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65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杆、第一缓冲件以及第二缓冲件。其中,缸体具有圆柱形滑腔,且在缸体的一端具有与滑腔连通的导向孔;缸体还具有第一走油通道及第二走油通道。在活塞杆位于滑腔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结构,活塞结构将滑腔分隔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缓冲件用于在活塞结构远离导向孔移动过程中,且靠近第一走油通道时,减小第一走油通道的开度。第二缓冲件用于在活塞结构靠近导向孔移动过程中,且靠近第二走油通道时,减小第二走油通道的开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缓冲液压缸保证对活塞杆的速度进行降低,以防止活塞杆与缸体的刚性接触。另外,该种结构改变了以往的缓冲方式,成本低廉,省时省力,实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液压缸


[0001]本技术属于液压缸
,具体涉及一种缓冲液压缸。

技术介绍

[0002]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缸主要包括缸体、活塞杆及活塞结构。活塞结构主要对两个油腔中的液压油进行分隔,进而保证带动活塞杆在缸体内往复移动。液压缸在调试和运行过程中,因误操作、无负载或电器故障等异常状况,会导致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到极限后继续施加油压,液压缸推力或拉力超出缸体两端的连接强度,就会冲出行程极限,因此需要缓冲液压缸,以保证伸缩过程的安全性。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缓冲液压缸,通常是在两个走油口处设置调节缓冲阀,通过手动或者电动来对走油口的开度进行调节,该种结构虽然能够具备缓冲的作用,但是手动控制调节的方式,误差较大,需要在液压缸的伸缩过程中不停的对活塞杆的长度进行判断,实用性差;而对于电动控制调节的方式,需要配合控制器进行使用,成本较大,而且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伸缩速度进行编辑不同的数据,费时费力,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液压缸,旨在能够解决现有的液压缸缓冲结构实用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缓冲液压缸,包括:
[0006]缸体,具有圆柱形滑腔,且在所述缸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滑腔连通的导向孔;所述缸体还具有与所述滑腔的一端连通的第一走油通道及与所述滑腔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二走油通道;
[0007]活塞杆,一端位于所述滑腔中,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伸出;在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滑腔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结构,所述活塞结构将所述滑腔分隔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
[0008]第一缓冲件,位于所述第一油腔中,且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用于在所述活塞结构远离所述导向孔移动过程中,且靠近所述第一走油通道时,减小所述第一走油通道的开度;以及
[0009]第二缓冲件,位于所述第二油腔中,且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用于在所述活塞结构靠近所述导向孔移动过程中,且靠近所述第二走油通道时,减小所述第二走油通道的开度。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缸体包括:
[0011]缸筒,具有贯通所述缸筒两端的筒腔;
[0012]缸底,固设在所述缸筒的一端;所述第一走油通道位于所述缸底上;以及
[0013]缸盖,固设在所述缸筒的另一端,所述缸盖、所述缸筒及所述缸底围合形成所述滑
腔;所述第二走油通道位于所述缸盖上,所述导向孔位于所述缸盖上。
[0014]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举例说明,所述缸底具有与所述滑腔连通的辅助腔,所述辅助腔为圆柱形腔;所述辅助腔的轴线与所述滑腔的轴线共线设置,且所述辅助腔的直径小于所述滑腔的直径;
[0015]所述第一走油通道包括第一走油口及第一辅助油口;所述第一走油口沿着所述辅助腔的径向设置,且一端与所述辅助腔连通;所述第一辅助油口沿着所述辅助腔的轴线方向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走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滑腔连通,所述第一辅助油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走油口的口径。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为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活塞杆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活塞杆靠近所述缸底的一端,用于在所述活塞靠近所述缸体移动的过程中,伸入至所述辅助腔中,减小或封堵所述第一走油口,以使油体由所述第一辅助油口流入至所述第一走油口中。
[0017]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举例说明,所述第二走油通道包括辅助环腔、第二走油口以及第二辅助油口;所述辅助环腔设置在所述缸盖中,且与所述导向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走油口沿着所述导向孔的径向设置,且一端与所述辅助环腔连通;所述第二辅助油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辅助油口均沿着所述导向孔的轴线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辅助油口绕着所述导向孔的轴线呈环形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缸盖上,每个所述第二辅助油口的一端与所述辅助环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每个所述第二辅助油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走油口的口径。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
[0019]固定环,固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靠近所述活塞结构设置,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活塞杆同轴设置;
[0020]压环,与所述固定环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压环与所述固定环同轴设置;在所述压环上环形设有至少一个过孔;以及
[0021]弹簧,设有多个,各所述弹簧均位于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压环之间,且各所述弹簧绕着所述活塞杆的轴线呈环形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环固定连接;
[0022]其中,在所述活塞结构靠近所述缸盖方向移动后,所述压环与所述缸盖抵接,同时对部分所述第二辅助油口进行封堵,且使各所述过孔与其它所述第二辅助油口连通。
[0023]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举例说明,所述缸底与所述缸筒为一体焊接成型;所述缸盖与所述缸筒为一体焊接成型。
[0024]本实现方式/申请实施例中,分别在缸体中设置了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且分别设置在了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中,能够在活塞结构向滑腔两端移动过程中,分别对第一走油通道和第二走油通道的开度进行减小调节。该种结构可保证活塞杆移动至最大行程前,第一油腔中的液体进入第一走油通道的流量减小,或者第二油腔中的液体进入第二走油通道的流量减小,进而保证对活塞杆的速度进行降低,以防止活塞杆与缸体的刚性接触。另外,该种结构改变了以往的缓冲方式,成本低廉,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液压缸的A

A向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液压缸的B

B向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缸体;11、缸筒;12、缸底;121、辅助腔;13、缸盖;131、导向孔;14、滑腔;15、第一走油通道;151、第一走油口;152、第一辅助油口;16、第二走油通道;161、辅助环腔;162第二走油口;163、第二辅助油口;20、活塞杆;21、活塞结构;30、第一缓冲件;40、第二缓冲件;41、固定环;42、压环;421、过孔;4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缓冲液压缸进行说明。所述缓冲液压缸,包括缸体10、活塞杆20、第一缓冲件30以及第二缓冲件40。其中,缸体10具有圆柱形滑腔14,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缓冲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具有圆柱形滑腔,且在所述缸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滑腔连通的导向孔;所述缸体还具有与所述滑腔的一端连通的第一走油通道及与所述滑腔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二走油通道;活塞杆,一端位于所述滑腔中,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伸出;在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滑腔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结构,所述活塞结构将所述滑腔分隔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缓冲件,位于所述第一油腔中,且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用于在所述活塞结构远离所述导向孔移动过程中,且靠近所述第一走油通道时,减小所述第一走油通道的开度;以及第二缓冲件,位于所述第二油腔中,且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用于在所述活塞结构靠近所述导向孔移动过程中,且靠近所述第二走油通道时,减小所述第二走油通道的开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缸筒,具有贯通所述缸筒两端的筒腔;缸底,固设在所述缸筒的一端;所述第一走油通道位于所述缸底上;以及缸盖,固设在所述缸筒的另一端,所述缸盖、所述缸筒及所述缸底围合形成所述滑腔;所述第二走油通道位于所述缸盖上,所述导向孔位于所述缸盖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底具有与所述滑腔连通的辅助腔,所述辅助腔为圆柱形腔;所述辅助腔的轴线与所述滑腔的轴线共线设置,且所述辅助腔的直径小于所述滑腔的直径;所述第一走油通道包括第一走油口及第一辅助油口;所述第一走油口沿着所述辅助腔的径向设置,且一端与所述辅助腔连通;所述第一辅助油口沿着所述辅助腔的轴线方向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走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滑腔连通,所述第一辅助油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走油口的口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华史林陈兴刘洪坤刘志同袁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冠通达液压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