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57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U型导轨,所述U型导轨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一端均与第三输送带对接连通,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均为直线型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与所述第三输送带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三输送带相接的位置两侧设置有弧形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占地面积小,对室内空间要求较小,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流水线轨道
,特别涉及一种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流水线作业已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中。现有技术中的医学实验室中,输送试管架的流水线导轨为直线结构,流水作业端部并没有回转的连接结构,从流水线作业开始到结束只有直线作业,没有回转作业。在其他领域中,在两条平行设置的流水线轨道端部,通过弧形导轨连接,由于需要设置成凸出的弧形输送轨道结构,占地面积大,对室内空间要求较大,增加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占地面积小,对室内空间要求较小,降低了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U型导轨,所述U型导轨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一端均与第三输送带对接连通,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均为直线型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与所述第三输送带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三输送带相接的位置两侧设置有弧形挡板。
[0006]可选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工作。
[0007]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为啮合的齿轮组,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由支撑轴支撑,所述支撑轴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齿轮组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同时逆时针或者顺指针传动。
[0009]可选地,所述支架由金属型材焊接成,所述U型导轨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的顶端。
[0010]可选地,所述支架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脚轮。
[0011]可选地,所述支架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部支撑块,所述底部支撑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的顶端螺纹连接在螺母内,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底面上。
[0012]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设置有4个,所述螺纹连接件为螺栓或者螺杆。
[0013]可选地,所述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螺母焊接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所述底板与所述螺母的螺纹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螺纹连接件的顶端穿过。
[0014]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
构,通过在支架上设置U型导轨,U型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以及用于连接上述两个输送带的横向设置的第三输送带,实现了两个平行设置的导轨的尾端的连通,实现了回转作业,节约了人力搬运成本。第三输送带为直线型输送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弧形横向输送带,使得两个平行设置的导轨的尾部连通时不需要设置大半径的转弯输送结构,节约了占地面积,对室内空间要求较小,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
[0021]1、支架,101、连接柱,102、支撑结构,1021、底部支撑块,1022、螺纹连接件,1023、螺母,103、脚轮,2、U型导轨,201、支撑板,202、第一挡板,203、第一输送带,204、第二挡板,205、第二输送带,206、第三输送带,207、弧形挡板,3、动力装置,4、控制器,5、供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占地面积小,对室内空间要求较小,降低了成本。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置有U型导轨2,U型导轨2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带203和第二输送带205,第一输送带203和第二输送带205的一端均与第三输送带206对接连通,另一端与流水作业轨道尾部衔接。第一输送带203、第二输送带205和第三输送带206均为直线型输送带。第一输送带203和第二输送带205均与第三输送带206垂直设置,形成上述的U型导轨2。为了方便运送的物品在第一输送带203和第三输送带206之间顺利输送,第一输送带203、第二输送带205二者与第三输送带206的拐角连接位置两侧设置有弧形挡板207,弧形挡板207的弧形面朝向输送带的一侧,以便于对经过的物品进行导向,使得传输的物品在不同的输送带之间传输。
[0025]其中,第一输送带203、第二输送带205和第三输送带206的上表面高度相同,以便
于物品在上面三者之间的输送。U型导轨2设置在支撑板201上,支撑板201固定连接在支架1的顶端。为了防止物品掉落,第一输送带203的输送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挡板202,第二输送带205的输送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挡板204。第一挡板202和第二挡板204设置在支撑板201上。
[0026]本技术的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通过在支架1上设置U型导轨2,U型导轨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带203和第二输送带205,以及用于连接上述两个输送带的横向设置的第三输送带206,实现了两个平行设置的导轨的尾端的连通,实现了回转作业,节约了人力搬运成本。第三输送带206为直线型输送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弧形横向输送带,使得两个平行设置的导轨的尾部连通时不需要设置大半径的转弯输送结构,节约了占地面积,对室内空间要求较小,成本降低。
[0027]进一步的,支架1上设置有动力装置3,动力装置3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输送带203、第二输送带205和第三输送带206工作。其中,动力装置3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为啮合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连接在支撑轴上,所述支撑轴用于支撑输送带,此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U型导轨,所述U型导轨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一端均与第三输送带对接连通,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均为直线型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与所述第三输送带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三输送带相接的位置两侧设置有弧形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为啮合的齿轮组,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由支撑轴支撑,所述支撑轴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齿轮组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流水作业轨道的尾部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尹帅锋李清华徐灿赵超侯剑平王超刘聪
申请(专利权)人: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