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98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下模板底部设有工件放置槽,中模板上设有与工件放置槽对应布置的贯穿模槽,上模板底部设有与所述贯穿模槽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外壁与所述贯穿模槽的内壁之间形成注胶流道,所述注胶流道下端与所述工件放置槽连通,所述凸起外壁具有弧形凹口,所述弧形凹口在所述注胶流道的出料口处形成弧形刀口。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上模板和中模板配合形成注胶流道,通过在上模板的流道内壁设置凹槽,在注胶口处形成宽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飞边,利用上模板和中模板开模,弧形刀口随上模上移,实现自动去除飞边,从而在开模后直接得到无残余浇口的工件。直接得到无残余浇口的工件。直接得到无残余浇口的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橡胶件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橡胶密封制品的加工方式通常为:模压工艺,转射工艺,注射工艺等,这些工艺在模具型腔进料时,都存在模具合模或注胶口胶料残余现象,故在模具设计时,通常是避开密封面位置设计合模线或注胶口,以免残余的飞边或浇口影响密封功能。
[0003]然而有的橡胶和金属粘接类密封制品,由于结构原因,合模线或注胶口无法避开密封面:1)如用平板模压,模具型腔需要放胶料,然后上下模具合模,多余的胶料溢出型腔,在上下模具之间的合模飞边需要后续工艺去除,效率低下;2)如用注胶形式加工,残余的浇口在密封面上,也需要二次去除浇口工艺。以上的常用模具设计形式都需要二次去除飞边或浇口的工艺,即需要一个一个人工手工去飞边,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板(2)、中模板(3)和下模板(4);下模板(4)底部设有工件放置槽,中模板(3)上设有与工件放置槽对应布置的贯穿模槽,上模板(2)底部设有与所述贯穿模槽配合的凸起(21),所述凸起(21)外壁与所述贯穿模槽的内壁之间形成注胶流道(6),所述注胶流道(6)下端与所述工件放置槽连通,所述凸起(21)外壁具有弧形凹口(22),所述弧形凹口(22)在所述注胶流道(6)的出料口处形成弧形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口(22)围绕凸起(21)环形延伸形成环形延伸的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板(4)上设有凸台(41),所述工件放置槽设置在凸台(41)上,中模板(3)底部设有与凸台(41)配合的凹槽,所述贯穿模槽与所述凹槽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无残余浇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波徐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熹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