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装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823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装备。通过该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列车在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的轨道切换,且通过设置在进入过渡段之前,根据第一区段的牵引控制模式确定目标距离曲线,并设置运行模式控制模块按照目标距离曲线控制列车在进入过渡段起始点之前将速度降低至预设速度以下,使列车以预设速度以下的速度在过渡段均速运行并实现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轨道的自动切换,整个过程列车速度在安全防护要求下运行,且可实现不停车自动切换轨道,进而可以实现列车整体的运行控制。的运行控制。的运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装备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轨道交通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装备。

技术介绍

[0002]山地轨道交通是一种适合山地特色的新制式轨道交通,具备占地小、运量大、爬坡能力强的优势。在瑞士、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轨道交通和山地旅游相结合的交通方式运用广泛,山地轨道交通多采用齿轨铁路。齿轨铁路(Rack Railway)是一种登山铁路。一般铁路可以攀爬的斜坡坡度约为4%至6%,中间亦可越过短的9%路段。齿轨铁路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置一条特别的齿轨。行走齿轨铁路的机车,配备了一个或多个齿轮,跟齿轨啮合着行走。这样机车便能克服黏着力不足的问题,把列车拉上达坡度达48%的陡峭斜坡。与缆车和公路等非轨道交通相比,其具有客量大、绿色环保的优点,齿轨铁路运量远大于缆车及公路交通运量,约为5~10倍。同时,作为一种绿色的交通系统,轨道交通完成单位运输周转量所占用地是公路的十分之一,消费的能源是公路的二十分之一。相较钢轮钢轨铁路、中低速磁浮、跨座式单轨、悬挂式单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设备、运行模式控制模块和多个定位模块;所述列车的运行区段至少包括连续的第一区段、过渡段和第二区段;其中,在所述第一区段的第一预设位置处设置第一定位模块,在所述过渡段的起始点处设置第二定位模块,在所述过渡段的第二预设位置处设置第三定位模块;所述车载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的信号时根据所述列车在所述第一区段的牵引控制模式确定目标距离曲线;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曲线控制所述列车在进入所述过渡段起始点之前降速至预设速度以下,并控制列车在所述过渡段以预设速度以下的速度均速运行;所述车载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信号确定所述列车轨道切换是否开始;根据所述第三定位模块的信号确定所述列车轨道切换是否结束,并在所述列车轨道切换结束时向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模块发送切换完成信号;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切换完成信号控制所述列车切换牵引控制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为粘着段或齿轨段,相应的,所述第二区段为齿轨段或粘着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靠近所述过渡段起始点并相距第一预设距离的位置;所述第二预设位置设置在所述过渡段,且靠近所述过渡段与所述第二区段连接点并相距第二预设距离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的运行模式至少包括自动驾驶模式;相应的,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模块至少包括ATP控制单元和ATO控制单元;所述ATO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曲线控制所述列车在进入所述过渡段起始点之前降速至预设速度以下,并控制列车在所述过渡段以预设速度以下的速度均速运行;所述ATP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切换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列车切换牵引控制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的运行模式至少包括ATP监控下的人工驾驶模式;相应的,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模块至少包括D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云光石晶崔俊锋熊光华杨明刘岭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