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编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712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供电领域中的一种控制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灵活对电力电容器进行编组的可控编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编组器的外壳上设有接线端子和控制端子;编组器的内部结构为上下各有六个端子,在上下两组端子间设有电阻和继电器,通过对继电器的转换接点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继电器所连接的电容器进行投切,因此能够达到使电容器可以灵活的接在某一相与中线之间,可以充分的利用电容器补偿某一相上的感性无功功率。由于在某两相之间接入单相电容器有将这两相中某一相的一部分有功电流转移到另一相的作用,这样灵活的配置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电容器调整电网中的不平衡的有功电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无功补偿领域中的一种控制设备,特别是涉 及一种可灵活对电力电容器进行编组的可控编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对电力电容器进行投切的方式,一般为三相共补和分相 补偿两种方式,这两种投切方式的接法是固定的,所以不需要对电容器编组。三相共补的接法为在电力系统三相的每两相之间都同时对称的接入三个 等大单相电容器或一个三相电容器,这样的接入方法只适用于对三相负荷平衡 旦三相无功平衡的负荷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且只有无功补偿的功能。分相补偿的接法为可以在电力系统三相的任意某一相与地之间接入单相 电容器,这样的接入方法可以对负荷三相无功不平衡的方式进行补偿,且只有 无功补偿的功能。当然,现在还有使装置中一部分电容器使用三相共补的接法,而另一部分 电容器使用分相补偿的接法,实际上其每个电容器的接法都不脱出如上所述的 范畴。其功能只能补偿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无功,且只有这种功能。实际上,依据电路原理可以得知,如果只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某两相之 间接入一个单相电容器,不但可以补偿这两相的无功功率,而且可以将其中某 一相的一部分有功电流转移到另一相上去。依据这个道理,如果依据有功电流 的不平衡在相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编组器,其特征在于:该编组器(1)的外壳上设有上下各六个接线端子(3)和控制端子(2);编组器(1)的内部结构为上下各有六个端子,上端子分别为A、N、B、N、C、N,下端子分别为C1、C1′、C2、C2′、C3、C3′,在上下两组端子间设有六个继电器J4、J5、J6、J7、J8、J9,六个继电器J4、J5、J6、J7、J8、J9的转换接点的中端依次分别接到下端子C1、C1′、C2、C2′、C3、C3′上,六个继电器J4、J5、J6、J7、J8、J9的常闭触点的一端依次接到上端子A、N、B、N、C、N上,常开触点的一端依次接在上端子N、B、N、C、N、A上;六个继电器J4、J5、J6、J...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容编组器,其特征在于该编组器(1)的外壳上设有上下各 六个接线端子(3)和控制端子(2);编组器(1)的内部结构为上下各有六个 端子,上端子分别为A、 N、 B、 N、 C、 N,下端子分别为C1、 Cl'、 C2、 C2 '、C3、 C3',在上下两组端子间设有六个继电器J4、 J5、 J6、 J7、 J8、 J9, 六个继电器J4、 J5、 J6、 J7、 J8、 J9的转换接点的中端依次分别接到下端子 Cl、 Cl'、 C2、 C2'、 C3、 C3'上,六个继电器J4、 J5、 J6、 J7、 J8、 J9的常 闭触点的一端依次接到上端子A、 N、 B、 N、 C、 N上,常开触点的一端依次 接在上端子N、 B、 N、 C、 N、 A上;六个继电器J4、 J5、 J6、 J7、 J8、 J9 的控制端分别接入到控制端子(2)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编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电器 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磊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华腾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