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坩埚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熔融物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326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坩埚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熔融物实验装置,包括:置物仓、循环仓、安置架和排液装置;所述循环仓设置在所述安置架上,所述置物仓设置在所述循环仓上,所述排液装置设置在所述置物仓内并贯穿所述循环仓,所述安置架上设置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可辅助所述排液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在使用坩埚进行熔融的时候,首先将待熔融物放入置物仓内,置物仓可以将待熔融物进行熔融,在取用熔融物的时候可以通过排液装置进行熔融物的排放取用,循环仓可以给置物仓提供冷却用的循环水,从而提高冷却效率,安置架和循环仓采用分离式设计可以便于维护和清理。设计可以便于维护和清理。设计可以便于维护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坩埚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熔融物实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坩埚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坩埚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熔融物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将核废料固定在稳定基材内以阻止放射性核素迁移,之后再经深地质处置是当前国际普遍接受的方案,而固化处理被认为是最终处置的第一道重要工序。核废料固定中,玻璃固化是最常见的固化手段之一,玻璃固化是将基础玻璃组分与一定废物包容量的核废料混合,高温熔制形成玻璃液后,注入贮存容器中制备出稳定的玻璃固化体,从而将放射性核素禁锢于玻璃固化体内,满足防止核素迁移的要求。
[0003]高放射性废物玻璃固化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核废料固化领域较为成熟的技术。冷坩埚技术是高放废物固化研究的新技术,有利于突破核废料安全贮存和处置,冷坩埚技术目前主要是国外有见应用,技术方面由于外国对我国实施的技术封锁,我国暂无此类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虽然学界偶有研究论文出现,但是其大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其主要问题存在于冷坩埚在对熔融物的边界持续冷却效率低下,导致对形成的凝壳无法进行控制,形成凝壳之后可以防止熔融物外泄,但是对于熔融物的排放却存在问题,因为熔融物温度过高容易将排放口堵住,导致排放熔融物时存在概率性冷凝、堵死。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冷坩埚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熔融物实验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6]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坩埚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熔融物实验装置,包括:置物仓、循环仓、安置架和排液装置;所述循环仓设置在所述安置架上,所述置物仓设置在所述循环仓上,所述排液装置设置在所述置物仓内并贯穿所述循环仓,所述安置架上设置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可辅助所述排液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0007]优选的是,所述置物仓包括若干个外铜管和若干个内铜管,所述内铜管设置在所述外铜管的内部,所述外铜管的顶部通过密封环进行密封,所述外铜管和所述内铜管的底部均与所述循环仓连通。
[0008]优选的是,所述循环仓内设置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水平设置将所述循环仓分隔为进水仓和出水仓,所述进水仓位于所述出水仓的下方,所述进水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出水仓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内铜管的下端贯穿所述分隔片与所述进水仓连通,所述外铜管的下端与所述出水仓连通。
[0009]优选的是,所述排液装置包括封堵组件、防堵组件和冷凝仓;所述冷凝仓设置在所述置物仓的内底部并且贯穿所述循环仓,所述冷凝仓的外壁与所述外铜管的内壁连接;所述防堵组件贯穿所述冷凝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封堵组件设置在所述防堵组件内,所述辅助装置与所述封堵组件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是,所述冷凝仓包括上水仓和下水仓;所述上水仓内设置有上水管,所述上水管贯穿所述下水仓,所述下水仓的底部设置有下水管。
[0011]优选的是,所述防堵组件包括加热管、阻燃管和冷凝管;所述加热管的外壁通过所述阻燃管与所述冷凝管的内壁连接,所述冷凝管贯穿所述冷凝仓,所述阻燃管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感应线圈,所述封堵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管的内壁上,所述加热管顶部的开口直径大于底部的开口直径,所述封堵组件内设置有金属环。
[0012]优选的是,所述封堵组件包括钻头和密封柱;所述钻头设置在所述密封柱的顶部,所述密封柱的底部设置有冲击槽,所述冲击槽内的内顶部设置有销钉,所述销钉贯穿至所述钻头的内部,所述密封柱通过所述销钉与所述钻头连接;所述冲击槽内设置有活塞,所述辅助装置与所述活塞的底面活动连接,所述密封柱的外壁设置有卡台,所述辅助装置与所述卡台活动连接,所述金属环设置在所述密封柱内并环绕所述冲击槽设置。
[0013]优选的是,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冲击杆、固定杆和往复电机,所述冲击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并且与所述活塞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往复电机设置在所述安置架上,所述冲击杆通过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往复电机连接,所述往复电机可通过所述固定杆带动所述冲击杆上下平移以及以所述冲击杆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进行往复转动。
[0014]应用冷坩埚结构的熔融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冷坩埚、壳体、加料器、第二感应线圈、测温调温组件;所述冷坩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部,所述第二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置物仓的外周,所述加料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加料器通过导料管向所述置物仓内加注原料,所述测温调温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并且所述测温调温组件可在所述置物仓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的内壁之间移动。
[0015]优选的是,所述测温调温组件包括屏蔽罩、位置调节装置、吹氩组件;
[0016]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
[0017]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轴承座、若干个支撑板、若干个传动杆和若干个安装台;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底部并且位于所述轴承座的两边,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升降电机,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与所述支撑板轴连接,所述升降电机通过齿轮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传动杆之间的连接轴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台的顶部轴连接,所述屏蔽罩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
[0018]所述吹氩组件包括支持组件、旋转电机、伸缩管和喷嘴;
[0019]所述伸缩管的上端与所述支持组件连接,所述伸缩管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轴承座的下方,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伸缩管的下端;
[0020]所述旋转电机通过齿轮与所述轴承座连接;
[0021]所述支持组件内设置有伸缩电机、送气装置和红外测温仪;所述伸缩电机与所述伸缩管的上端连接。
[002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坩埚结构,在使用坩埚进行熔融的时候,首先将待熔融物放入
置物仓内,置物仓可以将待熔融物进行熔融,在取用熔融物的时候可以通过排液装置进行熔融物的排放取用,循环仓可以给置物仓提供冷却用的循环水,从而提高冷却效率,安置架和循环仓采用分离式设计可以便于维护和清理,在熔融物压力过大或者排液装置堵塞无法顺利排放熔融物的时候,通过辅助装置可以辅助排液装置进行开启和关闭,从而避免熔融物将置物仓堵死无法排放。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坩埚结构以及应用该结构的熔融物实验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坩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坩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物仓(1)、循环仓(2)、安置架(3)和排液装置;所述循环仓(2)设置在所述安置架(3)上,所述置物仓(1)设置在所述循环仓(2)上,所述排液装置设置在所述置物仓(1)内并贯穿所述循环仓(2),所述安置架(3)上设置有辅助装置(7),所述辅助装置(7)可辅助所述排液装置的开启和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坩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仓(1)包括若干个外铜管(101)和若干个内铜管(102),所述内铜管(102)设置在所述外铜管(101)的内部,所述外铜管(101)的顶部通过密封环进行密封,所述外铜管(101)和所述内铜管(102)的底部均与所述循环仓(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坩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仓(2)内设置有分隔片(21),所述分隔片(21)水平设置将所述循环仓(2)分隔为进水仓(22)和出水仓(23),所述进水仓(22)位于所述出水仓(23)的下方,所述进水仓(22)上设置有进水管(221),所述出水仓(23)上设置有出水管(231),所述内铜管(102)的下端贯穿所述分隔片(21)与所述进水仓(22)连通,所述外铜管(101)的下端与所述出水仓(2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坩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装置包括封堵组件(4)、防堵组件(5)和冷凝仓(6);所述冷凝仓(6)设置在所述置物仓(1)的内底部并且贯穿所述循环仓(2),所述冷凝仓(6)的外壁与所述外铜管(101)的内壁连接;所述防堵组件(5)贯穿所述冷凝仓(6)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封堵组件(4)设置在所述防堵组件(5)内,所述辅助装置(7)与所述封堵组件(4)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坩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仓(6)包括上水仓(61)和下水仓(62);所述上水仓(61)内设置有上水管(611),所述上水管(611)贯穿所述下水仓(62),所述下水仓(62)的底部设置有下水管(62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坩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组件(5)包括加热管(51)、阻燃管(52)和冷凝管(53);所述加热管(51)的外壁通过所述阻燃管(52)与所述冷凝管(53)的内壁连接,所述冷凝管(53)贯穿所述冷凝仓(6),所述阻燃管(52)内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521),所述封堵组件(4)设置在所述加热管(51)的内壁上,所述加热管(51)顶部的开口直径大于底部的开口直径,所述封堵组件(4)内设置有金属环(45)。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坩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4)包括钻头(41)和密封柱(42);所述钻头(41)设置在所述密封柱(42)的顶部,所述密封柱(42)的底部设置有冲击槽,所述冲击槽内的内顶部设置有销钉(43),所述销钉(43)贯穿至所述钻头(41)的内部,所述密封柱(42)通过所述销钉(43)与所述钻头(4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智焦大伟陈朝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迈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