎融合术(ACCF),适用于单纯椎间盘切除不能获得很好的脊髓减压的患者,对于既存在脊髓前方压迫又存在脊髓后方压迫的患者,可在ACCF的基础上考虑联合后方椎管扩大术。对于椎体病变(肿瘤等)、颈椎脱位、后凸畸形的患者,ACCF也是理想的选择。
[0003]现有的ACCF手术钛网存在以下不足:
[0004]1、现有的直的钛网放置到颈椎后,由于人体颈椎存在一定的生理弧度,并非笔直的,钛网两端与患者终板不能接触良好,只有一部分是同椎体终板直接接触,加之术后钛网下沉,患者颈椎弧度丢失会进一步加重,不能良好的重建和维持颈椎弧度。
[0005]2、患者术后钛网移位、下沉风险并发症较高;钛网没有固定,容易移位进去椎管,造成患者瘫痪甚至死亡;术后钛网下沉发生率可高达70%。
[0006]3、ACCF手术切除椎体后跨越的距离较长,骨的爬行替代距离较长,因此融合时间较长、融合效率较低、再次手术翻修风险较高;植骨的愈合效果较差,时间较长,造成很多患者6月、12月仍未愈合,需要长时间佩戴颈部外固定支局,不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和回归正常的生活及工作;
[0007]4、高质量假体

终板界面骨整合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功能加载负荷下,骨组织对内植物有足够的支撑;(2)新生骨组织与内植物表面形状一致并紧密接触,内植物
>‑
骨组织界面无结缔组织或纤维组织间隔;(3)在功能加载负荷下,内植物与周围组织之间无相对运动;(4)在光镜和电镜下,内植物表面薄层内的组织成分应为正常的骨组织成分。现有的钛网不能同椎体终板进行良好的骨整合,不利于提高稳定性和增加融合率。
[0008]综上所述,如何促进跨越一个椎体甚至多个椎体长度的ACCF手术融合,增加钛网与椎体终板的匹配性,恢复和维持颈椎弧度,降低术后钛网下沉、移位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融合率和缩短融合时间、降低工作延误时间促进早期康复,是现阶段ACCF手术钛网内植物面临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人体椎间隙终板形态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技术人对85例非颈椎病患者C2~7共510个节段的CT资料进行分析,以图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5进行分析测量后发现: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形态可分为三型:弧形、平板形、不规则形。现有的医用钛网内植物两端较为锋利,且非个性化设计制作,同患者的椎体骨性终板无法良好的匹配。不能良好的匹配则造成钛网

骨性终板接触面积减少,术后发生钛网下沉并发症则增加,不利于患者恢复,因此医用钛网有待进一步改进设计,增加终板形态的匹配性。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本技术公开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配式医用钛网,包括柱状钛网和端板,所述端板有两个,两个端板分别连接在柱状钛网的两端,端板与柱状钛网可拆卸连接,端板为3d打印制造,端板上设有植骨孔。
[0012]优选的,所述柱状钛网包括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包括左前片和右前片,所述左前片、右前片的相邻边搭接并设有夹紧机构,左前片、右前片的另外一边分别与后片齿合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端板上的植骨孔有至少3个,其中一个植骨孔位于端板的中央并与柱状钛网的内腔连通,另外两个植骨孔分别位于柱状钛网的相对侧。
[0014]优选的,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端板与柱状钛网之间的夹角可调整,可拆卸连接存在配合间隙。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栓连接包括位于端板上的凹槽,所述柱状钛网的端部插入凹槽中,并通过弹性螺栓安装在凹槽中。
[0016]进一步的,所述端板远离柱状钛网的表面设有尖刺。
[0017]进一步的,所述端板远离柱状钛网的表面覆盖涂覆层,所述涂覆层为多孔结构;涂覆层优选为羟基磷灰石。
[0018]优选的,所述端板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的上表面与患者的上椎体的下端面贴合,所述下端板的下表面与患者的下位椎体的上端面贴合。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钛网不能同患者个性化的椎体终板进行良好匹配的问题,接触面积增大、不容易刺破终板造成钛网下沉等并发症;同时因为良好的匹配,钛网的稳定性也随之增加。
[0021]2、环形植骨部件及多孔材料骨整合与传统植骨腔骨整合,实现了融合的双保险模式;将跨越1个椎体或多个椎体长度的骨融合距离,转化为残留椎体同下位或上位椎体椎间隙的融合,提高了融合效率,减少了不融合及钛网下沉风险。
[0022]3、术后患者不需要长时间佩戴颈托等外固定,可以较早的返回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小,有利于降低卫生经济负担。
[0023]4、本技术增加了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了ACCF手术钛网下沉、移位、突入椎管损伤脊髓的风险,降低了手术相关并发症;
[0024]5、本技术为组配式可够,可调整高度和角度,方便调整不同患者的终板夹角问题,增加了稳定性、降低了术后下沉风险。在植入后还可以调整高度,方便进一步撑开操作。
[0025]6、将3d打印技术同传统加工工艺结合,组装式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规模化开展和推广。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柱状钛网和端板的连接部的局部示意图。
[0028]图3为柱状钛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一。
[0030]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配式医用钛网,包括柱状钛网1和端板2,端板2有两个,两个端板2分别连接在柱状钛网1的两端,端板2与柱状钛网1可拆卸连接,端板2采用3d打印制造,端板2上设有植骨孔21,同一端板2上的植骨孔21有至少3个,其中一个植骨孔21位于端板2的中央并与柱状钛网1的内腔连通,另外两个植骨孔21分别位于柱状钛网1的相对侧。
[0033]端板2离柱状钛网1的表面设有尖刺22,或者,端板2远离柱状钛网1的表面可覆盖涂覆层,涂覆层为多孔结构;涂覆层优选为羟基磷灰石;尖刺22和涂覆层也可同时存在。
[0034]可拆卸连接为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可拆卸连接存在配合间隙,具体的,如图2所示,螺栓连接包括位于端板2上的凹槽23,柱状钛网1的端部插入凹槽23中,并通过弹性螺栓3安装在凹槽23中。
[0035]端板2与柱状钛网1之间的夹角可调整,具体的,如图3所示,柱状钛网1包括前片11和后片12,前片11包括左前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配式医用钛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钛网和端板,所述端板有两个,两个端板分别连接在柱状钛网的两端,端板与柱状钛网可拆卸连接,端板为3d打印制造,端板上设有植骨孔;所述柱状钛网包括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包括左前片和右前片,所述左前片、右前片的相邻边搭接并设有夹紧机构,左前片、右前片的另外一边分别与后片齿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配式医用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的植骨孔有至少3个,其中一个植骨孔位于端板的中央并与柱状钛网的内腔连通,另外两个植骨孔分别位于柱状钛网的相对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配式医用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端板与柱状钛网之间的夹角可调整,可拆卸连接存在配合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杨毅丁琛王贝宇孟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