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6538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涉及输送管道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有空腔,所述底座的空腔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端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所述螺纹杆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有与移动块相匹配的槽口,所述移动块的顶端通过槽口延伸至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固定有第一下夹板,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实现两个管道的对准,只需要单人就可以完成对接,节约了时间,节约了劳动力。节约了劳动力。节约了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PVC硬质聚氯乙烯缠绕管技术中,环刚度要达8KN/m2以上,只能增加管道的壁厚,甚至要双层、三层复合才能满足管道强度要求,自重很大,成本很高;在现有的塑钢缠绕管技术中,通过钢带与塑料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加了管道的环刚度,成为结构壁管道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而诞生了多种类型的塑钢复合管道。
[0003]目前,水利施工时,常常需要对两个塑钢缠绕管之间进行连接,目前大多采用热熔焊接、电熔焊接,另外也可以使用法兰连接,或者采用一些金属的或塑料的机械连接管件进行机械的连接,而在连接前首先需要对需要两个管道进行定位对准对接,现有的一般是采用吊车将管道和施工人员一起送到需要对接的管道处,然后另一施工人员站在需要对接的管道处,对两个水利管道的位置进行观察,采用人工进行调整,进而实现两个管道的对接,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耗力,并且需要两个以上的施工人员的配合才可以完成,浪费了有限的劳动力,并且容易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有空腔,所述底座的空腔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端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所述螺纹杆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有与移动块相匹配的槽口,所述移动块的顶端通过槽口延伸至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固定有第一下夹板,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上套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所述传动杆的延伸端套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套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四锥齿轮的一端贯穿支撑柱并延伸至支撑柱的内侧;
[0007]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底端固定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一上夹板,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延伸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二上夹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下夹板。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固定有固定块,所述传动杆与固定块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
述滑块的底端与第二移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位于螺纹杆下方的第一滑杆,所述移动块与第一滑杆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壁固定有位于第一下夹板、第二下夹板之间的刻度尺,所述刻度尺靠近第二下夹板的一端为零刻度线。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夹板与第二下夹板相对应,所述第一下夹板位于第一上夹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二下夹板位于第二上夹板的正下方。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夹板与第二下夹板位于一水平面,所述第一下夹板与第一上夹板同步向右移动。
[0014]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位于电机处的保护壳,所述电机安装于保护壳的内壁上。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中通过底座、螺纹杆、电机、移动块、第一下夹板、第一滑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传动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螺纹杆、支撑柱、滑块、第二移动块、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上夹板、槽口、第二滑杆、横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上夹板、第二下夹板的配合使用,便于实现两个管道的对准,只需要单人就可以完成对接,节约了时间,节约了劳动力。
[0017]2,本技术中保护壳便于保护电机进入灰尘,固定块便于保证传动杆转动的稳定性,刻度尺方便控制第一下夹板的推进量。
[0018]总之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易于推广,能够提高水利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中标号:1底座、2螺纹杆、3电机、4移动块、5第一下夹板、6第一滑杆、7第一锥齿轮、8保护壳、9第二锥齿轮、10传动杆、11第三锥齿轮、12第四锥齿轮、13第二螺纹杆、14支撑柱、15滑块、16第二移动块、17第一电动伸缩杆、18第一上夹板、19槽口、20第二滑杆、21固定块、22横杆、23第二电动伸缩杆、24第二上夹板、25第二下夹板、26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2,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开有空腔,底座1的空腔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螺纹杆2的左端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螺纹杆2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电机3,螺纹杆2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底座1的上表面开有与移动块4相匹配的槽口19,移动块4的顶端通过槽口19延伸至底座1的上表面,移动块4的顶端固定有第一下夹板5,螺纹杆2的外壁套接有第一锥齿轮7,第一锥齿轮7上啮合有第
二锥齿轮9,第二锥齿轮9上套接有传动杆10,传动杆10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传动杆10的延伸端套接有第三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1啮合有第四锥齿轮12,第四锥齿轮12套接有第二螺纹杆13,底座1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14,第二螺纹杆13远离第四锥齿轮12的一端贯穿支撑柱14并延伸至支撑柱14的内侧;
[0024]第二螺纹杆13上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块16,第二移动块16的底端固定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7,第一电动伸缩杆17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一上夹板18,第二螺纹杆13的延伸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横杆22,横杆22的另一端与支撑柱14固定连接,横杆22的底端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3,第二电动伸缩杆23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二上夹板24,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下夹板25。
[0025]支撑柱14的侧壁固定有固定块21,传动杆10与固定块21转动连接,支撑柱14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滑杆20,第二滑杆20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5,滑块15的底端与第二移动块16的顶端固定连接,底座1上固定有位于螺纹杆2下方的第一滑杆6,移动块4与第一滑杆6滑动连接,底座1的外壁固定有位于第一下夹板5、第二下夹板25之间的刻度尺26,刻度尺26靠近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钢缠绕管管口对准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开有空腔,所述底座(1)的空腔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所述螺纹杆(2)的左端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所述螺纹杆(2)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螺纹杆(2)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有与移动块(4)相匹配的槽口(19),所述移动块(4)的顶端通过槽口(19)延伸至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移动块(4)的顶端固定有第一下夹板(5),所述螺纹杆(2)的外壁套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7)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9),所述第二锥齿轮(9)上套接有传动杆(10),所述传动杆(10)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所述传动杆(10)的延伸端套接有第三锥齿轮(11),所述第三锥齿轮(11)啮合有第四锥齿轮(12),所述第四锥齿轮(12)套接有第二螺纹杆(1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14),所述第二螺纹杆(13)远离第四锥齿轮(12)的一端贯穿支撑柱(14)并延伸至支撑柱(14)的内侧;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上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块(16),所述第二移动块(16)的底端固定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7),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7)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一上夹板(18),所述第二螺纹杆(13)的延伸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横杆(22),所述横杆(22)的另一端与支撑柱(14)固定连接,所述横杆(22)的底端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3),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23)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二上夹板(24),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家祥程雪飞孙茂祥赵任兵黄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丰联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