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吉如专利>正文

智能不间断逆变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907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智能不间断逆变电源装置,包括蓄能电路和逆变电路,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蓄电池组控制电路、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开关电路组,逆变变压器及负载反馈电路组成正弦波组合逆变电路并由负载反馈自动控制逆变功率的闭环电路,正弦波信号发生器与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电连接,蓄电池组控制电路与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电连接,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分别与开关电路组及负载反馈电路电连接,开关电路组与逆变变压器电连接,逆变变压器与负载反馈电路电连接。具有蓄储高容量电量,自动充放电及过电压、欠电压保护;输出功率自动调整,可提供较大功率的输出,满足电器在外部电网断电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逆变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不间断逆变电源装置。技术背景目前的蓄电池逆变电源装置存在输出功率小,功率不可调、电量损耗大、持续供电时间较短等诸多问题,如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专利号为95239217.8的家用应急电源,包括一个蓄电池、充电电路、逆变电路,这种家用应急电源只能提供较小功率输出作照明电灯、小型风扇等耗电较小的电器用,或者连接电脑作UPS短时间的供电用,当外部电网忽然断电时起到家庭应急作用。虽然这种电源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因为采用单蓄电池蓄能,逆变电路无反馈电路及补偿电路,不能提供较长时间的持续供电,存在输出功率较小、功率不可调,电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主要针对目前的逆变电源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所做的一项新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外部电网没电的状态下通过蓄电池储能电源经逆变电路能长时间持续供电,保证较大功率输出、以及节能的智能不间断逆变电源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智能不间断逆变电源装置,包括蓄能电路和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它由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蓄电池组控制电路(C)、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开关电路组(E),逆变变压器(F)及负载反馈电路(G)组成正弦波组合逆变电路并由负载反馈自动控制逆变功率的闭环电路,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与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电连接,蓄电池组控制电路(C)与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电连接,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分别与开关电路组(E)及负载反馈电路(G)电连接,开关电路组(E)与逆变变压器(F)电连接,逆变变压器(F)与负载反馈电路(G)电连接。所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由集成运算放大器(μA 741)ICea1组成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工作电源正极连接ICea1的引脚7,工作电源负极连接ICea1的引脚4、电阻Re5、Re6、电位器Re2的一端,电位器Re2的另一端及可调端连接电阻Re3的一端,电阻Re3的另一端连接ICea1的引脚2、电阻Re4的一端,电阻Re4的另一端连接ICea1的引脚6、电容器Ce2的一端、二极管DV3阳极、DV4阴极作输出端正弦全波Cq,电容器Ce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e5的另一端、ICea1的引脚3、电阻Re7的一端,电阻Re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V2阳极、DV1阴极及电容器Ce2的另一端,二极管DV2阴极连接DV1阳极及电阻Re6的另一端,二极管DV3阳极作输出端正向正弦半波Ca、二极管DV4阴极作输出端反向正弦半波Cb的结构。所述蓄电池组及控制电路(C)采用开关触点电流大于蓄电池电流的(直流)接触器(或多个继电器并联使用),控制每个蓄电池串联组的充、放电的工作状态,串联蓄电池组的正极连接多开关组接触器的开关组常闭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一个双开关组的输入端接触器Jd9常开点,并连接一个二极管Dz1的阴极,二极管Dz1的阳极连接整流电路输出正端,当继电器Je1-Jen受控制闭合时,作分別对蓄电池的对应充电,当输入端接触器受控制分別闭合时,切断外部电源;输入端接触器Jd9另一常开端联接自动检索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系统中电阻Rd2的一端和Rd1与Icd6管脚6的连接点;蓄电池组及控制电路电压信号VK1、VK2、VK3分别与自动检索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的三个电压比较器BJ1、BJ2、BJ3电连接。所述自动检索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其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Cq连接检波二极管Dd1的阳极;由与非门ICd6(CD4011B)f12、f13、f14、检波二极管Dd1、电阻Rd1、Rd2、电容Cd1组成的延时电路,循环计数器ICd7(CD4020B)和串联在工作电源正极上的继电器Jd11及驱动ICd3、ICd4(ULN2003或小型继电器)、达林顿管ICd7(MC1413)中A、B、C、电阻Rd3、Rd4、Rd5、RV3、RV2、RV1检波二极管Dd4、Dd3、Dd2组成三个电压比较电路的结构,对蓄电池组控制电路(C)中接触器Jd1---Jdn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由连接在蓄电池组电路中的电压反馈点VK3,经Icd8中的A使继电器Jd11工作,导通循环计数器ICd7工作电源,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半波信号经延时电路推动循环计数器ICd7的开环控制电路,当外部充电路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正极反馈点起动电压VK3有电压时,ICd8的信号经驱动ICd3、ICd4使继电器Jd11连接ICd7的工作电源,ICd7开始定时循环,蓄电池组电路中接触器Jd1-Jdn自动分別检索蓄电池充电,反馈点VK1经ICd9中B鉴别充电时蓄电池的电压,反馈点VK1电压大于29V时,ICd9中B使蓄电池组电路中Jd9闭合,切断充电电源的连接停止充电,Jd9的另一组常闭端同时使电阻Rd1减小阻值,加速计数器循环下一个蓄电池充电,依次循环工作,使蓄电池补充至保持充足的电量,反馈点起动电压VK3无电压或小于20V时,继电器Jd11切断计数器ICd7工作电源,计数器ICd7停止输出自动检索控制信号,蓄电池组电路中接触器Jd1---Jd5无动作,停止蓄电池充电控制,蓄电池组输出端反馈点VK2小于18V时,经ICd10中的C控制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组(E)中保护继电器Jd10断开控制继电器组Je1-Jen的电源回路,逆变电源停止工作,使蓄电池使用寿命长久。所述的开关电路组(E),其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的Ca、Cb两个反向信号连接两个单路开关电路预起动组(EK)的结构和多个由小型双组开关的继电器(或两只光耦合的开关组)控制的相同于预起动组(EK)控制组(K1-Kn)的结构,单路开关电路由Ca脉冲信号经输入端电阻R1、场效应开关管G1,二极管D1、D2及电阻R2保护连接的结构组成,另一路开关电路,由Cb脉冲信号经输入端电阻R3、场效应开关管G2,二极管D3、D4及电阻R4保护连接的结构组成,EK为预起动逆变开关组工作电流小于200mA,预起动组EK将28V的直流电压以极性交替加到变压器侧的N1、N2,其电路,一个控制组由一个双组开关的继电器控制两个开关电路,多个继电器线圈引脚的一端作控制点DT1-DTn,另一端经保护电路继电器Jd10的常开端和Jd12常闭端及Jd13常闭端连在电源正极、电容器Ce1、Ce2起延时作用,继电器的双组开关分别控制信号Ca、Cb与控制组K1-Kn的工作;控制组中K1的场效应开关管输出端作Qe11、Qe12,连接组合变压器的N11、N12中心抽头引脚的工作线圈两边引脚,当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反馈电路(G)控制点DT1-DTn有信号控制时,控制组将28V的直流电压以极性交替加到变压器侧的N11、N12;开关电路同步工作的结构,由多个控制组并联组合成大功率开关的电路组,改变控制组的控制点DT1-DTn,使开关的电路工作组数改变,其变压器工作线圈组数改变,等于改变了组合逆变变压器的逆变时的功率,完成在额定电流的开关逆变组合,当有市电时继电器Jd13切断控制继电器的工作电源,使装置停止逆变的结构。所述的逆变变压器(F),由多组低压线圈初级绕组和一组高压线圈次级绕组构成,其中一组低压线圈用尽量小直径漆包线绕制成中心抽引脚、两边引脚相对中心引脚内阻相等作为预起动线圈,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不间断逆变电源装置,包括蓄能电路和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它由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蓄电池组控制电路(C)、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开关电路组(E),逆变变压器(F)及负载反馈电路(G)组成正弦波组合逆变电路并由负载反馈自动控制逆变功率的闭环电路,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与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电连接,蓄电池组控制电路(C)与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电连接,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分别与开关电路组(E)及负载反馈电路(G)电连接,开关电路组(E)与逆变变压器(F)电连接,逆变变压器(F)与负载反馈电路(G)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不间断逆变电源装置,包括蓄能电路和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它由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蓄电池组控制电路(C)、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开关电路组(E),逆变变压器(F)及负载反馈电路(G)组成正弦波组合逆变电路并由负载反馈自动控制逆变功率的闭环电路,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与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电连接,蓄电池组控制电路(C)与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电连接,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分别与开关电路组(E)及负载反馈电路(G)电连接,开关电路组(E)与逆变变压器(F)电连接,逆变变压器(F)与负载反馈电路(G)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不间断逆变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B),由集成运算放大器(μA 741)ICea1组成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工作电源正极连接ICea1的引脚7,工作电源负极连接ICea1的引脚4、电阻Re5、Re6、电位器Re2的一端,电位器Re2的另一端及可调端连接电阻Re3的一端,电阻Re3的另一端连接ICea1的引脚2、电阻Re4的一端,电阻Re4的另一端连接ICea1的引脚6、电容器Ce2的一端、二极管DV3阳极、DV4阴极作输出端正弦全波Cq,电容器Ce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e5的另一端、ICea1的引脚3、电阻Re7的一端,电阻Re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V2阳极、DV1阴极及电容器Ce2的另一端,二极管DV2阴极连接DV1阳极及电阻Re6的另一端,二极管DV3阳极作输出端正向正弦半波Ca、二极管DV4阴极作输出端反向正弦半波Cb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不间断逆变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及控制电路(C)采用开关触点电流大于蓄电池电流的直流接触器,或多个继电器并联使用,控制每个蓄电池串联组的充、放电的工作状态,串联蓄电池组的正极连接多开关组接触器的开关组常闭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一个双开关组的输入端接触器Jd9常开点,并连接一个二极管Dz1的阴极,二极管Dz1的阳极连接整流电路输出正端,当继电器Je1-Jen受控制闭合时,作分别对蓄电池的对应充电,当输入端接触器受控制分别闭合时,切断外部电源;输入端接触器Jd9另一常开端联接自动检索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系统中电阻Rd2的一端和Rd1与Icd6管脚6的连接点;蓄电池组及控制电路电压信号VK1、VK2、VK3分别与自动检索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的三个电压比较器BJ1、BJ2、BJ3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不间断逆变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索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D),其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Cq连接检波二极管Dd1的阳极;由与非门ICd6(CD4011B)f12、f13、f14、检波二极管Dd1、电阻Rd1、Rd2、电容Cd1组成的延时电路,循环计数器ICd7(CD4020B)和串联在工作电源正极上的继电器Jd11及驱动ICd3、ICd4ULN2003或小型继电器、达林顿管ICd7(MC1413)中A、B、C、电阻Rd3、Rd4、Rd5、RV3、RV2、RV1检波二极管Dd4、Dd3、Dd2组成三个电压比较电路的结构,对蓄电池组控制电路(C)中接触器Jd1---Jdn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由连接在蓄电池组电路中的电压反馈点VK3,经Icd8中的A使继电器Jd11工作,导通循环计数器ICd7工作电源,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半波信号经延时电路推动循环计数器ICd7的开环控制电路,当外部充电路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正极反馈点起动电压VK3有电压时,ICd8的信号经驱动ICd3、ICd4使继电器Jd11连接ICd7的工作电源,ICd7开始定时循环,蓄电池组电路中接触器Jd1-Jdn自动分别检索蓄电池充电,反馈点VK1经ICd9中B鉴别充电时蓄电池的电压,反馈点VK1电压大于29V时,ICd9中B使蓄电池组电路中Jd9闭合,切断充电电源的连接停止充电,Jd9的另一组常闭端同时使电阻Rd1减小阻值,加速计数器循环下一个蓄电池充电,依次循环工作,使蓄电池补充至保持充足的电量,反馈点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如
申请(专利权)人:李吉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