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56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支重轮装配类机械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易的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包括机架,机架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设置有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二转动轴设置有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上绕设有第一链条,第二链轮与第四链轮上绕设有第二链条,机架上可脱离设置有若干放置座,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上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机架两侧上设置有第一轨道,放置座下端部伸入第一轨道内,机架上设置有调节装置、第一驱动装置,机架上沿第一链条、第二链条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料机构、轴承套安装机构、浮动油封安装机构、压装机构、压力测试机构、注油机构、下料机构。下料机构。下料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支重轮装配类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工程机械企业对工艺的柔性要求高、对成本约束严苛等,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所以工程机械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因自动化薄弱,所以体力劳动强度大。非标性零部件的加工生产不仅困扰着技术方面,让成本敏感的企业对自动化望而却步。
[0003]当前的支重轮组装是人工组装,一条组装线需要八个工人,八个人不停息工作10小时也只能完成1000件支重轮的组装,平均36秒/件,有着11道工序,支重轮的重量达到40KG/件,一个支重轮的组装需要搬动10次,组装1000件就需要搬动10000次,可见劳动强度极大。
[0004]单点技术突破、逐个环节改造,最后扩展至整体生产线的更新升级,成为当前业内比较一致的选择。我院研发这条自动装配线,专门针对当前工程机械的难点,解决企业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易的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为: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两端部分别可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链轮、第二链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链轮、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上绕设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二链轮与第四链轮上绕设有第二链条,所述机架上可脱离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支重轮的放置座,所述放置座两端部分别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上,所述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所述机架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滚动的第一轨道,所述放置座下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轨道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松紧度的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输送放置座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沿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将放置座放置于第一轨道上、将支重轮放置于放置座上的上料机构、设置于机架两侧用于轴承套安装的轴承套安装机构、设置于机架两侧用于浮动油封安装的浮动油封安装机构、用于弹性销压装的压装机构、用于对组装后的支重轮进行压力测试的压力测试机构、用于对组装后的支重轮注入润滑油的注油机构、用于将支重轮与放置座脱离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的下料机构。
[000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放置座输送回上料工位的输送装置。
[000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分别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下方两侧的机架上,所述第三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五链轮、第六链轮,所述第四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链轮、第八链轮,所述第五链轮与第七链轮上绕设有第三链条,所述第六链轮与第八链轮上绕设有第四链条,所述第三链条与第四链条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所述机架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滚动的第二轨道,所述放置座下端部伸入所述第二轨道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松紧度的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输送放置座的第二驱动装置。
[000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或第三转动轴两端部机架上的调节块,所述第一转动轴或第三转动轴两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调节块上,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调节块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调节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块位置的固定件。
[001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杆,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一调节片,所述调节片内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调节片,所述第二调节片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螺纹杆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所述螺纹杆上位于第一调节片与第二调节片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螺母。
[0011]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六关节机器人,所述第一六关节机器人设置于所述机架一侧,所述第一六关节机器人的执行末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支重轮上料的上料装置。
[0012]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六关节机器人的执行末端的法兰盘上,所述第一固定块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固定腔,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腔内,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穿出所述第一固定腔,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上开设有用于夹住支重轮的第一夹槽。
[0013]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轴承套安装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第一压块,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压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压块上的自由端可伸入贴合轴承套内壁,另一端沿径向设置有与轴承套端面相贴合的第一凸沿,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自动下料轴承套的第一上料装置。
[0014]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包括平行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倾斜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上料板,所述第一上料板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轴承套直线滚落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上料板的出料端上可上下滑移设置有第一取料块,所述第一取料块上开设有与轴承套外壁贴合的第一弧形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取料块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
[0015]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上料板上开设有供轴承套端面伸入的导向槽。
[0016]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气缸,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取料块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
[001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浮动油封安装机构包括第四驱动气缸、第二压块,所述第四驱动气缸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压块设置于所述第四驱动气缸的活塞杆
上,所述第二压块的自由端可伸入贴合浮动油封的内部,另一端沿径向设置有与浮动油封端面贴合的第二凸沿,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自动下料浮动油封的第二下料装置。
[001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下料装置包括平行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倾斜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上料板,所述第二上料板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浮动油封直线滚落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上料板的出料端上可上下滑移设置有第二取料块,所述第二取料块上开设有与浮动油封外壁贴合的第二弧形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取料块上下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001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第五驱动气缸,所述第五驱动气缸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取料块设置于所述第五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
[002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压台、第三压块,所述压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压块设置于所述压台上方,所述压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压块上下运动的第五驱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两端部分别可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链轮、第二链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链轮、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上绕设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二链轮与第四链轮上绕设有第二链条,所述机架上可脱离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支重轮的放置座,所述放置座两端部分别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上,所述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所述机架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滚动的第一轨道,所述放置座下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轨道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松紧度的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输送放置座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沿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将放置座放置于第一轨道上、将支重轮放置于放置座上的上料机构、设置于机架两侧用于轴承套安装的轴承套安装机构、设置于机架两侧用于浮动油封安装的浮动油封安装机构、用于弹性销压装的压装机构、用于对组装后的支重轮进行压力测试的压力测试机构、用于对组装后的支重轮注入润滑油的注油机构、用于将支重轮与放置座脱离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的下料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放置座输送回上料工位的输送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分别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下方两侧的机架上,所述第三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五链轮、第六链轮,所述第四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链轮、第八链轮,所述第五链轮与第七链轮上绕设有第三链条,所述第六链轮与第八链轮上绕设有第四链条,所述第三链条与第四链条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所述机架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滚动的第二轨道,所述放置座下端部伸入所述第二轨道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松紧度的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输送放置座的第二驱动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或第三转动轴两端部机架上的调节块,所述第一转动轴或第三转动轴两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调节块上,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调节块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调节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块位置的固定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杆,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一调节片,所述调节片内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调节片,所述第二调节片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螺纹杆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所述螺纹杆上位于第一调节片与第二调节片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螺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六关节机器人,所述第一六关节机器人设置于所述机架一侧,所述第一六关节机器人的执行末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支重轮上料的上料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
固定块、两个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六关节机器人的执行末端的法兰盘上,所述第一固定块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固定腔,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腔内,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穿出所述第一固定腔,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上开设有用于夹住支重轮的第一夹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安装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第一压块,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压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压块上的自由端可伸入贴合轴承套内壁,另一端沿径向设置有与轴承套端面相贴合的第一凸沿,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自动下料轴承套的第一上料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包括平行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倾斜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上料板,所述第一上料板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轴承套直线滚落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上料板的出料端上可上下滑移设置有第一取料块,所述第一取料块上开设有与轴承套外壁贴合的第一弧形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取料块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奇肖碧初王平江许烈苏德全钟治魁黄剑峰谢一首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