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72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该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包括下管箱(1)、换热器列管箱(2)、上管箱(3)、混合设备和用于向所述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输入物料的输送管(9),所述下管箱(1)和所述上管箱(3)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列管箱(2)的两端,所述混合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管箱(1)内部的混合单元(10),所述混合单元(10)限定有用于使固液混合体均匀混合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单元(10)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输送管(9)的输入口和用于将均匀混合后的所述固液混合体输出到所述下管箱(1)的输出口。该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能够使固液混合体混合的更均匀,提高清洁时的清洁效果。清洁效果。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学工业中,换热器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换热器在长时间输送浆料后,其内部会形成堵塞,使得内部的换热阻力大大增加,导致其整体的换热效率严重降低。为了对堵塞进行清理,工业上的主流方法是通过停工检修的方式对换热器进行疏通,然而这种方式会对企业的开工率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影响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自洁型流化床换热器。该自洁型流化床换热器包括下管箱、换热器列管、上管箱、液固分离器、下降管、固体颗粒槽、液体储槽、液体循环泵、下沿套管、分散盘和分布板,换热器列管和上管箱相连,上管箱连接液固分离器,固体颗粒经过下降管进入固体颗粒槽,再回到下管箱,液体进入液体储槽,经液体循环泵送至下管箱。虽然该自洁型流化床换热器能够避免在停工的状态下为换热器进行清堵工作,使得换热器能够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而不必短时间频繁地进行维护工作,但是该自洁型流化床换热器在自清洁时,固体颗粒的均匀分布仍存在问题,导致清洁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在自清洁时固液混合体混合的均匀性较差、导致清洁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该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能够使固液混合体混合的更均匀,提高清洁时的清洁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所述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包括下管箱、换热器列管箱、上管箱、混合设备和用于向所述下管箱输入物料的输送管,所述下管箱和所述上管箱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列管箱的两端,所述混合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管箱内部的混合单元,所述混合单元限定有用于使固液混合体均匀混合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单元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输送管的输入口和用于将均匀混合后的所述固液混合体输出到所述下管箱的输出口。
[0006]优选地,所述混合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室内的用于搅拌所述固液混合体的搅拌装置。
[0007]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支架脚、支架轴、搅拌桨叶和第一驱动单元,所述支架脚安装于所述混合单元的内壁上,所述支架轴与所述支架脚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支架轴相对于所述支架脚转动,所述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支架轴上。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定子壳体、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所述定子壳体固定于所述支架脚上,所述支架轴从所述定子壳体的内部穿过且所述支架轴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壳体转动,所述定子绕组设置于所述定子壳体上,所述转子绕组设置于所述支架轴上,
所述支架轴和所述支架脚与所述定子壳体之间均通过密封件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混合设备包括防护管,所述防护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混合单元与所述支架脚的中空内腔连通,所述防护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管箱的箱体与所述下管箱的外部连通,所述定子绕组的电线依次穿过所述支架脚的中空内腔和所述防护管的内腔延伸至所述下管箱的外部。
[0010]优选地,所述混合单元上密布有多个所述输出口。
[0011]优选地,所述混合设备包括与所述输送管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管沿径向转动并带动所述混合单元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输送管与所述下管箱的箱体之间通过密封件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密封外壳、转动连接体、齿轮组件和电动机,所述转动连接体包括顶盖、底座以及连接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所述顶盖和所述支撑件均位于所述密封外壳的内部,所述输送管穿过所述密封外壳的顶端与所述顶盖连接且所述输送管的底端开口延伸至所述顶盖的下方,所述底座包括圆筒形周壁和安装于所述圆筒形周壁内部的圆形底板,所述圆筒形周壁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外壳内部的第一段和延伸出所述密封外壳的第二段,所述圆形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段上,以将所述密封外壳内部的所述固液混合体阻挡在所述密封外壳的内部,所述密封外壳上形成有用于与输送所述固液混合体的管道连接的开口,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段连接的第一锥齿轮和与所述电动机的转轴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输送管以及所述底座与所述密封外壳之间均通过机械密封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混合单元为球形腔体,所述混合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口处的内径向远离所述球形腔体的方向渐扩的喇叭开口,所述喇叭开口通过滑动部与所述球形腔体的外壁面滑动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滑动部包括弧形滑动板、滑动球体和滑槽,所述喇叭开口与所述弧形滑动板的外侧面连接,所述弧形滑动板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输出口和所述喇叭开口的通孔,所述滑动球体连接于所述弧形滑动板的内侧面,所述滑槽形成于所述球形腔体的外壁面上,所述滑槽沿所述球形腔体的纵向延伸,所述滑动球体卡设于所述滑槽内。
[0015]优选地,所述喇叭开口的中心线经过所述球形腔体的球心;和/或,所述喇叭开口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喇叭开口沿所述球形腔体的横向均匀间隔布置。
[0016]优选地,所述下管箱内设置有分散盘,所述分散盘位于所述混合单元与所述换热器列管箱之间并靠近所述换热器列管箱设置,所述分散盘的周缘与所述下管箱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分散盘上密布有多个分散孔。
[0017]优选地,所述分散盘包括相互拼接的圆形板、多个内径从内至外逐渐增大的环形板和多个内径从内至外逐渐增大的环形连接件,所述圆形板位于最内层且位于最顶端,所述圆形板与内径最小的所述环形板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板之间分别通过相应内径的所述环形连接件连接,内径最大的所述环形板位于最底端,以使所述分散盘形成为阶梯状,所述圆形板和所述环形板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分散孔;和/或,所述分散盘为板状件,所述分散盘上的分散孔的孔径从所述分散盘的中心部位依次向所述分散盘的边缘处递减。
[0018]优选地,所述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包括液固分离器、下降管、固体颗粒槽和液体储槽,所述上管箱的顶部与所述液固分离器连接,所述液固分离器包括固相出口和液相出口,
所述液固分离器的下路由所述固相出口通过所述下降管与所述固体颗粒槽连接,所述液固分离器的上路由所述液相出口连接于所述液体储槽,所述上路的入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止固体颗粒通过的筛板,所述固体颗粒槽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液体储槽的出口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并联并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输送管连通。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椭圆弯头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和/或,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液体循环泵。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固液混合体在进入换热器列管之前先通过输送管9进入混合单元10内进行均匀混合,然后从输出口输出至整个下管箱1中,再将混合均匀的固液混合体输入至换热器列管中,均匀分布的固体颗粒能够对换热器列管进行更均匀的清洁,避免有些部位清洁效果不好或清洁不到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换热器列管的清洁效果,进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包括下管箱(1)、换热器列管箱(2)、上管箱(3)、混合设备和用于向所述下管箱(1)输入物料的输送管(9),所述下管箱(1)和所述上管箱(3)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列管箱(2)的两端,所述混合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管箱(1)内部的混合单元(10),所述混合单元(10)限定有用于使固液混合体均匀混合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单元(10)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输送管(9)的输入口和用于将均匀混合后的所述固液混合体输出到所述下管箱(1)的输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室内的用于搅拌所述固液混合体的搅拌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支架脚(16)、支架轴(17)、搅拌桨叶(11)和第一驱动单元,所述支架脚(16)安装于所述混合单元(10)的内壁上,所述支架轴(17)与所述支架脚(16)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支架轴(17)相对于所述支架脚(16)转动,所述搅拌桨叶(11)设置于所述支架轴(17)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定子壳体(18)、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所述定子壳体(18)固定于所述支架脚(16)上,所述支架轴(17)从所述定子壳体(18)的内部穿过且所述支架轴(17)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壳体(18)转动,所述定子绕组设置于所述定子壳体(18)上,所述转子绕组设置于所述支架轴(17)上,所述支架轴(17)和所述支架脚(16)与所述定子壳体(18)之间均通过密封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设备包括防护管(14),所述防护管(14)的一端穿过所述混合单元(10)与所述支架脚(16)的中空内腔连通,所述防护管(1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管箱(1)的箱体与所述下管箱(1)的外部连通,所述定子绕组的电线(15)依次穿过所述支架脚(16)的中空内腔和所述防护管(14)的内腔延伸至所述下管箱(1)的外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元(10)上密布有多个所述输出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设备包括与所述输送管(9)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管(9)沿径向转动并带动所述混合单元(10)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输送管(9)与所述下管箱(1)的箱体之间通过密封件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密封外壳(20)、转动连接体、齿轮组件和电动机(24),所述转动连接体包括顶盖(26)、底座以及连接于所述顶盖(26)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27),所述顶盖(26)和所述支撑件(27)均位于所述密封外壳(20)的内部,所述输送管(9)穿过所述密封外壳(20)的顶端与所述顶盖(26)连接且所述输送管(9)的底端开口延伸至所述顶盖(26)的下方,所述底座包括圆筒形周壁和安装于所述圆筒形周壁内部的圆形底板,所述圆筒形周壁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外壳(20)内部的第一段(28)和延伸出所述密封外壳(20)的第二段(29),所述圆形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段(28)上,以将所述密封外壳(20)内部的所述固液混合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城静彦顾军民裴义霞赵精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