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棚顶可折叠可重复使用的钢筋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31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建筑施工场所临时使用的建筑物,尤其涉及一种棚顶可折叠可重复使用的钢筋棚,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钢筋棚无法重复利用以及上下平行的两层棚顶防高空坠物穿透能力不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框架单元和棚顶单元;框架单元包括上层棚顶框和下层棚顶框;棚顶单元包括上层棚顶和下层棚顶,下层棚顶包括多个顶板组件和多个转轴;转轴穿过其中一个顶板组件的第一套管和相邻顶板的第二套管使得相邻顶板组件构成合页结构;相邻顶板形成一定夹角,使得多个转轴形成上方转轴和下方转轴;上方转轴的两端与上层棚顶框可拆卸式连接,下方转轴的两端与下层棚顶框可拆卸式连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棚顶可折叠可重复使用的钢筋棚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建筑施工场所临时使用的建筑物,尤其涉及一种棚顶可折叠可重复使用的钢筋棚。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棚是建筑施工场所用于钢筋加工和半成品临时存放的建筑物,以保证加工设备、钢筋、钢管、钢材等材料不受雨淋、暴晒等环境影响。在现代住宅建设施工中,钢筋棚不可缺少,为了方便,钢筋棚大多建在施工建筑物附近。
[0003]现有技术中,钢筋棚的棚顶大多采用双层结构,以防止建筑施工场所的高空坠落物穿透棚顶,进而伤害棚内作业人员。但其存在的不足是,搭建好的钢筋棚使用完毕后,即被拆除做为废铁处理,无法重复利用,造成材料的巨大浪费;此外,现有钢筋棚多采用上下平行的两层棚顶钢板,当高空坠落物撞击时,上下平行的两层棚顶钢板的防穿透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钢筋棚因无法重复利用,导致的材料巨大浪费,以及上下平行的两层棚顶钢板防高空坠落物穿透能力不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棚顶可折叠可重复使用的钢筋棚。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棚顶可折叠可重复使用的钢筋棚,包括框架单元和棚顶单元;框架单元包括多个立柱,以及安装在立柱上的上层棚顶框和下层棚顶框;棚顶单元包括上层棚顶和下层棚顶。其特殊之处在于:下层棚顶包括多个顶板组件和多个转轴;顶板组件包括顶板、至少一个第一套管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套管;第一套管设置在顶板的一侧边;第二套管设置在顶板的相对侧边;转轴穿过其中一个顶板组件的第一套管和相邻顶板组件的第二套管,使得该两个相邻顶板组件构成合页结构;相邻顶板具有一夹角,使得相邻转轴形成上方转轴和下方转轴;上方转轴的两端与上层棚顶框可拆卸式连接,下方转轴的两端与下层棚顶框可拆卸式连接,上层棚顶放置在合页结构上,且上层棚顶的边部与上层棚顶框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棚顶最外侧的两个转轴均与上层棚顶框连接,有利于让迎风面更好的抵御来自水平方向的强风,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棚顶与所述下层棚顶的结构相同,且相邻顶板夹角为180度;所述上层棚顶的第一转轴两端与上层棚顶框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层棚顶的第一转轴与下层棚顶的上方转轴错位布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单元还包括多个固定转轴座,固定转轴座位于上层棚顶框和下层棚顶框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固定转轴座可拆卸式连接,使转轴更便于安装与拆卸,同时增加结构的牢固性。
[0010]进一步地,为了连接方式简单,且结构牢固,所述固定转轴座与上层棚顶框和下层棚顶框以焊接方式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应的固定转轴座内。
[0011]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结构强度,所述下层棚顶中任意两个相邻顶板的夹角为60
°

[0012]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相邻顶板之间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套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套管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第一套管的间距不小于第二套管的宽度,相邻第二套管的间距不小于第一套管的宽度。
[0013]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的下层棚顶和上层棚顶均可以折叠,因此便于安装搭建与拆卸运输,可重复使用。
[0015]2、本专利技术的下层棚顶和上层棚顶的转轴穿过各顶板组件的第一套管和相邻顶板组件的第二套管使得该两个相邻顶板组件构成合页结构(W折叠方式),高处坠落物体穿透上层棚顶后碰到下层棚顶时因屋面为斜面,其坠落方向会改变,从而抵消部分高空坠落物垂直向下的力量,会更有效防止高空坠落物的穿透,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0016]3、本专利技术的下层棚顶安装后采用W折叠方式,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牢固性,且前后迎风面为斜面,左右为三角形贯通结构,从而可大大提高防风等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实施例的侧视结构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实施例中单个顶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4的侧视结构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1实施例中两个顶板组件及相应转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6的侧视结构图。
[0023]附图标记:1

框架单元,11

立柱,12

上层棚顶框,13

下层棚顶框,14

固定转轴座,2

棚顶单元,21

上层棚顶,22

下层棚顶,23

顶板组件,24

转轴,241

上方转轴,242

下方转轴,243

第一转轴,25

顶板,26

第一套管,27

第二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5]一种棚顶可折叠可重复使用的钢筋棚,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框架单元1和棚顶单元2。
[0026]框架单元1包括六个立柱11、上层棚顶框12、下层棚顶框13以及多个固定转轴座14。六个立柱11呈两两并排设置,在平面上围城一个矩形结构,其中四个立柱11位于矩形结构的四个边角位置,另外两个立柱11位于矩形结构的两个长边中部。上层棚顶框12设置在六个立柱11的顶端;下层棚顶框13设置在立柱11的上部且位于上层棚顶框12的下方。多个固定转轴座14位于上层棚顶框12和下层棚顶框13上的两侧位置,在上层棚顶框12或下层棚顶框13上呈两两对应设置;固定转轴座14分别焊接在上层棚顶框12和下层棚顶框13上。
[0027]棚顶单元2包括上层棚顶21和下层棚顶22。下层棚顶22包括十个顶板组件23和十一个转轴24。上层棚顶21为同样采用下层棚顶的折叠式结构,因其安装后为平板结构,因此上层棚顶的顶板组件数量和转轴数量少于下层棚顶。
[0028]如图3、图4所示,顶板组件23包括顶板25、两个第一套管26以及四个第二套管27;
第一套管26设置在顶板25的一侧边;第二套管27设置在顶板25的相对侧边;相邻第一套管26的间距不小于第二套管27的宽度;相邻第二套管27的间距不小于第一套管26的宽度。顶板组件23和转轴24的连接如图5、图6所示,转轴24穿过其中一个顶板组件23的第一套管26和相邻顶板组件23的第二套管27,转轴24上的第一套管26位于两个第二套管27的间距内且第一套管26的宽度与间距的宽度相适配,使得该两个相邻顶板组件23构成合页结构。
[0029]如图1所示,下层棚顶22最外侧的两个转轴24均与上层棚顶框12连接;相邻顶板25的夹角为60
°
,使得相邻转轴24形成上方转轴241和下方转轴242;上方转轴241的两端与上层棚顶框12上对应的固定转轴座14可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棚顶可折叠可重复使用的钢筋棚,包括框架单元(1)和棚顶单元(2);所述框架单元(1)包括多个立柱(11),以及安装在立柱(11)上的上层棚顶框(12)和下层棚顶框(13);所述棚顶单元(2)包括上层棚顶(21)和下层棚顶(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棚顶(22)包括多个顶板组件(23)和多个转轴(24);所述顶板组件(23)包括顶板(25)、至少一个第一套管(26)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套管(27);所述第一套管(26)设置在顶板(25)的一侧边;所述第二套管(27)设置在顶板(25)的相对侧边;所述转轴(24)穿过其中一个顶板组件(23)的第一套管(26)和相邻顶板组件(23)的第二套管(27),使得该两个相邻顶板组件(23)构成合页结构;相邻顶板(25)具有一夹角,使得相邻转轴(24)形成上方转轴(241)和下方转轴(242);所述上方转轴(241)的两端与上层棚顶框(12)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方转轴(242)的两端与下层棚顶框(13)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层棚顶(21)放置在合页结构上,且上层棚顶(21)的边部与上层棚顶框(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棚顶可折叠可重复使用的钢筋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棚顶(22)最外侧的两个转轴(24)均与上层棚顶框(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棚顶可折叠可重复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雷李忠锋冯小朋张海亮贺智敏陈斌冯美霞何小宁贺彬贺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