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277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2
一种钢带,其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4%~0.09%,Mn:1.00%~1.80%,S≤0.006%,P≤0.015%,Si:0.08%~0.15%,Als:0.030%~0.050%,Nb:0.02%~0.07%,Ti:0.05%~0.10%,V:0.010%~0.070%,Cr:0.10%~0.50%,Mo:0.12%~0.20%,N≤0.0050%,碳当量Ceq:0.37%~0.43%,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Ceq=C+Mn/6+Si/24+Ni/40+Cr/5+Mo/4+V/14。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钢带,屈服强度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带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带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钢带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自重则跟油耗、碳排放有直接关系,经研究发现:汽车自重每减轻10%,其油耗可降低8%~10%,因此汽车整体的减量化是降低油耗、增加承载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高强钢的运用,可保证汽车零部件的结构强度,满足碰撞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零件的厚度,实现对汽车零件的轻量化。
[0003]汽车后扭力梁的加工过程为:热轧卷板

纵剪分条

辊压成型

高频电阻焊接

锯切

去应力退火(

矫直)

预成型

液压成型

检测

组装。其中液压成型工序要求原料具有良好的延伸率及扩孔率。
[0004]扭力梁是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平稳,汽车在崎岖路面上行驶时,扭力梁同时承受车轮传递的纵向力以及垂直方向上的交变载荷,在横梁处应力高容易产生疲劳。
[0005]在进行设计及材料选择时,需要考虑扭力梁的强度、成型性能及疲劳耐久性能(疲劳极限)。基于性能要求,对于制管原料钢卷的要求为较高的强度、良好塑性及高洁净度、良好的性能均匀性、较低的残余应力。但是随着材料强度的增加,回弹变大,成形精度下降,残余应力较大,性能均匀性差,一直是扭力梁材料领域内的技术难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带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800MPa级高延伸汽车扭力梁用钢带,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冷成形性能、焊接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较低的残余应力控制,满足了节能环保的要求。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带,其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4%~0.09%,Mn:1.00%~1.80%,S≤0.006%,P≤0.015%,Si:0.08%~0.15%,Als:0.030%~0.050%,Nb:0.02%~0.07%,Ti:0.05%~0.10%,V:0.010%~0.070%,Cr:0.10%~0.50%, Mo:0.12%~0.20%,N≤0.0050%,碳当量0.37%~0.43%,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碳当量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公式1为Ceq=C+Mn/6+Si/24+Ni/40+Cr/5+Mo/4+V/14,公式1中C、Mn、Si、Ni、Cr、Mo、V为钢中相应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
[0008]进一步的,钢带组织由铁素体F、珠光体P和粒状贝氏体GB构成,以合计面积率计,所述GB含量为3%~10%。
[0009]进一步的,所述V、Nb、Ti的质量百分含量满足公式Nb+V+Ti ≤0.18%。
[0010]进一步的,所述V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5%~0.040%。
[0011]上述的一种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工序,所述冷却工序,钢带先经层流前部粗调段快冷到680~720℃,再经过中间空冷3~6s,然后经层流后部精调段
快冷到卷取温度590~640℃。
[0012]进一步的,所述精轧工序,精轧入口温度1040~1100℃,终轧温度850~910℃。
[0013]进一步的,所述粗轧工序,粗轧工序结束,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0~36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工序,加热炉均热段加热温度1260~1300℃。
[0015]进一步的,通过连铸得到板坯,所述板坯厚度180~230mm,连铸拉速v和铸坯宽度b的关系如下:如果b≤1300mm,则拉速v为1.40~1.50m/min;如果b﹥1300mm,则拉速v为1.30~1.40m/min。
[0016]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路:(1)设计目标在于得到诱发F+P+GB(少量)组织,这样的组织的很好的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强度。
[0017](2)Mn含量设计为1.00%~1.80%,避免Mn含量高导致的偏析风险。Si含量高于0.15%,钢表面容易形成容易粉化红色Fe2O3,对后续的加工容易剥落,污染下游工序工作环境。Si低于0.08%在轧制过程中容易粘辊,造成工作轧辊氧化膜剥落,影响钢带表面质量。钢中加入适量的Cr0.1%

0.50%,Cr替代Mn和Fe形成的合金渗碳体更为细小,Cr推迟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可以得到更为细小的珠光体和贝氏体组织,Cr的加入提高了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较少了热轧钢带表面氧化铁皮的厚度,同时提高了氧化铁皮与基体的结合的致密性。考虑Cr固溶强化系数的转折点及经济性设定Cr含量上限0.50%。Ti添加的上限为0.10%,以减少大尺寸液析TiN的产生,保证强度,降低开裂风险。钢中加入适量的Mo和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以细化TiC的析出。V的碳化物析出温度较高,可以控制在相对高一些卷取温度卷取,提高延伸率,V含量设计为0.01%

0.07%,以V代Nb,保证强度。
[0018](3)通过冷却工序冷却路径控制,调整钢在相变过程中C的配分,提高诱发铁素体析出相比例,提高延伸率;控制低温卷取,控制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比例,可以得到性能更好的诱发F+P+GB(少量)组织,从而获得较高的抗拉强度、均匀延伸率、合适的硬度及较低的残余应力。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钢带,屈服强度ReL≥700MPa,抗拉强度R
m
≥800MPa,断后伸长率A50≥22%,屈强比≤0.90,强塑积≥19GPa。特点在于成型性能良好、性能均匀,用于制作汽车扭力梁,具有实现轻量化及提高安全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例1制得的钢带的金相组织图。
[0021]图2是实施例2制得的钢带的金相组织图。
[0022]图3是实施例3制得的钢带的金相组织图。
[0023]图4是实施例4制得的钢带的金相组织图。
[0024]图5是实施例5制得的钢带的金相组织图。
[0025]图6是实施例6制得的钢带的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7]实施例1-6将表1所示成分的钢液通过连铸制成板坯,板坯经过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工序,得到厚度为3.0~7.0mm的钢带,板坯连铸生产工艺参数列于表2,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工序工艺参数列于表3。同时板坯尺寸列于表2,生产得到的钢带厚度列于表3。表1所示成分含量为质量百分含量。
[0028]表1表2表3
对实施例1-6获得的钢带取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列于表4。利用显微镜对实施例1-6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带,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4%~0.09%,Mn:1.00%~1.80%,S≤0.006%,P≤0.015%,Si:0.08%~0.15%,Als:0.030%~0.050%,Nb:0.02%~0.07%,Ti:0.05%~0.10%,V:0.010%~0.070%,Cr:0.10%~0.50%, Mo:0.12%~0.20%,N≤0.0050%, 碳当量Ceq为0.37%~0.43%,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碳当量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公式1为Ceq=C+Mn/6+Si/24+Ni/40+Cr/5+Mo/4+V/14,公式1中C、Mn、Si、Ni、Cr、Mo、V为钢中相应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其特征在于,钢带组织由铁素体F、珠光体P和粒状贝氏体GB构成,以合计面积率计,所述GB含量为3%~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V、Nb、Ti的质量百分含量满足公式Nb+V+Ti ≤0.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文李阳师可新翁张军高俊亮张海斌李军明王文军黄泉开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