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32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备用电源装置,包括有:至少一个以上可吸收光源的光源吸收组件所构成的光源吸收装置,前述的每一光源吸收组件间呈一枢接状态枢接,让光源吸收组件可以呈对折收合,在对折收合后可容置于壳体内部,以便于携带外出使用,在光源吸收组件被展开吸收光源后即可产生负载所需的电量输出。(*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备用电源装置,尤指一种利用吸收光源后,以产生负载所需的电量输出的电源装置。虽然,上述的各电器设备可供使用者随身携带使用,但是在电器设备携带外出使用时,最让使用者感到头痛的,莫过于发生充电电池无电力,此时周围无市电或处停电状态,无法提供变电器或电压转换器插接使用,或者无商店卖电池时,将让使用者无法使用携带外出的电器设备,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缺陷,避免缺陷存在。本技术利用一种可吸收光源的装置来吸收光源,在此装置吸收光源后即会产生一可供负载使用的电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此装置可收折、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使用者携带外出使用。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此装置无环保回收的问题产生。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发生灾难时,可提供电源给负载使用,以便使用者可借负载发射求救信号。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备用电源装置,包括有一光源吸收装置、一容置收合前述光源吸收装置的壳体所构成,在光源吸收装置接收光源后,产生一电量输出,此电量输出后,经充电电路、充电电池及变压电路的处理下,即可产生一供负载使用的电源。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图2为本技术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折收后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源转换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上述所提的光源吸收装置1,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光源吸收组件11所构成,此光源吸收组件11可为但不限于太阳能板所构成,由于太阳能板为一般传统技艺,在此不详述太阳能板本身的构造及原理,且于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一端设有一相对应的第一枢接轴12,此第一枢接轴12内侧设有一枢接部13,而外侧设有一枢接孔14,而于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枢接轴15,此第二枢接轴15两端设有一凸部16,此凸部16则枢接于第一枢接轴12的枢接部13上,让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形成一可收折的状态;另外,于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间连接有一传输电量的传导组件17,此传导组件17可为但不限于软性排线或设于光源吸收组件11侧缘导通点(此导通点,设在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展开后彼此所接触到之处)任一种所构成;该壳体2,由两盖体21、22所构成,于两盖体21、22上各具有一相对应的枢接部211、221,此枢接部211、221上也各具有一枢接孔212、222,在枢轴23穿过前述的枢接孔212、222后得以枢接于光源吸收组件11外侧的枢接孔14,让光源吸收组件11得以枢接于壳体2上,同时在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在弯折收合后,可收纳于壳体2内部,以供使用者可轻易携带外出使用,在无备用电池及市电供电下,依旧可利用吸收光源以提供负载所需的电源。参见3、4图所示,为本技术的展开及收折后的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使用者将备用电源装置携带外出时,若是在笔记本型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摄影机、数字相机、卫星导航系统、无线对讲机、随身听(WALKMAN、CD PLAYER)、MD、手机的主电源用尽,此时又无备用电池、或者无市电提供变电器将110V/220V转变为直流电源时,使用者可利用此备用电源装置,在使用时先将壳体2打开后,逐一的将光源吸收装置1的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展开后,让光源吸收组件11能够接收光源,在光源吸收组件11接收光源照射后即可提供一电量输出,而此电量即可提供负载使用。当使用者不使用此备用电源装置时,先将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对折收合后,分别置放于盖体21、22后,再将盖体21、22对折盖合,即可将光源吸收装置1完全的收纳于壳体2内部,以便于使用者携带。参见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电源转换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由于此流程图所揭示的充电电路3、电池4及电压变电电路5为传统技艺,在此不对电路线路做说明,仅就流程方块图来说明。当光源吸收装置1的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被展开接收光源照射后,该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所产生的电量会输出至充电电路3上,再由充电电路3向电池4充电后,该充电电池4会释电至电压变电电路(变压器或电源转换器)5将电压变电后,即可提供负载所需的电源。另,该光源吸收装置1所产生的电量可以直接输出至负载所使用的充电电路上,让该负载的充电电路可以直接对负载所使用的充电电池充电,或直接对负载供电。又,该光源吸收装置1所产生的电量可以直接输出至负载所使用的电压变电电路上,让该负载的电压变电电路可以直接对负载提供所需的电源。参见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上述所提的充电电路3、电池4及电压变电电路5可直接安装于壳体2内,在光源吸收装置1所输出的电量直接经由充电电路3、电池4及电压变电电路5转变(换)电源后,通过一条电源线6插接于负载上,此时备用电源装置所输出的电源即可直接提供负载使用。进一步,在于本技术的备用电源装置,无环保回收问题产生,且在遇到灾难时,更可提供负载所需的电源,让受困者可利用负载将求救信号发射出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备用电源装置,包括有:一光源吸收装置(1),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光源吸收组件(11)所构成,于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一端设有一相对应的第一枢接轴(12),而于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枢接轴(15);另,于前述的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间连接有 一传导组件(17);一壳体(2),是由两盖体(21、22)所构成,于两盖体上各具有一相对应的枢接部(211、2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备用电源装置,包括有一光源吸收装置(1),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光源吸收组件(11)所构成,于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一端设有一相对应的第一枢接轴(12),而于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枢接轴(15);另,于前述的每一光源吸收组件(11)间连接有一传导组件(17);一壳体(2),是由两盖体(21、22)所构成,于两盖体上各具有一相对应的枢接部(211、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吸收组件(11)可为太阳能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轴(12)内侧设有一枢接部(13),而外侧设有一枢接孔(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接轴(15)两端设有一凸部(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导组件(17)可为软性排线,或可为设在光源吸收组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健政
申请(专利权)人:晟铭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