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减少卷件的叠件分离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15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够减少卷件的叠件分离输送装置。其包括沿着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爬坡输送模块、水平输送模块、第二爬坡输送模块、第三爬坡输送模块和降坡输送模块,所述第一爬坡输送模块倾斜设置,并且第一爬坡输送模块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一爬坡输送模块的出料端;所述水平输送模块水平设置,水平输送模块的输送端面位置低于第一爬坡输送模块输送端面最高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同输送端面的落差处设置防卷件组件,减少卷件现象的发生,减少包裹因为卷件发生的破损情况发生,提高有效供件效率;两个输送通道之间设置填充件,防止信件插到皮带下面。防止信件插到皮带下面。防止信件插到皮带下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够减少卷件的叠件分离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物流输送
,尤其是一种能够减少卷件的叠件分离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包裹的叠件分离设备一般采用单通道结构形式。随着物流领域的技术发展,单通道结构形式的叠件分离设备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供包需求,且叠件分离需要处理的包裹情况极为复杂。
[0003]现有技术中,叠件分离设备设置的高度落差处存在接缝,接缝的位置一般设置阻挡装置,阻挡装置能够阻挡包裹掉落在地面。设备输送面的落差处与设置的阻挡装置之间的缝隙很容易引起卷件现象,导致包裹破损率上升,影响有效供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能够减少卷件的叠件分离输送装置,在不同输送端面的落差处设置防卷件组件,减少卷件现象的发生,减少包裹因为卷件发生的破损情况发生,提高有效供件效率。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能够减少卷件的叠件分离输送装置,包括沿着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爬坡输送模块、水平输送模块、第二爬坡输送模块、第三爬坡输送模块和降坡输送模块,所述第一爬坡输送模块倾斜设置,并且第一爬坡输送模块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一爬坡输送模块的出料端;所述水平输送模块水平设置,水平输送模块的输送端面位置低于第一爬坡输送模块输送端面最高位置;所述第二爬坡输送模块倾斜设置,并且第二爬坡输送模块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二爬坡输送模块的出料端位置,第二爬坡输送模块进料端位置低于水平输送模块的出料端位置;所述第三爬坡输送模块倾斜设置,并且第三爬坡输送模块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三爬坡输送模块的出料端位置,第三爬坡输送模块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二爬坡输送模块的出料端位置;所述降坡输送模块的进料端位置高于降坡输送模块的出料端位置,降坡输送模块的进料端位置和第三爬坡输送模块的出料端位置处于同一高度;所述水平输送模块的出料端和第二爬坡输送模块的出料端之间设置防卷件组件,第二爬坡输送模块的出料端和第三爬坡输送模块的进料端之间设置防卷件组件。
[0007]进一步的,防卷件组件包括放卷支架,放卷支架的上下端分别设置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第一毛刷柔性接触前一段输送端面,第二毛刷柔性接触后一段输送端面。
[0008]进一步的,第一爬坡输送模块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底座,第一支撑底座上端并排设置两组第一输送模块,每组第一输送模块包括两个沿着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皮带输送机构,第一皮带输送机构两侧设置在第一支撑挡板上,第一支撑挡板底部前后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架下端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支撑底座,第一皮带输送机构两侧设置的第一支撑挡板上端面设置第一侧挡板,所述两组第一输送模块之间的间隙中设
置第一填充板。
[0009]进一步的,水平输送模块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上端并排设置两组第二输送模块,每组第二输送模块包括一个沿着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二皮带输送机构,第二皮带输送机构两侧设置在第二支撑挡板上,第二支撑挡板底部前后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下端可拆卸的连接第二支撑底座,第二皮带输送机构两侧设置的第二支撑挡板上端面设置第二侧挡板,所述两组第二输送模块之间的间隙中设置第二填充板。
[0010]进一步的,第二爬坡输送模块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三支撑底座,第三支撑底座上端并排设置两组第三输送模块,每组第三输送模块包括两个沿着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三皮带输送机构,第三皮带输送机构两侧设置在第三支撑挡板上,第三支撑挡板底部前后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第三安装架,第三安装架下端可拆卸的连接第三支撑底座,第三皮带输送机构两侧设置的第三支撑挡板上端面设置第三侧挡板,所述两组第三输送模块之间的间隙中设置第三填充板。
[0011]进一步的,第三爬坡输送模块包括倾斜设置的第四支撑底座,第四支撑底座上端并排设置两组第四输送模块,每组第四输送模块包括两个沿着输送方向设置的第四皮带输送机构,第四皮带输送机构两侧设置在第四支撑挡板上,第四支撑挡板底部前后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第四安装架,第四安装架下端可拆卸的连接第四支撑底座,第四皮带输送机构两侧设置的第四支撑挡板上端面设置第四侧挡板,所述两组第四输送模块之间的间隙中设置第四填充板。
[0012]进一步的,降坡输送模块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五支撑底座,第五支撑底座上部设置第五皮带输送机构,第五皮带输送机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五侧挡板,第五侧挡板下端固定在第五支撑底座上。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在不同输送端面的落差处设置防卷件组件,减少卷件现象的发生,减少包裹因为卷件发生的破损情况发生,提高有效供件效率;两个输送通道之间设置填充件,防止信件插到皮带下面。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7]图3为第一爬坡输送模块主视图。
[0018]图4为水平输送模块、第二爬坡输送模块和第三爬坡输送模块主视图。
[0019]图5为降坡输送模块主视图。
[0020]图6为防卷件组件结构图。
[0021]其中:100、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10、第一支撑挡板;120、第一皮带输送机构;130、第一安装架;140、第一支撑底座;150、第一侧挡板;160、第一填充板;200、水平输送模块;210、第二支撑挡板;220、第二皮带输送机构;230、第二安装架;240、第二支撑底座;250、第二侧挡板;260、第二填充板;300、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10、第三支撑挡板;320、第三皮带输送机构;330、第三安装架;340、第三支撑底座;350、第三侧挡板;360、第三填充板;400、第三
爬坡输送模块;410、第四支撑挡板;420、第四皮带输送机构;430、第四安装架;440、第四支撑底座;450、第四侧挡板;460、第四填充板;500、降坡输送模块;510、第五支撑底座;520、第五皮带输送机构;530、第五侧挡板;600、防卷件组件;610、防卷支架;620、第一毛刷;630、第二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能够减少卷件的叠件分离输送装置主要包括沿着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水平输送模块200、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第三爬坡输送模块400和降坡输送模块500。
[0024]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倾斜设置,并且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的出料端。水平输送模块200水平设置,水平输送模块200的输送端面位置低于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输送端面最高位置。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倾斜设置,并且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的出料端位置,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进料端位置低于水平输送模块200的出料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减少卷件的叠件分离输送装置,包括沿着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水平输送模块(200)、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第三爬坡输送模块(400)和降坡输送模块(5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倾斜设置,并且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的出料端;所述水平输送模块(200)水平设置,水平输送模块(200)的输送端面位置低于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输送端面最高位置;所述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倾斜设置,并且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的出料端位置,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进料端位置低于水平输送模块(200)的出料端位置;所述第三爬坡输送模块(400)倾斜设置,并且第三爬坡输送模块(400)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三爬坡输送模块(400)的出料端位置,第三爬坡输送模块(400)的进料端位置低于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的出料端位置;所述降坡输送模块(500)的进料端位置高于降坡输送模块(500)的出料端位置,降坡输送模块(500)的进料端位置和第三爬坡输送模块(400)的出料端位置处于同一高度;所述水平输送模块(200)的出料端和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的出料端之间设置防卷件组件(600),第二爬坡输送模块(300)的出料端和第三爬坡输送模块(400)的进料端之间设置防卷件组件(6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减少卷件的叠件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卷件组件(600)包括放卷支架(610),放卷支架(610)的上下端分别设置第一毛刷(620)和第二毛刷(630),第一毛刷(620)柔性接触前一段输送端面,第二毛刷(630)柔性接触后一段输送端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够减少卷件的叠件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爬坡输送模块(100)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底座(140),第一支撑底座(140)上端并排设置两组第一输送模块,每组第一输送模块包括两个沿着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皮带输送机构(120),第一皮带输送机构(120)两侧设置在第一支撑挡板(110)上,第一支撑挡板(110)底部前后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第一安装架(130),第一安装架(130)下端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支撑底座(140),第一皮带输送机构(120)两侧设置的第一支撑挡板(110)上端面设置第一侧挡板(150),所述两组第一输送模块之间的间隙中设置第一填充板(160)。4.如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庆生赵烨谢永强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