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酵母菌及其在茶树提质增效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10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5
一种酵母菌,所述酵母菌菌株分类名为Hanseniaspora uvarum WYCCW10240,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1275,保藏时间为2021年10月14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酵母菌菌株在茶树叶面喷施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及茶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总黄酮含量,从而提茶叶的质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经过本申请酵母菌处理的茶叶组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总黄酮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2.47%、88.31%、45.18%和82.67%,平均增产24.4%,可作为茶树高效叶面提质增效高效菌剂。可作为茶树高效叶面提质增效高效菌剂。可作为茶树高效叶面提质增效高效菌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酵母菌及其在茶树提质增效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生产领域,涉及茶树的叶面喷施,特别是指一种酵母菌及其在茶树提质增效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茶树,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是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

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0003]但是茶树种植过程中其茶叶的品质等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导致品质不够稳拟定,这是由于茶树生长的环境一般在山坡上,土壤贫瘠,保水性差,营养匮乏,影响产量和品质。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致力于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的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酵母菌及其在茶树提质增效中的应用,解决了茶叶品质差、产量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酵母菌,所述酵母菌菌株分类名为Hanseniaspora uvarum WYCCW10240(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WYCCW10240),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211275,保藏时间为2021年10月14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0006]所述酵母菌作为茶树高效叶面提质增效高效菌剂。
[0007]所述的酵母菌的应用,步骤如下:(1)将酵母菌接种至YEPD液体培养基中,28 ℃摇床振荡培养12小时,得酵母菌菌液;(2)将酵母菌菌液用盐水调节浓度至OD600=0.5,然后装入喷雾装置中备用;(3)按照每亩茶园使用30公斤调好的菌液的量均匀喷洒茶树叶面;(4)按照以上三个步骤喷洒叶面后,等候5

10天进行茶叶样品采集和相关数据分析。
[0008]所述步骤(1)中酵母菌菌株的接种量为0.1亿个菌每平方米茶园。
[0009]所述步骤(2)中盐水的浓度为0.8

1.5%。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酵母菌菌株在茶树提质增效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其产量及茶
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总黄酮含量,从而提茶叶的质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经过本申请酵母菌处理的茶叶组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总黄酮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2.47%、88.31%、45.18%和82.67%,平均增产24.4%,可作为茶树高效叶面提质增效高效菌剂。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系统发育树。
[0013]图2为茶叶样品采集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一种酵母菌,所述酵母菌菌株分类名为Hanseniaspora uvarum WYCCW10240,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211275,保藏时间为2021年10月14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0016]实验材料1 试验茶样试验茶样为绿茶,由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茶树生长在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春伦生态茶园内,海拔550m,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品种为福云6号,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等级为特级,经采青、杀青、揉捻、干燥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
[0017]仪器与试剂分光光度计(V

1100D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及色谱工作站、超声波提取器、电热恒温水浴锅(HWS

26型)、电子天平(精确至0.001)、布氏漏斗连同减压抽滤装置、分析型纯水机、SHB

III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粉碎机、高速离心机(3500 r/min)、分液漏斗、三角瓶、移液管(1 mL、2 mL、5 mL、10 mL)、容量瓶(25 mL、50 mL、250 mL、500 mL容量瓶)等。
[0018]甲醇试剂、10%福林酚试剂、7.5%碳酸钠(Na2CO3)溶液、没食子酸标准储备溶液(1 mg
·
mL
‑1即1000 μg
·
mL
‑1,现配)、没食子酸工作液、乙酸乙酯(A、R)、95%乙醇、正丁醇为分析纯,2.5%碳酸氢钠溶液、饱和草酸溶液,蒸馏水等。
[0019]酵母菌YEPD固体培养基的公开配方:每1000 g培养基成分:酵母粉10 g,葡萄糖 20 g,蛋白胨 20 g,琼脂粉20 g,去离子水1000 mL,自然pH。
[0020]一、酵母菌菌株Hanseniaspora uvarum WYCCW10240的分离和筛选
于福建省福州市宦溪镇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恩顶生态茶园行间采集土壤样品,采用五点采样法,存入无菌密封袋,做好记录,立刻带回实验室。分别随机取10g土壤样品放入事先灭好菌的盛有90mL无菌水和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放入摇床28℃、转速150 r/min条件下振荡混匀10分钟。然后,三角瓶静置10分钟,取上清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10
‑1~10
‑9),然后涂布在YEPD培养基固体平板,每个梯度涂布200
µ
L,然后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28℃倒置培养过夜,初步得到酵母菌菌源。
[0021]进一步划线分离出挑选出形态较好的菌落反复划线分离纯化,直到平板上无杂菌落出现。然后,将挑去纯化的单菌落在WL鉴别培养基平板上划线,获得单菌落,选择菌落形态一致且丰度最高的菌5株,保存斜面备用。挑取单菌落接至5 mL YEPD液体试管里,28 ℃,180 rpm 摇床培养12 h,将菌液OD600调至1.0,按1:100比例取0.5 mL接至50 mL YEPD液体培养基里,28 ℃,180rpm摇床中培养12 h;然后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菌液稀释和喷施,并通过测定茶叶产量和相关品质指标等,筛选得到最优菌株WYCCWF10240。经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酵母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菌菌株分类名为Hanseniaspora uvarum WYCCW10240,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211275,保藏时间为2021年10月14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2.权利要求1所述的酵母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菌作为茶树高效叶面提质增效高效菌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酵母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将酵母菌接种至YEPD液体培养基中,28℃摇床振荡培养12小时,得酵母菌菌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天龙傅天甫傅晓萍张俊杰傅伟鸿饶耿慧陈永柔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轻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