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泰和专利>正文

自动截止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876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暂态保持电路及可充电蓄电池的温控开关为运行条件而构成的电路,以在电池充电饱和时能自动切换为小电流保持充电为特征,进一步特征是,具有回流二极管以构成紧急自动供电电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暂态保持电路及可充电蓄电池的温控开关为运作条件而构成的电路。众所周知,传统自动截止充电电路依靠电子元件群构成的电压或电流检测装置,对设有温控开关的蓄电池充电,并在可充电蓄电池饱和或过热时,使充电器电流转变成约为蓄电池额定0.1C(额定AH的10%电流),以作保持性充电,传统方式电路复杂、元件多、制作及材料成本皆高。在英国专利申请GB2018061A揭示了一种电池充电电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暂态保持电路及可充电蓄电池自温控开关的动作状态为参考条件的低成本自动截止充电电路,该电路可进一步具有回流二极管以构成紧急自动供电电路。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截止充电电路,它以暂态保持电路及可充电蓄电池自温控开关的动作状态为参考条件,它包括一组可充电蓄电池(B1)以及一组设置于可充电蓄电池(B1)上的常闭温控开关(TS1)在串联后再与一可控硅(SCR1)呈顺向串联;分流电阻(R11)及与之并联的显示用发光二极管(LED11)及限流电阻(R12)的串联电路构成的旁路分流元件(Z1),其阻抗值是这样选取的,它能使可控硅SCR1关闭后流经其中的电流值为供电池补充充电的电流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流电阻(R1)与充电显示用发光二极管(LED1)并联后再串联短路保护元件(F1),以及与充电蓄电池(B1)及其常闭接点(TS1)及可控硅(SCR1)串联后,连到充电的直流电源;前述限流电阻(R1)及充电显示发光二极管(LED1)及保护元件(F1)亦可由一灯丝型灯泡(L1)所取代;一组触发电容(C1),其正极联结于可充电蓄电池(B1)的一个电极与其上常闭温控开关(TS1)的共同联结点(X),负极连到可控硅(SCR1)的触发栅极(G);一放电二极管(CR1)并联于可控硅(SCR1)的阴极(K)及栅极(G)之间,其极性为能使电容器放电时的放电电流流经此放电二极管(CR1),亦即旁路分流元件(Z1)及此二极管(CR1)构成放电电路。下面依附图所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所示为由暂态保持电路及可充电电池的温控开关构成的自动截止充电电路之一例。图2为图1所示电路加设回流二极管FD1,以进一步具有紧急自动供电功能的电路实施例。图1所示为由暂态保持电路及可充电电池的温控开关构成的自动截止充电电路的实施例,主要包括一组可充电蓄电池B1以及一组设置于可充电蓄电池B1上的常闭温控开关TS1串联后,再与一可控硅SCR1呈顺向串联,即可控硅SCR1的阳极A通过温控开关TS1与可充电蓄电池B1的负端相连;上述电路进一步可配置限流电阻R1与充电显示用发光二极管LED1,两者并联后再串联短路保护元件F1,并且与可充电蓄电池B1及其常闭接点TS1及可控硅SCR1串联后,接到充电的直流电源;前述限流电阻R1及充电显示LED1及保护元件F1亦可由一灯丝型灯泡L1所取代;一组触发电容C1,其正极联结于可充电蓄电池B1的一个电极与常闭温控开关TS1的共同联结点X,另一端接到可控硅SCR1的触发栅极G;分流电阻R11、显示用发光二极管LED11及发光二极管LED11所串联的限流电阻R12构成旁路分流元件Z1,其阻抗值是这样选取的,它能使可控硅SCR1关闭后流经分流元件Z1的电流值为对电池作补充充电(Topping Charge)的电流值;放电二极管CR1并联于可控硅SCR1的阴极K及栅极G间,其极性为能使电容器放电时的放电电流流经此放电二极管CR1,亦即旁路分流元件Z1及此二极管CR1构成放电电路。图1所述电路的动作过程如下送电时,因电容C1的瞬间充电效应,可控硅SCR1被触发导通,而以充电电流对电池B1充电,当电池B1接近饱和而电池B1温度升高时,常闭温控开关TS1断路,使可控硅SCR1切断,此时充电电流受旁路分流元件Z1的限制而使电池呈补充充电的小电流充电状态,此时触发电容C1的电压值与旁路分流元件Z1端压相同;当热动开关复归时,电容电位不变,故可控硅SCR1维持断路的状态,当充电完成,取下电池B1时,触发电容C1将经旁路分流元件Z1及放电二极管CR1放电,使电路呈待触发的预备状态。此项电路进一步的特征是加设回流二极管FD1,当电源中断时,使电瓶能经回流二极管对原直流电源的正负输出端所承载的负载供电。图2为图1所示电路加设回流二极管FD1,以进一步具有紧急自动供电功能的电路例,主要包括回流二极管FD1逆向并联于蓄电池B1负端及常闭温控开关TS1的共同联结点X与直流电源负端之间,即回流二极管FD1的负极连至共同联结点X,正极连至直流电流负端;负载并联于蓄电池正端与电源负端之间,正常时由负载驱动,电流中断时改由回流二极管FD1构成回路;滤波电容C2与负载并联,可视需要选择其容量值或省略不用。此项设计为揭示一种以暂态保持电路及可充电蓄电池的温控开关为运作条件而构成的自动截止充电电路,特征是在电池充电饱和时能自动转换为小电流保持充电,进一步具有回流二极管,以构成紧急自动供电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截止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它以暂态保持电路及可充电蓄电池自温控开关的动作状态为参考条件,可进一步具有回流二极管以构成紧急自动供电电路,包括:一组可充电蓄电池B↓[1]以及一组设置于可充电蓄电池B↓[1]上的常闭温控开关TS↓[1]在串联后再与一可控硅SCR↓[1]呈顺向串联;限流电阻R↓[1]与充电显示用LED↓[1]并联后再串联短路保护元件F↓[1],以及与充电蓄电池B↓[1]及其常闭接点TS↓[1]及可控硅SCR↓[1]串联后,连到充电的直流电源;前述限流电阻R↓[1]及充电显示LED↓[1]及保护元件F↓[1]亦可由一灯丝型灯泡L↓[1]所取代;一组触发电容C↓[1],其接脚的一端顺向联结于可充电蓄电池B↓[1]的一个电极与其上常闭温控开关TS↓[1]的共同联结点X,接脚另一端连到可控硅SCR↓[1]的触发栅极G;分流电阻R↓[11]及显示用LED↓[11]及LDE↓[11]所串联的限流电阻R↓[12]构成旁路分流元件Z↓[1],其阻抗值为能使可控硅SCR↓[1]关闭后流经其中的电流值为供电池补充充电的电流值;一放电二极管CR↓[1]并联于可控硅SCR↓[1]的阴极K及栅极G之间,其极性为能使电容器放电时的放电电流流经此放电二极管CR↓[1],亦即旁路分流元件Z↓[1]及此二极管CR↓[1]构成放电电路;其动作过程为:送电时,因电容C↓[1]的瞬间充电效应,可控硅SCR↓[1]被触发导通,而以充电电流对电池B↓[1]充电,当电池B↓[1]接近饱和而电池B↓[1]温度升高时,常闭温控开关TS↓[1]断路,使可控硅SCR↓[1]切断,此时充电电流受旁路分流元件Z↓[1]的限制而使电池呈补充充电的小电流充电状态,此时触发电容C↓[1]的电压值与旁路分流元件Z↓[1]端压相同;当热动开关复归时,电容电位不变,故可控硅SCR↓[1]维持断路状态,当充电完成,取下电池B↓[1]时,触发电容C↓[1]将经由旁路分流元件Z…。...

【技术特征摘要】
GB 1991-4-5 9107105.01.一种自动截止充电电路,它以暂态保持电路及可充电蓄电池自温控开关的动作状态为参考条件,它包括一组可充电蓄电池(B1)以及一组设置于可充电蓄电池(B1)上的常闭温控开关(TS1)在串联后再与一可控硅(SCR1)呈顺向串联;分流电阻(R11)及与之并联的显示用发光二极管(LED11)及限流电阻(R12)的串联电路构成的旁路分流元件(Z1),其阻抗值是这样选取的,它能使可控硅SCR1关闭后流经其中的电流值为供电池补充充电的电流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流电阻(R1)与充电显示用发光二极管(LED1)并联后再串联短路保护元件(F1),以及与充电蓄电池(B1)及其常闭接点(TS1)及可控硅(SCR1)串联后,连到充电的直流电源;前述限流电阻(R1)及充电显示发光二极管(LED1)及保护元件(F1)亦可由一灯丝型灯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泰和
申请(专利权)人:杨泰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