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伤口冲洗引流治疗设备的自适应卧式蠕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09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伤口冲洗引流治疗设备的自适应卧式蠕动泵,包括蠕动壳体、驱动电机、蜗杆、蜗轮、以及作为泵头的滚轮安装盘和滚轮,所述驱动电机固接于蠕动壳体上,所述蜗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转轴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轴承转动地连接在蠕动壳体上,所述蜗轮的边缘与蜗杆相啮合传动,蜗轮中心通过相应的转轴及轴承转动地连接在蠕动壳体上,所述滚轮安装盘的一侧盘面与蜗轮的轮盘面固接在一起,另一侧盘面上沿其边缘环布有若干滚轴,在每个滚轴上分别滚动地套接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蠕动挤压驱动蠕动泵管内的流体,为创面提供设定流量的冲洗液,并且工作噪音小,自适应在一定尺寸范围内的蠕动泵管。范围内的蠕动泵管。范围内的蠕动泵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伤口冲洗引流治疗设备的自适应卧式蠕动泵


[0001]本技术涉及伤口组织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伤口冲洗引流治疗设备的自适应卧式蠕动泵。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各种手术的增多,各类复杂性创伤日益增多,创伤性骨髓炎的患者业明显增多。创伤性骨髓炎表现多为慢性骨髓炎,长期慢性感染迹象,数种低毒性细菌感染持续存在,出现死骨及窦道,若有金属内固定则表现为内固定物外露。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外科手术彻底清创、重建骨与软组织。以往的常规治疗在外科手术后有换药、应用敏感抗生素、高压氧治疗、冲洗与引流等多种方法,治疗困难,恢复期较长。
[0003]而近年来所新兴的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通过临床验证可以应用于体表急慢性伤口溃疡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覆盖与引流,将其应用于创伤性 骨髓炎也自然进入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法之中。目前市场上的VSD创面覆盖材料主要为泡沫或海绵的生物合成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其无法清除黏稠的渗液与坏死脱落组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引流管堵塞,从而导致细菌数量增加、异味显著,不利于伤口愈合。
[0004]创面有效冲洗结合负压治疗可有利于从伤口床处去除伤口渗液、坏死组织、细菌、毒素,促进伤口愈合。
[0005]目前蠕动泵的泵头、驱动器及蠕动泵软管都为同轴,泵传动比较小,流量控制不够精准,通常使用行星齿轮结构,增加传动比,结构复杂,工作噪音较大,同轴蠕动泵泵头需完全暴露于机壳外,这种敞开式泵头完全暴露在外,容易磕碰损坏,还必须配有专用的蠕动泵管和固定装置,安装和拆卸时费时费力,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伤口冲洗引流治疗设备的自适应卧式蠕动泵。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用于伤口冲洗引流治疗设备的自适应卧式蠕动泵,包括蠕动壳体、驱动电机、蜗杆、蜗轮、以及作为泵头的滚轮安装盘和滚轮,所述驱动电机固接于蠕动壳体上,所述蜗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转轴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轴承转动地连接在蠕动壳体上,所述蜗轮的边缘与蜗杆相啮合传动,蜗轮中心通过相应的转轴及轴承转动地连接在蠕动壳体上,所述滚轮安装盘的一侧盘面与蜗轮的轮盘面固接在一起,另一侧盘面上沿其边缘环布有若干滚轴,在每个滚轴上分别滚动地套接滚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蠕动壳体的外侧设有安装滑套,所述蠕动壳体通过安装滑套及相应的安装螺栓连接至治疗设备安装基板上,所述滚轮安装盘和滚轮突出于治疗设备安装基板上设置的蠕动口之外,且与之外相应的蠕动泵槽及其内的蠕动泵管相蠕动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螺栓的螺杆与安装滑套相滑动配合,在所述安装滑套的一端
与安装螺栓的螺帽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套接在安装螺栓的螺杆上,并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安装螺栓的螺帽上,另一端抵接在安装滑套上,便于在蠕动工作时,为蠕动泵整体提供进一步驱动的缓冲,减少整个蠕动泵的阻力和噪音,且自适应在一定尺寸范围内的蠕动泵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安装盘采用“工”字型的双盘面结构,滚轴及滚轮安装在两个盘面之间。
[0012]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滚轴距离滚轮安装盘的转动中心的长度相等,使得所有滚轮在滚轮安装盘上的转动半径相同。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挤压驱动蠕动泵管内的流体,为创面提供设定流量的冲洗液;
[0015]2.蠕动泵头为半开放卧式,仅为工作面在机壳外面,避免蠕动泵头磕碰损坏;
[0016]3.安装滑套的一端与安装螺栓的螺帽之间设有缓冲弹簧,为蠕动泵整体提供进一步驱动的缓冲,减少整个蠕动泵的阻力和噪音,且自适应在一定尺寸范围内的蠕动泵管;
[0017]4.蠕动泵采用蜗轮和蜗杆的配合,具有传动比大、噪音小、结构简单、体积小的优点,解决了传动的蠕动泵存在的结构复杂、体积大、装配麻烦、传动比小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蠕动泵与治疗设备安装基板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蠕动泵的泵头突出于治疗设备安装基板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蠕动泵槽及蠕动泵管设置于积液罐上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蠕动泵的泵头与蠕动泵槽及蠕动泵管之间的蠕动配合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说明:1、蠕动壳体,2、驱动电机,3、蜗杆,4、蜗轮,5、滚轮安装盘,6、滚轮,7、治疗设备安装基板,8、安装螺栓,9、缓冲弹簧,10、蠕动泵管,11、安装滑套,12、蠕动泵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伤口冲洗引流治疗设备的自适应卧式蠕动泵,包括蠕动壳体1、驱动电机2、蜗杆3、蜗轮4、以及作为泵头的滚轮安装盘5和滚轮6,所述驱动电机2固接于蠕动壳体1上,所述蜗杆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的转轴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轴承转动地连接在蠕动壳体1上,所述蜗轮4的边缘与蜗杆3相啮合传动,蜗轮4中心通过相应的转轴及轴承转动地连接在蠕动壳体1上,所述滚轮安装盘5的一侧盘面与蜗轮4的轮盘面固接在一起,另一侧盘面上沿其边缘环布有若干滚轴,在每个滚轴上分别滚动地套接滚轮6。
[0027]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蠕动壳体1的外侧设有安装滑套11,所述蠕动壳体1通过安装滑套11及相应的安装螺栓8连接至治疗设备安装基板7上,所述滚轮安装盘5和滚轮6突出于治疗设备安装基板7上设置的蠕动口之外,且与之外相应的蠕动泵槽12及其内的蠕动泵管10相蠕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蠕动泵槽12可设置在积液罐上,也可设置在其它安装介质板上,蠕动泵槽12的形状与突出于蠕动口之外的泵头相匹配,便于泵头在驱动电机2的带动
下,蠕动挤压驱动蠕动泵管10内的流体。
[0028]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螺栓8的螺杆与安装滑套11相滑动配合,在所述安装滑套11的一端与安装螺栓8的螺帽之间设有缓冲弹簧9,所述缓冲弹簧9套接在安装螺栓8的螺杆上,并且所述缓冲弹簧9的一端抵接在安装螺栓8的螺帽上,另一端抵接在安装滑套11上,便于在蠕动工作时,为蠕动泵整体提供进一步驱动的缓冲,减少整个蠕动泵的阻力和噪音,且自适应在一定尺寸范围内的蠕动泵管10。
[0029]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滚轮安装盘5采用“工”字型的双盘面结构,滚轴及滚轮6安装在两个盘面之间。
[0030]每个所述滚轴距离滚轮安装盘5的转动中心的长度相等,使得所有滚轮6在滚轮安装盘5上的转动半径相同。
[0031]本技术动作过程及原理
[0032]工作时,驱动电机2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伤口冲洗引流治疗设备的自适应卧式蠕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蠕动壳体(1)、驱动电机(2)、蜗杆(3)、蜗轮(4)、以及作为泵头的滚轮安装盘(5)和滚轮(6),所述驱动电机(2)固接于蠕动壳体(1)上,所述蜗杆(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的转轴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轴承转动地连接在蠕动壳体(1)上,所述蜗轮(4)的边缘与蜗杆(3)相啮合传动,蜗轮(4)中心通过相应的转轴及轴承转动地连接在蠕动壳体(1)上,所述滚轮安装盘(5)的一侧盘面与蜗轮(4)的轮盘面固接在一起,另一侧盘面上沿其边缘环布有若干滚轴,在每个滚轴上分别滚动地套接滚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伤口冲洗引流治疗设备的自适应卧式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蠕动壳体(1)的外侧设有安装滑套(11),所述蠕动壳体(1)通过安装滑套(11)及相应的安装螺栓(8)连接至治疗设备安装基板(7)上,所述滚轮安装盘(5)和滚轮(6)突出于治疗设备安装基板(7)上设置的蠕动口之外,且与之外相应的蠕动泵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延荣
申请(专利权)人:荣科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