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067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4:38
本技术是一种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该系统包括:外壳,由外壳主体、以及可拆卸地连接外壳主体的积液罐组成,积液罐通过吸引管连通至伤口敷料处;夹闭开关,设置于外壳主体或积液罐上,用于控制吸引管的通闭;负压泵,设置于外壳主体内且与积液罐连通抽吸形成积液罐内的负压环境;冲洗泵,设置于外壳主体内且对冲洗管内的流体形成驱动,其一端连通冲洗液源,另一端连通至伤口敷料处并与吸引管连通形成冲洗回路;控制电路,可通信地连接负压泵、冲洗泵和夹闭开关。本技术能对创面实现连续吸引、间断吸引、间断冲洗、冲洗浸泡等全自动模式进行治疗,根据创面情况,自动控制冲洗量,防止冲洗液过多或过少,具有强效和无痛治疗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伤口组织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各种手术的增多,各类复杂性创伤日益增多,创伤性骨髓炎的患者业明显增多。创伤性骨髓炎表现多为慢性骨髓炎,长期慢性感染迹象,数种低毒性细菌感染持续存在,出现死骨及窦道,若有金属内固定则表现为内固定物外露。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外科手术彻底清创、重建骨与软组织。以往的常规治疗在外科手术后有换药、应用敏感抗生素、高压氧治疗、冲洗与引流等多种方法,治疗困难,恢复期较长。

2、而近年来所新兴的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通过临床验证可以应用于体表急慢性伤口溃疡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覆盖与引流,将其应用于创伤性 骨髓炎也自然进入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法之中。目前市场上的vsd创面覆盖材料主要为泡沫或海绵的生物合成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其无法清除黏稠的渗液与坏死脱落组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引流管堵塞,从而导致细菌数量增加、异味显著,不利于伤口愈合。

3、而创面有效冲洗结合负压治疗可有利于从伤口床处去除伤口渗液、坏死组织、细菌、毒素,促进伤口愈合。

4、专利cn2020112236114中公开了一种边冲洗边吸引的治疗模式,通过实时监测创面的压力值和冲洗流量值,根据实时压力值来调节冲洗流量,使创面负压达到一个恒定值。但是,由于其创面始终处于一个边冲洗边吸引状态,刚到达创面的液体来不及溶解伤口渗液、坏死组织、细菌、毒素,冲洗液就会被吸走,冲洗效果较差。

5、专利cn201980070547x中通过手动启动冲洗系统冲洗,观察创面冲洗情况,停止灌注,确定冲洗量,以后每次冲洗液的量以此为设定点。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体位的原因,创面受到外界压迫和创面漏气的等情况时,创面的容积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冲洗液为固定量,易出现冲洗液量不足或冲洗液量过多的情况,冲洗液量不足冲洗不充分,治疗效果不佳,冲洗液量过多,液体外漏,创面密封性受损,治疗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该系统包括:

4、外壳,所述外壳由外壳主体、以及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外壳主体的积液罐组成,所述积液罐通过吸引管连通至伤口敷料处负压吸取伤口渗出物;

5、夹闭开关,所述夹闭开关设置于外壳主体或积液罐上、并且与所述吸引管经过的位置相对,用于控制吸引管的通闭;

6、负压泵,所述负压泵设置于外壳主体内且与所述积液罐连通抽吸形成积液罐内的负压环境;

7、冲洗泵,所述冲洗泵设置于外壳主体内与积液罐配合对冲洗管内的流体形成驱动,所述冲洗管的一端连通冲洗液源,另一端连通至伤口敷料处并与所述吸引管连通形成冲洗回路;

8、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可通信地连接所述负压泵、冲洗泵和夹闭开关,并且被配置为:

9、手动设定或自动控制冲洗液量控制所述冲洗泵向伤口敷料处滴注冲洗液;以及

10、控制所述负压泵在积液罐内提供恒定的负压;以及

11、控制所述夹闭开关打开和关闭吸引管的速度,以控制伤口敷料处压力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形成强效模式和无痛模式。

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主体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积液罐的罐体内侧面相配合连接的连接面板,所述连接面板上设有吸引连接吸盘,所述吸引连接吸盘的一端通过相应气管连通负压泵,另一端与罐体内侧面上设置的吸引孔相配合吸附连通,以形成吸负压通路。

13、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侧面上设有内凹的吸引管槽道,所述吸引管镶嵌至吸引管槽道内,并且所述吸引管的一端连通至积液罐内,另一端通过吸引管槽道延伸出罐体内侧面边缘之外。

14、进一步的,所述夹闭开关包括设置于连接面板上的夹闭开关伸缩口,所述夹闭开关伸缩口内侧的外壳主体内设有夹闭开关伸缩器,所述夹闭开关伸缩器的驱动端通过夹闭开关伸缩口伸出或缩回连接面板之外,所述吸引管槽道上设有一段夹闭槽,所述夹闭槽的形状与夹闭开关伸缩器的驱动端相匹配,用于伸缩抵接配合以启闭吸引管。

15、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侧面上设有内凹的冲洗管槽道,所述冲洗管镶嵌至冲洗管槽道内,并且所述冲洗管的两端通过冲洗管槽道分别延伸出罐体内侧面边缘之外,一端连接冲洗液源,另一端连接伤口敷料处。

16、进一步的,所述冲洗泵为蠕动泵,所述连接面板上设有驱动窗口,所述蠕动泵的泵头突出于驱动窗口之外,所述冲洗管槽道上设有一段蠕动泵槽,所述蠕动泵槽的形状与突出于驱动窗口之外的蠕动泵的泵头相匹配,用于挤压驱动冲洗管内的流体。

1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面板上设有测压连接吸盘,所述测压连接吸盘的一端通过相应气管连通位于外壳主体内的负压传感器,另一端与罐体内侧面上设置的测压孔相配合吸附连通,所述积液罐通过测压管连通至伤口敷料处,以形成测压通路。

18、进一步的,所述积液罐的罐体外侧面上设有一对快插接口,用于外接积液容器。

1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面板上设有一对液体感应孔,其中一个所述液体感应孔的外侧与积液罐相对,内侧设有相应的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积液罐内的液面高度,另一个所述液体感应孔的外侧与冲洗管经过的位置相对,内侧设有相应的液体传感器,用于感应冲洗管内是否有液体经过。

20、进一步的,在位于所述积液罐与伤口敷料处之间的冲洗管、吸引管和测压管上设有集束三者的集束接头。

21、进一步的,在所述负压泵的吸气口和出气口上设有消音结构,用于消减负压泵的工作噪音。

22、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负压泵、夹闭开关和冲洗泵的动作形成以下治疗模式:

23、连续吸引模式,该模式的控制逻辑被配置为:负压泵开启,夹闭开关打开,冲洗泵关闭;

24、间断吸引模式,该模式的控制逻辑被配置为:第一阶段:负压泵开启,夹闭开关打开,冲洗泵关闭,执行完第一阶段设定的吸引时间后,执行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负压泵开启,夹闭开关关闭,冲洗泵关闭,在执行完第二阶段设定的暂停时间后回到第一阶段,依此循环执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25、冲洗浸泡模式,该模式的控制逻辑被配置为:第一阶段:负压泵开启,夹闭开关打开,冲洗泵关闭,执行完第一阶段设定的吸引时间后,执行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负压泵开启,夹闭开关关闭,冲洗泵开启,创面负压值不断减小,到达设定的浸泡负压值时,执行第三阶段;第三阶段:负压泵开启,夹闭开关关闭,冲洗泵关闭,在执行完第三阶段设定的浸泡时间后回到第一阶段,依此循环执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26、间断冲洗模式,该模式的控制逻辑被配置为:第一阶段:负压泵开启,夹闭开关打开,冲洗泵关闭,执行完第一阶段设定的间断冲洗时间,执行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负压泵开启,夹闭开关打开,冲洗泵开启,执行设置的冲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1)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积液罐(2)的罐体内侧面(22)相配合连接的连接面板(11),所述连接面板(11)上设有吸引连接吸盘(111),所述吸引连接吸盘(111)的一端通过相应气管连通负压泵(3),另一端与罐体内侧面(22)上设置的吸引孔(221)相配合吸附连通,以形成吸负压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侧面(22)上设有内凹的吸引管槽道(222),所述吸引管(21)镶嵌至吸引管槽道(222)内,并且所述吸引管(21)的一端连通至积液罐(2)内,另一端通过吸引管槽道(222)延伸出罐体内侧面(22)边缘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闭开关包括设置于连接面板(11)上的夹闭开关伸缩口(113),所述夹闭开关伸缩口(113)内侧的外壳主体(1)内设有夹闭开关伸缩器(6),所述夹闭开关伸缩器(6)的驱动端通过夹闭开关伸缩口(113)伸出或缩回连接面板(11)之外,所述吸引管槽道(222)上设有一段夹闭槽(226),所述夹闭槽(226)的形状与夹闭开关伸缩器(6)的驱动端相匹配,用于伸缩抵接配合以启闭吸引管(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侧面(22)上设有内凹的冲洗管槽道(224),所述冲洗管(5)镶嵌至冲洗管槽道(224)内,并且所述冲洗管(5)的两端通过冲洗管槽道(224)分别延伸出罐体内侧面(22)边缘之外,一端连接冲洗液源,另一端连接伤口敷料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泵为蠕动泵(4),所述连接面板(11)上设有驱动窗口(112),所述蠕动泵(4)的泵头突出于驱动窗口(112)之外,所述冲洗管槽道(224)上设有一段蠕动泵槽(225),所述蠕动泵槽(225)的形状与突出于驱动窗口(112)之外的蠕动泵(4)的泵头相匹配,用于挤压驱动冲洗管(5)内的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板(11)上设有测压连接吸盘(114),所述测压连接吸盘(114)的一端通过相应气管连通位于外壳主体(1)内的负压传感器,另一端与罐体内侧面(22)上设置的测压孔(227)相配合吸附连通,所述积液罐(2)通过测压管(7)连通至伤口敷料处,以形成测压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液罐(2)的罐体外侧面(23)上设有一对快插接口(231),用于外接积液容器(9)。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板(11)上设有一对液体感应孔(117),其中一个所述液体感应孔(117)的外侧与积液罐(2)相对,内侧设有相应的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积液罐(2)内的液面高度,另一个所述液体感应孔(117)的外侧与冲洗管(5)经过的位置相对,内侧设有相应的液体传感器,用于感应冲洗管(5)内是否有液体经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积液罐(2)与伤口敷料处之间的冲洗管(5)、吸引管(21)和测压管(7)上设有集束三者的集束接头(10)。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压泵(3)的吸气口(31)和出气口(32)上设有消音结构(33),用于消减负压泵(3)的工作噪音。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上还连接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板(11)上设有位置感应孔,所述位置感应孔内侧的外壳主体(1)内设有位置感应器(8),所述位置感应器(8)连接控制电路,以检测外壳主体(1)的连接面板(11)与积液罐(2)的罐体内侧面(22)是否配合连接到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1)的前端面上设有触摸屏(12),用于输入设定参数和显示警报信息、当前治疗模式及相应的设定参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1)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积液罐(2)的罐体内侧面(22)相配合连接的连接面板(11),所述连接面板(11)上设有吸引连接吸盘(111),所述吸引连接吸盘(111)的一端通过相应气管连通负压泵(3),另一端与罐体内侧面(22)上设置的吸引孔(221)相配合吸附连通,以形成吸负压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侧面(22)上设有内凹的吸引管槽道(222),所述吸引管(21)镶嵌至吸引管槽道(222)内,并且所述吸引管(21)的一端连通至积液罐(2)内,另一端通过吸引管槽道(222)延伸出罐体内侧面(22)边缘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闭开关包括设置于连接面板(11)上的夹闭开关伸缩口(113),所述夹闭开关伸缩口(113)内侧的外壳主体(1)内设有夹闭开关伸缩器(6),所述夹闭开关伸缩器(6)的驱动端通过夹闭开关伸缩口(113)伸出或缩回连接面板(11)之外,所述吸引管槽道(222)上设有一段夹闭槽(226),所述夹闭槽(226)的形状与夹闭开关伸缩器(6)的驱动端相匹配,用于伸缩抵接配合以启闭吸引管(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侧面(22)上设有内凹的冲洗管槽道(224),所述冲洗管(5)镶嵌至冲洗管槽道(224)内,并且所述冲洗管(5)的两端通过冲洗管槽道(224)分别延伸出罐体内侧面(22)边缘之外,一端连接冲洗液源,另一端连接伤口敷料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伤口冲洗引流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泵为蠕动泵(4),所述连接面板(11)上设有驱动窗口(112),所述蠕动泵(4)的泵头突出于驱动窗口(112)之外,所述冲洗管槽道(224)上设有一段蠕动泵槽(225),所述蠕动泵槽(225)的形状与突出于驱动窗口(112)之外的蠕动泵(4)的泵头相匹配,用于挤压驱动冲洗管(5)内的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延荣
申请(专利权)人:荣科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