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用排涝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53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排涝机器人,包括驱动设备,驱动设备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履带,驱动设备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备箱,气泵固定连接于储备箱的外端,导管的一端与气泵之间固定连接,导管的另一端贯穿履带延伸至外部,接管固定连接于履带的外端,气囊固定连接于履带的内腔中,接口开设于气囊的外端,两个接管分别插接于两个接口的内腔中,通过设置的气泵与气囊,当排涝机器人在用于水深处的物资运输时,气泵通过导管向气囊充气,此时履带内腔中的气囊充气鼓起,从而使得驱动设备漂浮在水面上,同时移动机构能够控制驱动设备在水面上移动,两个气囊增强了驱动设备漂浮的稳定性,避免驱动设备翻倒内部的运输物品与元器件进水损坏。损坏。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两用排涝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涝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排涝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要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便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0003]目前为了提高抗洪效率与安全性,常采用排涝机器人进行工作,然而,市场上的排涝机器人多只能用于陆地上,当水流较大时,排涝机器人便会浮起翻倒,使得设备内部进水损坏,也会对运输物品造成损坏,导致排涝机器人无法在水流较大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排涝机器人,不仅能够在陆地上使用,在水流深的地域也能够使用,在水较深处时,履带内腔中的气囊便会充气鼓起,从而使得驱动设备漂浮在水面上,同时移动机构能够控制驱动设备在水面上移动,两个气囊增强了驱动设备漂浮的稳定性,避免驱动设备翻倒内部的运输物品与元器件进水损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陆两用排涝机器人,包括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履带,且所述驱动设备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备箱,所述履带的外端设有漂浮机构,所述漂浮机构包括气泵、导管、接管、气囊与接口,所述气泵固定连接于所述储备箱的外端,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泵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履带延伸至外部,所述接管与所述导管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接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履带的外端,所述气囊固定连接于所述履带的内腔中,所述接口开设于所述气囊的外端,所述接管与所述气囊均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接管分别插接于两个所述接口的内腔中。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设备的内腔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测位仪、导槽、伺服电机、转向杆与推进器,所述测位仪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设备的外端,所述导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槽对称开设于所述驱动设备的外端,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导槽的内腔中,所述转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的底端,所述推进器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向杆的外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备箱的内腔开设有储备仓,且所述储备箱的外端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固定连接于所述储备箱的外端。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设备的内腔设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
机构包括水泵、抽管与排管,所述水泵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设备的内腔中,所述抽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水泵的底端且贯穿所述驱动设备延伸至外部,所述排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水泵的外端且贯穿所述驱动设备延伸至外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设备的外端设有阻流机构,所述阻流机构包括连接板与阻流板,所述连接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设备的外端,所述阻流板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阻流板之间。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流机构还包括双向电机、支杆与链条,所述双向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设备的外端,所述支杆设有两个,两个对称支杆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外端,所述链条卡接于所述双向电机与所述支杆之间,且所述阻流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链条的外端。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履带与所述气囊的截面形状相同,且所述气囊的尺寸小于所述履带的尺寸,冲压后的所述气囊厚度大于所述履带凹槽的宽度。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流板的截面长度小于所述连接板的截面长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气泵与气囊,当排涝机器人在用于水深处的物资运输时,气泵通过导管向气囊充气,此时履带内腔中的气囊充气鼓起,从而使得驱动设备漂浮在水面上,同时移动机构能够控制驱动设备在水面上移动,两个气囊增强了驱动设备漂浮的稳定性,避免驱动设备翻倒内部的运输物品与元器件进水损坏。
[0014]2、通过设置的水泵,可以在排涝机器人驱动设备的底端与外端加设排水管道,水泵能够将地面上的积水通过水泵抽出,同时再将水排放到其他地方,通过设置的转向杆与推进器,推进器能够带动驱动设备在水面上移动,转向杆能够控制驱动设备的方向,通过设置的阻流板,阻流板能够阻挡水流,并且可以用于洪水的导向。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履带与气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储备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排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阻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驱动设备;2、履带;3、漂浮机构;301、气泵;302、导管;303、接管;304、气囊;305、接口;4、移动机构;401、测位仪;402、导槽;403、伺服电机;404、转向杆;405、推进器;5、储备箱;6、储备仓;7、盖板;8、液压缸;9、排水机构;901、水泵;902、抽管;903、排管;10、阻流机构;1001、连接板;1002、阻流板;1003、双向电机;1004、支杆;1005、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
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8]实施例: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排涝机器人,包括驱动设备1,驱动设备1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履带2,且驱动设备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备箱5,履带2的外端设有漂浮机构3,漂浮机构3包括气泵301、导管302、接管303、气囊304与接口305,气泵301固定连接于储备箱5的外端,导管302的一端与气泵301之间固定连接,导管302的另一端贯穿履带2延伸至外部,接管303与导管302之间固定连接,且接管303固定连接于履带2的外端,气囊304固定连接于履带2的内腔中,接口305开设于气囊304的外端,接管303与气囊304均设有两个,且两个接管303分别插接于两个接口305的内腔中;排涝设备在陆地上使用时,驱动设备1两侧的履带2能够带动其移动,从而完成运输工作,当遇到积水较深或水流较大的地域时,气泵301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并通过导管302将空气传入到气囊304中,从而使得气囊304鼓起,鼓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用排涝机器人,包括驱动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1)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履带(2),且所述驱动设备(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备箱(5),所述履带(2)的外端设有漂浮机构(3),所述漂浮机构(3)包括气泵(301)、导管(302)、接管(303)、气囊(304)与接口(305),所述气泵(301)固定连接于所述储备箱(5)的外端,所述导管(302)的一端与所述气泵(30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导管(30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履带(2)延伸至外部,所述接管(303)与所述导管(302)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接管(303)固定连接于所述履带(2)的外端,所述气囊(304)固定连接于所述履带(2)的内腔中,所述接口(305)开设于所述气囊(304)的外端,所述接管(303)与所述气囊(304)均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接管(303)分别插接于两个所述接口(305)的内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排涝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1)的内腔设有移动机构(4),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测位仪(401)、导槽(402)、伺服电机(403)、转向杆(404)与推进器(405),所述测位仪(401)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设备(1)的外端,所述导槽(40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槽(402)对称开设于所述驱动设备(1)的外端,所述伺服电机(403)固定连接于所述导槽(402)的内腔中,所述转向杆(404)转动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403)的底端,所述推进器(405)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向杆(404)的外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排涝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备箱(5)的内腔开设有储备仓(6),且所述储备箱(5)的外端转动连接有盖板(7),所述盖板(7)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液压缸(8),所述液压缸(8)固定连接于所述储备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昌张强玉王盛利尹宏林袁明昊董春山沈维林徐朝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海马特救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