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星排变速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70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行星排变速器和车辆,其中双行星排变速器包括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左半轴以及右半轴;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以及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一、第二行星轮以及第二太阳轮二,所述第二行星轮包括相啮合的第二行星轮一和第二行星轮二;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太阳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一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左半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二与所述右半轴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降低了变速器的整体重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行星排变速器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双行星排变速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新能源车辆行业的发展,电动车辆已成为发展趋势。在电动车辆销量日益增长的趋势下,电动车的轻量化发展势在必行。
[0003]为保证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一般会在电动车辆中配备较大的电池以满足续航需求。如此,对电动车辆内其他零部件的减重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4]目前电动车辆的变速器大多采用平行轴式的布局,同时使用传统锥齿轮差速器进行动力输出。但是,该变速器存在着重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行星排变速器,旨在降低变速器的整体重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行星排变速器,包括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左半轴以及右半轴;
[0007]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以及第一齿圈;
[0008]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一、第二行星轮以及第二太阳轮二,所述第二行星轮包括相啮合的第二行星轮一和第二行星轮二;
[0009]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太阳轮传动连接;
[0010]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一传动连接;
[0011]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左半轴传动连接;
[0012]所述第二太阳轮二与所述右半轴传动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行星轮一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一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二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二外啮合。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行星排还包括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太阳轮一与所述第二行星轮一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一与所述第二行星轮二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二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二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一和所述第二行星轮二均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架。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行星排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行星架的第二行星轮轴,所述第二行星轮一和所述第二行星轮二均通过所述第二行星轮轴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架。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双行星排变速器的静止部相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行星排还包括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外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一齿圈内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行星排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行星架的第一行星轮轴,所述第一行星轮通过所述第一行星轮轴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
[0019]可选地,所述电机包括转子轴,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转子轴与所述第一太阳轮传动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转子轴为空心轴,所述左半轴穿过所述转子轴。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双行星排变速器。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在双行星排变速器内设置通过第一齿圈和第二太阳轮一相连接的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电机与第一太阳轮连接以实现动力的输入,第一行星架与左半轴连接,第二太阳轮二与右半轴连接,以实现动力的输出,从而使双行星排变速器同时实现变速和差速的功能。如此,一方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平行轴加锥齿轮的变速器结构,减少了变速器所需的零件数量,从而使双行星排变速器的整体重量降低,使双行星排变速器的重量更轻,提高了双行星排变速器的功率密度,进而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另一方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平行轴加锥齿轮的变速器结构,减小了双行星排变速器的轴向尺寸,减小了双行星排变速器的整体体积,降低了双行星排变速器的占用空间,使双行星排变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再一方面,相较于设置单独一个的行星轮,本专利技术在第二行星排中设置相啮合的第二行星轮一和第二行星轮二,可进一步的扩大双行星排变速器的速比范围,进而可允许双行星排变速器配置高转速低扭矩的轻量电机,进而进一步降低双行星排变速器的整体重量,在满足双行星排变速器的变速、差速功能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有利于双行星排的轻量化,进而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行星排变速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电机140第一行星架11转子轴200第二行星排20左半轴210第二太阳轮一30右半轴220第二行星轮100第一行星排221第二行星轮一110第一太阳轮222第二行星轮二120第一行星轮230第二太阳轮二130第一齿圈240第二行星架
[0027]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目前,随着新能源车辆行业的发展,电动车辆已成为发展趋势。在电动车辆销量日益增长的趋势下,电动车的轻量化发展势在必行。
[0032]为保证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一般会在电动车辆中配备较大的电池以满足续航需求。如此,对电动车辆内其他零部件的减重要求也越来越高。
[0033]目前电动车辆的变速器大多采用平行轴式的布局,同时使用传统锥齿轮差速器进行动力输出。但是,该变速器存在着重量大的问题。
[003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行星排变速器。
[0035]请参照图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双行星排变速器包括电机10、第一行星排100、第二行星排200、左半轴20以及右半轴30。第一行星排100包括第一太阳轮110、第一行星架140以及第一齿圈130;第二行星排200包括第二太阳轮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行星排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左半轴以及右半轴;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以及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一、第二行星轮以及第二太阳轮二,所述第二行星轮包括相啮合的第二行星轮一和第二行星轮二;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太阳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一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左半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二与所述右半轴传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行星排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轮一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一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二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二外啮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行星排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还包括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太阳轮一与所述第二行星轮一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一与所述第二行星轮二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二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二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一和所述第二行星轮二均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行星排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婷王丹丹姚文博施悠笛章金乐谭艳军林霄喆王瑞平肖逸阁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星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