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757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发生器,该负压发生器阀体,负压组件和控制组件,该阀体具备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负压组件包括第一阀腔和滑动连接于第一阀腔内的第一活塞,阀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阀腔一端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口,第一通气口与真空吸盘相连通;控制组件包括第二阀腔和滑动连接于第二阀腔内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相联动,第一活塞在第二活塞的带动下,将真空吸盘内的空气经第一通气口吸入第一阀腔内,真空吸盘形成负压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压缩空气的方式来实现负压,所以不需要长时间通气而造成气体浪费,也不会造成噪音,节能环保;而且设置有调节杆,用以调节负压腔内压力大小。力大小。力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现在自动化普及速度快,需要很多自动抓起工件的机械手,由于有的工件体积大,重量重,在抓取时不能有碰伤、划痕,而现有的机械手是使用气动或机械力,容易造成夹伤或划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夹伤或划伤的负压发生器。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负压发生器包括:
[0005]阀体,阀体具备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
[0006]负压组件,负压组件包括第一阀腔和滑动连接于第一阀腔内的第一活塞,阀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阀腔一端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口,第一通气口与真空吸盘相连通;以及
[0007]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第二阀腔和滑动连接于第二阀腔内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相联动,第一活塞在第二活塞的带动下,将真空吸盘内的空气经第一通气口吸入第一阀腔内,真空吸盘形成负压状态。
[0008]进一步地,第二活塞通过负压推杆与第一活塞相联动。
[0009]进一步地,第一活塞和/或第二活塞可拆卸地安装于负压推杆上。
[0010]进一步地,阀体上设置有调节负压组件负压大小的调压组件,调压组件包括与第一阀腔相连通的调节套,以及活动安装于调节套内的调节件,调节件深入第一阀腔内,调节套与第一通气口分别设置与第一活塞的两端。
[0011]进一步地,调节件螺纹连接于调节套内。
[0012]进一步地,第一阀腔与第二阀腔呈同轴设置。
[0013]进一步地,阀体内设置有隔板,第一阀腔与第二阀腔被隔板隔开。
[0014]进一步地,阀体上设置有与第二阀腔相连通的第二通气口,第二活塞在从第二通气口进入的气体的作用下滑动,带动第一活塞远离第一通气口。
[0015]进一步地,阀体上设置有与第二阀腔相连通的第三通气口,第二活塞在从第三通气口进入的气体的作用下滑动,带动第一活塞靠近第一通气口。
[0016]进一步地,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口分别设置于第二阀腔的两端端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利用压缩空气的方式来实现负压,所以不需要长时间通气而造成气体浪费,也不会造成噪音,节能环保;而且设置有调节杆,用以调节负压腔内压力大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负压发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负压发生器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负压发生器包括阀体10,设置于所述阀体10内的负压组件和控制所述负压组件抽真空的控制组件,所述负压组件连接负压吸盘,所述负压组件在控制组件的作用下形成负压,使负压吸盘吸取工件。
[0022]该阀体10内开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阀腔11和第二阀腔12,该第一阀腔11为负压腔,该第一阀腔11与第二阀腔12通过隔板16相隔开,该隔板16一体成型于阀体10 内,该第一阀腔11和第二阀腔12分别设置于阀体10的两端,该阀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阀盖50和第二阀盖60,第一阀盖50通过螺钉安装于阀体10的一端部,用于封闭第一阀腔11,也便于阀腔内的部件安装,第二阀盖60通过螺钉安装于阀体10的另一端部,用于封闭第二阀腔12,也便于阀腔内的部件安装。
[0023]上述负压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阀腔12内的第二活塞30,该第二活塞30将所述第二阀腔12分隔为第三腔121和第四腔122,该阀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腔 121相连通的第二通气口13,以及与所述第四腔122相连通的第三通气口14,以供气体从所述第二通气口13或第三通气口14内进入,以推动所述第二活塞在第二阀腔内滑动。
[0024]上述第二活塞30设置有第一定位块31,该第一定位块31设置于第三腔121内,避免第二通气口13与第四腔122连通,以便于气体从所述第二通气口13处进入至第三腔 121内,避免气体从第二通气口13进入第四腔122;该第二活塞30设置有第二定位块32,该第二定位块32设置于第四腔122内,避免与第三腔121连通,以便于空气从第三通气口14进入至第四腔122内,避免空气从第三通气口14进入第三腔121。
[0025]上述第二通气口13和第三通气口14分别设置与第二阀腔12的两端端部。
[0026]上述第二活塞30与所述第二阀腔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以使第三腔121与第四腔122密封隔开,以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
[0027]上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腔11内的第一活塞20,该第一活塞20将所述第一阀腔11分隔为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该阀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腔112 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口15,该第一通气口15连接真空吸盘。
[0028]上述第一活塞20与所述第一阀腔11的内壁之间也设置有密封件,以使第一腔111 与第二腔112密封隔开,以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
[0029]上述第一活塞20通过负压推杆40与所述第二活塞30相联动,所述第一活塞20通过螺纹连接于负压推杆40的一端端部,所述第二活塞30一体成型于所述负压推杆40 的另一端端部;当然,第一活塞20可以一体成型于负压推杆上,第二活塞30螺纹连接于负压推杆上;当然,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与负压推杆之间还可以存在以下连接方式:所述第一活塞20和所述第二活塞30均螺纹连接于负压推杆的端部。
[0030]上述隔板16上设置有供所述负压推杆40穿过的通孔161,该通孔161与负压推杆之间也设置有密封件,以使第一阀腔11与第二阀腔12密封隔开,以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
[0031]上述第一阀盖50上设置有调节所述负压组件负压大小的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包括调节套70和连接于所述调节套内的调节杆80,该调节套7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四腔122的调节孔,该调节杆80连接于调节孔上,该调节杆80螺纹连接于调节套70上,以封闭所述调节孔,通过调整调节杆在调节套的位置来调整第四腔的空间大小,从而来调节所述第二阀腔的负压大小。
[0032]当从第二通气口进气时,气体不断进入第一腔内,压缩第二腔,使第二腔内的空气从第三通气口处排出,以推动第一活塞往靠近第二阀腔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二活塞一起运动,使第三腔的空间变大,压缩第四腔,形成负压,使真空吸盘与工件之间的空气经第一通气口进入第三腔内,从而达到吸取工件的作用;当从第三通气口进气时,气体不断进入第二腔内,压缩第一腔,以推动第一活塞往远离第二阀腔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二活塞一起运动,使第三腔内的空气从第一通气口处排出,从而达到放下工件的作用。
[00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技术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备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包括所述第一阀腔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阀腔内的第一活塞,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阀腔一端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与真空吸盘相连通;以及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所述第二阀腔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阀腔内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一活塞相联动,所述第一活塞在所述第二活塞的带动下,将所述真空吸盘内的空气经所述第一通气口吸入所述第一阀腔内,所述真空吸盘形成负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通过负压推杆与所述第一活塞相联动。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塞和/或所述第二活塞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负压推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调节所述负压组件负压大小的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阀腔相连通的调节套,以及活动安装于所述调节套内的调节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春林肖可心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都灵控制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