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293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包括破碎装置、流化床换热器、用于固气分离的除尘装置、送风装置,破碎装置与流化床换热器的进渣口连通,除尘装置与流化床换热器的出渣口连通,送风装置与流化床换热器的进风口连通并设置用于控制向流化床换热器输送风量的第一控风部件,破碎装置、流化床换热器、除尘装置之间密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生物质炉渣破碎后通过流化床换热器使碎渣在换热器内均匀分布并短暂停留,提升热量的回收率以及换热的效率,整个过程利用气流密封完成,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通过控制气压,适应不同生物质的炉渣以及所需的换热率、换热温度,实现自动冷渣和换热,解决人工排渣的安全隐患。解决人工排渣的安全隐患。解决人工排渣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质燃烧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生物质能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的14%,是继煤、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我国每年可能源化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约相当于4.6亿t标准煤。其中:农业废弃物资源量约4亿t,折算成标准煤量约2亿t;林业废弃物资源量约3.5亿t,折算成标准煤量约2亿t;其他有机废弃物约0.6亿t标准煤。
[0003]在生物质燃料收集、运输、存储过程中,受条件限制,生物质燃料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大量泥沙及石块、砖块、铁块等大尺寸不可燃杂质,其中不可燃杂质颗粒尺寸≥100mm的占比6%,≥150mm的占比2%。在运行中,为了稳定燃烧,必须以5t/h~10t/h的速度排出800℃左右的炉渣,而大尺寸不可燃杂质会造成排、冷渣系统严重卡涩、堵塞,使冷渣器失去排、冷渣能力。据调研,管式冷渣器、风水联合冷渣器和干式除渣设备等传统设备均不能满足生物质锅炉的排、冷渣需要,国内已投产的生物质发电厂排、冷渣系统现状普遍存在无适用的冷渣设备、热渣依赖人工直排、人身安全隐患极高、排渣热损失严重、拉运清洁费用高、污染环境等等非常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生物质直燃发电机组的安全生产。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10862338U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余热回收装置,通过设置的碾碎装置,通过减速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进行对锅炉炉渣进行粉碎,但其处理炉渣量和回收热量效率相对较低,且回收过程不密封,存在炉渣粉尘外泄情况。
[000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余热回收装置,用以高效回收生物质炉渣的热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包括用于对炉渣进行破碎的破碎装置、流化床换热器、用于对炉渣混合气体进行固气分离的除尘装置、用于对所述流化床换热器输送风量的送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的出渣口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渣口连通,所述除尘装置的进渣口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出渣口连通,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送风管、风机,所述送风管的入口与所述风机连通,所述送风管的第一出口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送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向所述流化床换热器内输送风量大小的第一控风部件,所述破碎装置、流化床换热器、除尘装置之间密封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流化床换热器包括密封的换热壳体、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内的换热管,换热管位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渣口、出渣口之间的换热壳体内。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风口开设在所述换热壳体的底部,且所述
流化床换热器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换热管。
[001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流化床换热器还包括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内的换热管的上游用于避免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风口的风直吹换热管。
[0011]优选地,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入口与所述除尘装置连通,所述进风管的出口与所述风机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送风管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破碎装置连通,所述送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向所述破碎装置内输送风量大小的第二控风部件。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破碎装置包括破碎壳体、设置在所述破碎壳体内的破碎组件,所述破碎组件位于所述破碎装置的进渣口、出渣口之间的破碎壳体内;所述破碎壳体上开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上设置有可开闭的挡板,所述破碎装置的进风口正对所述破碎装置的出渣口,且均位于所述挡板的上方。
[0014]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炉渣储存部件,所述炉渣储存部件与所述除尘装置连通;所述炉渣储存部件与所述破碎装置连通。
[0015]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进液管、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出液管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出液口连通,所述换热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在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之间并联设置。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换热液体流量大小的流量阀。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将生物质炉渣破碎后通过流化床换热器使碎渣在换热器内均匀分布并短暂停留,提升热量的回收率以及换热的效率,彻底回收炉渣余热,再通过除尘装置将气渣分离,整个过程利用气流密封完成,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并可以通过控制气压,适应不同生物质的炉渣以及所需的换热率、换热温度,实现自动冷渣和换热,解决了人工排渣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以上附图中:1、破碎装置;11、破碎壳体;12、破碎组件;13、挡板;2、流化床换热器;21、换热壳体;22、换热管;23、布风板;24、保护部件;3、除尘装置;41、进风管;42、送风管;43、风机;44、第一控风部件;45、第二控风部件;51、进液管;52、出液管;53、水泵;54、除氧器;55、流量阀;6、炉渣储存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2所示,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在冷却高温炉渣的同时加热发电系统的凝结水,将生物质锅炉炉渣的热量回收至热力系统。系统可以使相关执行换热动作的部件内部处于负压,防止粉尘外漏,并可以使整个炉渣冷却排放和热量回收过程在密闭环境内自动完成,解决人工排渣的安全隐患。系统包括破碎装置1、流化床换热器2、除尘装置3、送风装置、炉渣储存部件6,并且各部件之间密封连接。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炉渣进行破碎的破碎装置、流化床换热器、用于对炉渣混合气体进行固气分离的除尘装置、用于对所述流化床换热器输送风量的送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的出渣口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渣口连通,所述除尘装置的进渣口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出渣口连通,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送风管、风机,所述送风管的入口与所述风机连通,所述送风管的第一出口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送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向所述流化床换热器内输送风量大小的第一控风部件,所述破碎装置、流化床换热器、除尘装置之间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包括密封的换热壳体、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内的换热管,换热管位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渣口、出渣口之间的换热壳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风口开设在所述换热壳体的底部,且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换热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换热器还包括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内的换热管的上游用于避免所述流化床换热器的进风口的风直吹换热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嵩涛魏来张庚王建阳马青树朱德力方朝君赵宁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