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类化合物、酯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抗氧剂组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335258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胺类化合物、酯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抗氧剂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式(I)为m个如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相互通过与R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胺类化合物、酯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抗氧剂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胺类化合物或酯胺类化合物,特别涉及一种能够用于航空合成酯润滑油中使用并具有高温抗氧抗腐性能的胺类化合物或酯胺类化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的高温腐蚀与氧化安定性是航空发动机油高温抗氧化性能的重要体现。润滑油在高温氧气诱导和金属催化作用下,短期内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致使发动机油产生油泥等大量沉积物,附着在金属附件上、严重腐蚀设备,缩短设备使用寿命,严重影响航空发动机正常工作运转。提高航空发动机油高温腐蚀与氧化安定性对提高润滑系统设备的工作效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及飞机飞行速度的提高,航空发动机高温、高速、高负荷的环境特点对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航空发动机出口温度在200℃以上时,普通发动机润滑油的氧化速度会成倍增加,导致润滑油粘度增大,总酸值增加,腐蚀性强,同时生成大量沉积物。要想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必须提高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的高温腐蚀与氧化安定性能。
[0004]航空发动机油高温腐蚀与氧化安定性与基础油和抗氧剂的结构和高温性能密切相关。因此,有效提高航空发动机油的高温腐蚀与氧化安定性,需要合成化学结构和高温抗氧性能优异的高温抗氧抗腐剂,从而有效保护基础油、减少氧化产物生成、提高氧化产物油溶性,减少沉积物,有效缓解航空发动机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油质变坏以及沉积问题。
[0005]国际著名航空润滑油规范MIL

PRF

7808L规范中的100℃运动黏度等级为四厘斯的四厘斯(4mm2/s)航空发动机润滑油同时要求兼顾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低温流动性,从而保证了飞机在高温、高转速、高载荷下的快速飞行,并保证飞机在高寒地区快速起飞、机动灵活、高速巡航、安全降落。需要合成一种化学结构和高温抗氧性能优异的高温抗氧剂,从而能够有效保护基础油、减少氧化产物生成、减少沉积物、有效缓解航空发动机油高温油变质以及沉积问题,从而保证航空发动机的高温安全稳定工作。同时保持润滑油组合物在低温下具有较小的运动黏度,更好的低温流动性,符合MIL

PRF

7808L规范在

51℃运动黏度≤20000(mm2/s)的指标要求,更有利于润滑油低温润滑服务,有利于航空飞行器在低温环境下安全快速启动飞行。
[0006]US 3,697,427公开了将苯三唑或某种烷基苯三唑作为金属减活剂应用到合成润滑油组份中。US 3,790,481公开了将甲基双苯并三氮唑、苯三唑、烷基苯三唑、萘唑作为多元醇酯润滑油组份中的铜钝化剂。
[0007]US 5,076,946公开了将一种甲基双烷基苯并三氮唑二聚体衍生物作为金属减活剂应用于润滑油中,改进了润滑油的氧化稳定性。US 6,743,759B2公开了将亚甲基双

二叔丁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与烷基苯三唑和二苯胺的衍生物以一定比例复配形成性能较好的润滑油抗氧极压抗磨剂。
[0008]US 6,184,262B1公开了将烷基取代的亚甲基

二苯胺基

苯三唑或烷基苯三唑与芳胺抗氧剂复合剂作为稳定剂应用于聚醚和聚多元酯以及聚氨酯泡沫中,对减少污点、以及抑制多元醇的焦化、固化、起泡具有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胺类化合物、酯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抗氧剂组合物,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胺类化合物。
[0011]本专利技术的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
[0012][0013]在式(I)中,m为1~20之间的整数,优选2~10之间的整数,更优选2~8之间的整数;各个R
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0~4之间的整数,优选0~2之间的整数,更优选0或1;各个R
I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0~2之间的整数,优选0或1;各个R
II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z各自独立地选自0~3之间的整数,优选0~2之间的整数,更优选0或1;
[0014]当m>1时,式(I)为m个如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相互通过与R0’
基团键合而形成的胺类化合物,R0’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C
1~6
直链或支链亚烷基;
[0015][0016]式(I)中的各个L
I
、L
II
、L
III
各自独立地为H、C
1~4
烷基、与R0’
基团键合的结合端(以用来与不同结构单元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通过分别与R0’
基团键合来使不同的结构单元相互键合)、式(III)所示的1价基团(优选为H、C
1~4
烷基、与C
1~4
直链或支链亚烷基键合的结合端、式(III)所示的1价基团,更优选为H、C
1~4
烷基、与C
1~2
亚烷基键合的结合端、式(III)所示的1价基团);
[0017]当m>1时,在式(I)中的每个结构单元中至少存在一个L
I
、L
II
或L
III
为与R0’
基团键合的结合端(以用来与不同结构单元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通过分别与R0’
基团键合来使不同的结构单元相互键合);
[0018][0019]式(III)为m

个如式(IV)所示的结构单元相互键合而形成的1价基团,
[0020][0021]在式(III)中,m

为1~10之间的整数,优选1~5之间的整数,更优选1~3之间的整数;各个R
II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z各自独立地选自0~4之间的整数,优选0~3之间的整数,更优选0、1或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在式(I)中,m为1~20之间的整数,优选2~10之间的整数,更优选2~8之间的整数;各个R
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0~4之间的整数,优选0~2之间的整数,更优选0或1;各个R
I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0~2之间的整数,优选0或1;各个R
II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z各自独立地选自0~3之间的整数,优选0~2之间的整数,更优选0或1;当m>1时,式(I)为m个如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相互通过与R0’
基团键合而形成的胺类化合物,R0’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C
1~6
直链或支链亚烷基;式(I)中的各个L
I
、L
II
、L
III
各自独立地为H、C
1~4
烷基、与R0’
基团键合的结合端(以用来与不同结构单元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通过分别与R0’
基团键合来使不同的结构单元相互键合)、式(III)所示的1价基团(优选为H、C
1~4
烷基、与C
1~4
直链或支链亚烷基键合的结合端、式(III)所示的1价基团,更优选为H、C
1~4
烷基、与C
1~2
亚烷基键合的结合端、式(III)所示的1价基团);当m>1时,在式(I)中的每个结构单元中至少存在一个L
I
、L
II
或L
III
为与R0’
基团键合的结合端(以用来与不同结构单元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通过分别与R0’
基团键合来使不同的结构单元相互键合);式(III)为m

个如式(IV)所示的结构单元相互键合而形成的1价基团,
在式(III)中,m

为1~10之间的整数,优选1~5之间的整数,更优选1~3之间的整数;各个R
II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z各自独立地选自0~4之间的整数,优选0~3之间的整数,更优选0、1或2;式(III)中的各个L
I

、L
II

、L
III

各自独立地为H、C
1~4
烷基、与式(III)中不同结构单元中的L
I

、L
II

、L
III

键合的结合端、与式(I)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键合的结合端;式(III)中仅存在一个L
I

、L
II

或L
III

为与式(I)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键合的结合端;式(I)中存在m”个L
I
、L
II
或L
III
为式(III)所示的1价基团,m”为0~5之间的整数(优选1~3之间的整数);当m=1时,在式(I)中,L
I
、L
II
、L
III
中的一个为式(III)所示的1价基团,其它两个各自独立地为H、C
1~4
烷基。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式(I)中,当m=2时,存在2个如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2个结构单元之间仅各存在一个L
I
、L
II
或L
III
相互通过R0’
基团键合;在式(I)中,当m大于2时,存在m个如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m个结构单元为依次通过R0’
基团键合的1个端部的结构单元、(m

2)个中间的结构单元和另1个端部的结构单元,每个端部的结构单元中仅存在一个L
I
、L
II
或L
III
和与之相邻的中间的结构单元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通过R0’
基团键合,中间的每个结构单元中存在2个L
I
、L
II
或L
III
分别和与之相邻的结构单元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通过R0’
基团键合;在式(III)中,当m

=1时,L
I

、L
II

、L
III

中的一个为与式(I)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键合的结合端,其它两个各自独立地为H、C
1~4
烷基;在式(III)中,当m

=2时,存在2个如式(IV)所示的结构单元,2个结构单元之间仅各存在一个L
I

、L
II

或L
III
相互键合;在式(III)中,当m

大于2时,存在m

个如式(IV)所示的结构单元,m

个结构单元为依次键合的1个端部的结构单元、(m
’‑
2)个中间的结构单元和另1个端部的结构单元,每个端部的结构单元中仅存在一个L
I

、L
II

或L
III

和与之相邻的中间的结构单元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键合,中间的每个结构单元中存在2个L
I

、L
II

或L
III

分别和与之相邻的结构单元中的L
I

、L
II

或L
III

键合。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化合物包括:
4.酯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

)所示:在式(I

)中,n为1~10之间的整数,优选1~5之间的整数,更优选1~3之间的整数;R0选自n价的C
1~30
直链或支链烷基、C
2~30
直链或支链杂烷基,优选选自n价的C
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C
2~20
直链或支链杂烷基,更优选选自n价的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C
2~10
直链或支链杂烷基;各个R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C
1~10
直链或支链亚烷基,优选选自C
1~5
直链或支链亚烷基,更优选选自C
1~3
直链或支链亚烷基;各个R”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C
1~3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C
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R
”’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C
1~3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C
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A基团选自式(II

)所示的1价基团、H、C
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式(II

)所示的1价基团、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式(II

)所示的1价基团、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并且式(I

)中至少存在一个A基团选自式(II

)所示的1价基团,式(II

)所示的1价基团通过R0’
基团与式(I

)键合,R0’
基团选自C
1~6
直链或支链亚烷基;
在式(II

)中,m为1~20之间的整数,优选2~10之间的整数,更优选2~8之间的整数;各个R
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0~4之间的整数,优选0~2之间的整数,更优选0或1;各个R
I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0~2之间的整数,优选0或1;各个R
III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H、C
1~1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H、C
1~5
直链或支链烷基,更优选选自H、C
1~3
直链或支链烷基;各个z各自独立地选自0~3之间的整数,优选0~2之间的整数,更优选0或1;在式(II

)中,当m>1时,式(II

)为m个如式(III

)所示的结构单元相互通过R0’
基团键合而形成的1价基团,式(II

)中的各个L
I”、L
II”、L
III”各自独立地为H、C
1~4
烷基、与不同结构单元中的L
I”、L
II”或L
III”通过R0’
基团键合的结合端(以用来与不同结构单元中的L
I”、L
II”或L
III”通过分别与R0’
基团键合来使不同的结构单元相互键合)、通过R0’
基团与式(IV

)所示的1价基团键合的结合端、式(V

)所示的1价基团、通过R0’
基团与式(I

)键合的结合端;R0’
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C
1~6
直链或支链亚烷基;式(II

)中存在m”个L
I”、L
II”或L
III”为式(V

)所示的1价基团,m”为0~5之间的整数(优选1~3之间的整数);式(II

)中仅存在一个L
I”、L
II”或L
III”为通过R0’
基团与式(I

)键合的结合端;在式(II

)中,当m=1时,L
I”、L
II”、L
III”中的一个为通过R0’
基团与式(I)键合的结合端,其它两个各自独立地为H、C
1~4
烷基、通过R0’
基团与式(IV

)所示的1价基团键合的结合端、式(V

)所示的1价基团;式(IV

)所示的1价基团中的

代表与L
I”、L
II”或L
III”通过R0’
基团键合的结合端;在式(IV

)中,n为1~10之间的整数,优选1~5之间的整数,更优选1~3之间的整数;R0选自n价的C
1~30
直链或支链烷基、C
2~30
直链或支链杂烷基,优选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红金梁宇翔尹开吉阎欢韩天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