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Cr-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106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耐热钢领域,具体为一种高C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热钢领域,具体为一种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镁合金以其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和良好的抗电磁辐射能力等优异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汽车、通信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镁合金零件的生产主要采用压铸工艺。在镁合金零件压铸过程中,压铸机的料壶、锤头、喷嘴等热作零部件长期与600~700℃的镁合金高温液体接触,需承受30~50MPa的冲击载荷,这要求镁合金压铸机热作零部件的选材具有良好的高温热强性、耐磨性和冲击韧性。近年来,镁合金压铸件需求量不断增大,对镁合金压铸机的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镁合金压铸机热作零部件选材提出严峻挑战。
[0003]镁合金压铸机热作零部件常用选材为H13热作模具钢,以及在其基础上开发的QR080、QR090等品种。但是,这些热作模具钢品种,通常只适用于温度较低的工况。当温度超过650℃时,这些热作模具钢品种的高温强度显著降低,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近年来,德国开发的具有较高高温强度的X20CoCrWMo10

9(1.2888)耐热钢,在镁合金压铸机热作零部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高温条件下,X20CoCrWMo10

9耐热钢的韧塑性不佳,服役寿命不理想。因此,为解决日益增长的镁合金铸件需求,开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韧塑性和服役寿命的镁合金压铸机热作零部件选材,越来越显得紧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C、N、RE共合金化和V、Nb微合金化,提高高温强度和韧塑性,解决目前镁合金压铸机热作零部件选材热强度不足、韧塑性较差的问题,以延长镁合金压铸机机热作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化学成分范围为:
[0007]C 0.10~0.50,Si 0.10~0.50,Mn≤0.50,P≤0.02,S≤0.015,Cr 8.0~12.0,Ni 0.05~0.10,Co 8.0~12.0,Mo 1.0~5.0,W 2.0~8.0,V 0.05~0.50,Nb 0.01~0.30,RE 0.0010~0.0500,N 0.0050~0.1000,Fe余量。
[0008]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优选的,以重量百分比计,采用C、N共合金化,C+N=0.20~0.50;采用高纯稀土合金化,RE=0.0050~0.0300;采用V微合金化,V=0.05~0.30;采用Nb微合金化,Nb=0.01~0.15。
[0009]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氮合金化、高纯稀土处理、气体保护浇注、亚温处理、调质处理,最终获得组织均匀、致密,析出相细小、弥撒的优质稀土耐热钢材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0](1)真空感应熔炼:采用真空感应炉进行钢水熔炼,原材料为优质废钢、纯金属和中间合金,中间合金进行预热处理,严格控制O、S杂质元素的含量;
[0011](2)氮合金化:采用含氮合金分批次加入,进行氮合金化,并充入N2,保证N元素的收得率;
[0012](3)稀土处理:采用高纯稀土金属进行稀土微合金化处理,稀土处理前钢水需充分脱氧;稀土金属破碎成小块,用铝箔包裹,从钢水顶部加入;
[0013](4)保护浇注:稀土处理后,在N2保护下浇注铸锭,防止凝固过程中气体逸出;
[0014](5)铸后退火:浇注后铸锭高温脱模,并在650~700℃进行等温退火处理,降低内应力,消除组织遗传,改善初始组织;
[0015](6)均质锻造:采用锻前钢锭进行扩散退火,通过高温扩散与机械扩散相结合,缩短扩散退火的时间,提升均质化效率,减轻凝固偏析;此后,采用常规锻造方法进行成形;
[0016](7)亚温处理:锻后在1100~1200℃进行高温退火,随后炉冷至300~350℃,消除锻态缺陷、改善锻后组织;再经700~800℃进行亚温细晶处理,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
[0017](8)调质处理:采用淬火+高温回火的调质处理,最终获得回火马氏体+碳化物细小弥散的稀土耐热钢材料。
[0018]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步骤(1)中,中间合金进行预热处理温度为400~800℃,并选择合理的布料方式和加入顺序,优先加入废钢和元素不易烧损的中间合金和纯金属,然后添加易烧损元素的中间合金和纯金属。
[0019]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步骤(2)中,氮合金化采用的含氮合金破碎至直径≤50mm,在400~600℃进行预热处理,充入N2压力≥0.2atm。
[0020]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步骤(3)中,稀土处理采用的高纯稀土金属为全氧含量T.O≤300ppm的金属镧、金属铈或者镧铈混合金属,稀土元素含量99wt%以上,稀土处理前钢水中全氧含量T.O≤30ppm。
[0021]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步骤(4)中,浇注过程中,充入N2压力≥0.2atm,直至铸锭完全凝固。
[0022]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步骤(5)中,铸锭高温脱模温度为铸锭表面温度≥800℃。
[0023]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步骤(6)中,扩散退火温度≥1150℃,终锻温度≥850℃。
[0024]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步骤(8)中,调质处理淬火温度为1100~1150℃,一次回火温度为690~730℃,二次回火温度为650~690℃。
[0025]本专利技术材料的合金设计思想及制备方法是:
[0026]1、成分设计
[0027]采用C、N共合金化,降低成分偏析、细化碳化物,并与V、Nb等合金元素形成稳定的微细第二相,产生强烈的析出强化作用,提高高温组织稳定性、提升热强性。优选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中,C+N=0.20~0.50。
[0028]采用高纯稀土合金化,在发挥RE变质夹杂和深度净化作用的基础上,实现RE的固溶,稳定晶界和相界等微观缺陷,延缓碳化物粗化、减少或避免网状碳化物,降低高温强度的衰减速率。优选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中,RE=0.0050~0.03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化学成分范围为:C 0.10~0.50,Si 0.10~0.50,Mn≤0.50,P≤0.02,S≤0.015,Cr 8.0~12.0,Ni 0.05~0.10,Co 8.0~12.0,Mo 1.0~5.0,W 2.0~8.0,V 0.05~0.50,Nb 0.01~0.30,RE 0.0010~0.0500,N 0.0050~0.1000,Fe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优选的,以重量百分比计,采用C、N共合金化,C+N=0.20~0.50;采用高纯稀土合金化,RE=0.0050~0.0300;采用V微合金化,V=0.05~0.30;采用Nb微合金化,Nb=0.01~0.15。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Cr

高Co型稀土耐热钢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氮合金化、高纯稀土处理、气体保护浇注、亚温处理、调质处理,最终获得组织均匀、致密,析出相细小、弥撒的优质稀土耐热钢材料,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真空感应熔炼:采用真空感应炉进行钢水熔炼,原材料为优质废钢、纯金属和中间合金,中间合金进行预热处理,严格控制O、S杂质元素的含量;(2)氮合金化:采用含氮合金分批次加入,进行氮合金化,并充入N2,保证N元素的收得率;(3)稀土处理:采用高纯稀土金属进行稀土微合金化处理,稀土处理前钢水需充分脱氧;稀土金属破碎成小块,用铝箔包裹,从钢水顶部加入;(4)保护浇注:稀土处理后,在N2保护下浇注铸锭,防止凝固过程中气体逸出;(5)铸后退火:浇注后铸锭高温脱模,并在650~700℃进行等温退火处理,降低内应力,消除组织遗传,改善初始组织;(6)均质锻造:采用锻前钢锭进行扩散退火,通过高温扩散与机械扩散相结合,缩短扩散退火的时间,提升均质化效率,减轻凝固偏析;此后,采用常规锻造方法进行成形;(7)亚温处理:锻后在1100~1200℃进行高温退火,随后炉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强王琨郑雷刚李殿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