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承瞱专利>正文

电源装置及通过该电源装置工作的携带式电子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352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装置及通过该电源装置工作的携带式电子机器,该电源装置包括:外壳;装在上述外壳内的由磁通产生装置、与上述磁通产生装置电磁耦合的线圈、通过加到上述外壳的外部运动使上述磁通产生装置和上述线圈相互间进行相对运动的运动装置所构成的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以及装在上述外壳内对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进行升压或整流,变换为适合于供给外部电路的状态的充电调整电路。(*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携带式电子机器的电源装置及内装有该电源装置的携带式电子机器。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自然的或人为的振动能量感应出电能,将该感应电能供给二次电池的感应充电装置。本专利技术又是关于将上述感应充电装置和二次电池作为一个单元形成,形成单一的电源模块,将其连接在电子机器上供给稳定电力的电源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利用这样的电源装置工作的携带式电子机器。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装置作为携带式通信终端装置(例如蜂窝电话、PCS电话等)的供给电源是合适的,但是也不仅限于此。一般来说,电子机器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使用。另一个是不固定在某个地方,使用者可以在携带移动的同时自由使用。例如,前者包括家用电视机及音响设备等。后者的例子包括蜂窝电话那样的携带式通信终端、笔记本电脑那样的携带式计算机、携带式盒式磁带机、携带式CD唱机等。最近,这种携带式电子机器的使用有增加的趋势。在这种携带式电子机器中必须有使其工作的电源。对家用电视这样的固定在一个地方使用的电子产品来说,在其使用地要安装与发电厂配电系统连接的电气设备(插座),需要时,使用者通过将其电子产品的插头与插座连接,接受电源的供给。与此相反,携带式电子机器将电池作为主要电源使用。当然,当使用者停留在特定场所时也可以有限地使用上述固定电器设备。但是,随着不局限于特定场所,使用者在移动地区内可自由使用的需求欲望的增加,同时认识到电池是携带式电子机器的主要电源。这种电池包括有一次性使用后废弃的电池(例如干电池)以及可以充放电、使用后通过再充电再使用的二次电池(蓄电池)。最近对二次电池的需要有很大增加。但是对二次电池来说需要另有充电设备,使用者在二次电池已放电时,还必须将其通过充电装置再充电后使用。迄今所知道的一般充电装置是从固定装设的插座等电器设备接受电源的供给,将其供给二次电池。但是,这时由于必须将二次电池只在固定的特定场所充电,所以不预先充好电就不能将二次电池用于携带式电子机器上。从而,使用者必须事先经常确认二次电池的容量,预测其更换时期。如果二次电池的容量确认及更换时期的预测出错,就会产生无法使用携带式电子机器的问题。尤其是对蜂窝电话那样的携带式通信终端来说,在通话过程中突然二次电池的容量不够了,通话就断了,或者在前一天未充电时,当天就可能不能使用。从而,期望电源装置能通过自身内部具有发电设备,在使用者移动期间能够经常使二次电池充电。为适应这种期望,韩国特许出愿第98-12939号中公开了一种电源装置,该装置在蜂窝电话中使用的电池组件上附着太阳电池板,将从太阳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贮蓄在电池组件内部的二次电池中。但是,上述的专利技术对不能有效使用太阳能的环境(例如阴天)及地方(例如室内)存在着不能对二次电池供给电源的问题。从而,要求电源装置能够从使用者移动产生的例如振动能量或者旋转运动能量那样的自然的动力学运动能量获得电能,并可将该电能作为二次电池的充电用电源使用。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上述的技术需求开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目的是提供能够将通过使用者的活动产生的自然的振动能量作为二次电池的充电用能量使用的电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是提供使用这种电源装置工作的携带式电子机器。本专利技术的第3目的是提供即使携带用通信终端装置的二次电池在完全放电的状态的非常时期也能保障最少一次通话以上的蓄电池组件(storage battery)本专利技术的第4目的是提供采用这种蓄电池组件工作的携带式通信终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5目的是提供将使用者人为的旋转运动能量也可以作为二次电池的充电用能量的电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6目的是提供使其电压电平能适当变化的充电调整电路,以便用自然的或人为的振动能量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以作为二次电池的充电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安装在上述外壳内的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该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磁通产生装置、与上述磁通产生装置进行电磁耦合的线圈、及通过加到上述外壳的外部运动使上述磁通产生装置和上述线圈相互间进行相对运动的运动装置;安装在上述外壳内的充电调整电路,该充电调整电路对由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进行升压或整流,使之变换为适合于供给外部电路的状态。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内包括收容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和充电调整电路的第一存放室及收容二次电池的第二存放室;上述充电调整电路和二次电池相互间进行电气连接。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运动装置由将外部运动持续变换为振动的弹性构件及通过该弹性构件可自由运动地收容在上述第一存放室的运动构件构成。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存放室的两内壁上设有固定着多个磁通产生装置的支撑板,上述线圈按一定的圈数卷绕在运动构件上附着的多个线圈架上;上述线圈架和磁通产生装置分别相互对向配置,随着运动构件的振动而进行变近、变远的相对运动。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存放室中收容有为了在其内部槽中另外存放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的附属盒;上述磁通产生装置是磁铁,上述运动装置是设置在上述磁铁两端,并使磁铁可自由振动地固定在内部槽内的螺旋弹簧;上述线圈卷绕在线圈架上,该线圈架收容上述磁铁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这样,通过由外部运动引起的螺旋弹簧的弹性,使上述磁铁相对于线圈架做往复振动。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附属盒的内部槽内,串行配置多个由磁铁、螺旋弹簧、线圈架构成一组的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中包括为收容上述磁通产生装置、线圈及运动装置的存放室;上述运动装置由将外部运动持续变换为振动的弹性构件、及通过该弹性构件可运动自如地放置在上述存放室内的运动构件构成;在上述运动构件的内部安装有相互间可电气连接的上述二次电池和充电调整电路。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存放室的两个内壁上设有为固定多个绕有线圈的线圈架的支撑板,在上述运动构件上附着有多个磁通产生装置;上述线圈架和磁通产生装置分别对向配置,通过运动构件的振动相互之间进行变近、变远的相对运动。一种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适合携带的外壳;在该外壳的内部装有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和充电调整电路;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包括磁通产生装置、与上述磁通产生装置电磁耦合的线圈、通过加在上述外壳上的外部运动使上述磁通产生装置和上述线圈相互间相对运动的运动装置;上述充电调整电路使由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升压或整流,变换为适合供给外部电路的状态;在上述外壳的外侧形成电气连接装置,其将上述充电调整电路输出的充电电压供给外部的蓄电池;因此,通过将上述电气连接装置单纯连结到与外壳分离存在的携带式电子机器的蓄电池上就可进行蓄电池的充电。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充电调整电路包括将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输出的感应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的整流电路;将被整流的直流电压的电平升压到适合供给外部电路电平的升压电路;用于暂时贮存被升压的电压,并将其适当供给二次电池或外部电路的贮存用超级电容器。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因二次电池的急速放电造成电池寿命缩短,上述充电调整电路还包括与二次电池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安装在上述外壳内的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该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磁通产生装置、与上述磁通产生装置进行电磁耦合的线圈、及通过加到上述外壳的外部运动使上述磁通产生装置和上述线圈相互间进 行相对运动的运动装置;安装在上述外壳内的充电调整电路,该充电调整电路对由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进行升压或整流,使之变换为适合于供给外部电路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KR 1999-10-6 43024/99;KR 1998-10-20 43924/981.一种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安装在上述外壳内的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该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磁通产生装置、与上述磁通产生装置进行电磁耦合的线圈、及通过加到上述外壳的外部运动使上述磁通产生装置和上述线圈相互间进行相对运动的运动装置;安装在上述外壳内的充电调整电路,该充电调整电路对由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进行升压或整流,使之变换为适合于供给外部电路的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内包括收容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和充电调整电路的第一存放室及收容二次电池的第二存放室;上述充电调整电路和二次电池相互间进行电气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运动装置由将外部运动持续变换为振动的弹性构件及通过该弹性构件可自由运动地收容在上述第一存放室的运动构件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存放室的两内壁上设有固定着多个磁通产生装置的支撑板,上述线圈按一定的圈数卷绕在运动构件上附着的多个线圈架上;上述线圈架和磁通产生装置分别相互对向配置,随着运动构件的振动而进行变近、变远的相对运动。5.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存放室中收容有为了在其内部槽中另外存放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的附属盒;上述磁通产生装置是磁铁,上述运动装置是设置在上述磁铁两端,并使磁铁可自由振动地固定在内部槽内的螺旋弹簧;上述线圈卷绕在线圈架上,该线圈架收容上述磁铁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这样,通过由外部运动引起的螺旋弹簧的弹性,使上述磁铁相对于线圈架做往复振动。6.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附属盒的内部槽内,串行配置多个由磁铁、螺旋弹簧、线圈架构成一组的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7.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中包括为收容上述磁通产生装置、线圈及运动装置的存放室;上述运动装置由将外部运动持续变换为振动的弹性构件、及通过该弹性构件可运动自如地放置在上述存放室内的运动构件构成;在上述运动构件的内部安装有相互间可电气连接的上述二次电池和充电调整电路。8.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存放室的两个内壁上设有为固定多个绕有线圈的线圈架的支撑板,在上述运动构件上附着有多个磁通产生装置;上述线圈架和磁通产生装置分别对向配置,通过运动构件的振动相互之间进行变近、变远的相对运动。9.一种携带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适合携带的外壳;在该外壳的内部装有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和充电调整电路;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包括磁通产生装置、与上述磁通产生装置电磁耦合的线圈、通过加在上述外壳上的外部运动使上述磁通产生装置和上述线圈相互间相对运动的运动装置;上述充电调整电路使由上述感应电动势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升压或整流,变换为适合供给外部电路的状态;在上述外壳的外侧形成电气连接装置,其将上述充电调整电路输出的充电电压供给外部的蓄电池;因此,通过将上述电气连接装置单纯连结到与外壳分离存在的携带式电子机器的蓄电池上就可进行蓄电池的充电。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瞱
申请(专利权)人:李承瞱金东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