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6519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面浮渣收集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中空竖筒,竖筒上安装有浮箱使竖筒直立于水中且维持竖筒上端低于水面,竖筒内设置有用于存储浮渣的网兜以及用于抽水使水流从竖筒上端进入从竖筒下端排出的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处于网兜下方;所述竖筒上设置有多组沿竖筒周向间隔布置的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为进口端位于竖筒一侧、出口端沿竖筒径向向外延伸的出口端喷射水流驱使水面浮渣向竖筒移动的循环造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浮渣收集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通过喷射水流的方式加速流向竖筒的浮渣移动速度,抗干扰性强,受水面波浪和天气的影响较小。受水面波浪和天气的影响较小。受水面波浪和天气的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面浮渣收集装置结构
,具体地指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行,一次性包装的不断使用,导致目前开阔水域的水面浮渣污染越来越严重,大量水面垃圾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市容环境,也污染了生活水源,使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半舱式或甲板机动式打捞船,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水面垃圾打捞,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0003]为了解决现有打捞船存在打捞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的技术问题,有专利号为“CN201810313981.3”的名为“自游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的中国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自动收集水面浮渣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集渣桶、外套筒、抽水装置、电源和控制装置,集渣桶套装于外套筒内,抽水装置与外套筒连接并能将外套筒内的水抽出,电源和控制装置均固定于集渣桶外,电源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能向控制装置供电,控制装置与抽水装置电性连接并能控制抽水装置工作。由此,集渣桶用于收集水面上的垃圾,抽水装置运行可集渣桶内的水从其下部抽吸出去,带动集渣桶上方的垃圾进入到集渣桶内。抽水装置排水的推力可推动浮渣收集装置整体在水中游动,可对远程大面积水面的垃圾进行自动收集,无须人工参与,方便实用。但是这种装置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抽水装置抽水使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渣进入到集渣桶内只能是小范围的进行,抽水装置抽水在小范围内形成水面高差,这种高差是很微弱的,漂浮物只能在小范围跟随水流缓慢移动进入到集渣桶内,这种水面高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只有在水面极为平静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收集浮渣,一旦水面出现波浪或是有风天气就会导致浮渣无法漂向集渣桶,严重制约水面漂浮浮渣的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水面浮渣收集范围小、受天气影响大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中空竖筒,竖筒上安装有浮箱使竖筒直立于水中且维持竖筒上端低于水面,竖筒内设置有用于存储浮渣的网兜以及用于抽水使水流从竖筒上端进入从竖筒下端排出的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处于网兜下方;所述竖筒上设置有多组沿竖筒周向间隔布置的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为进口端位于竖筒一侧、出口端沿竖筒径向向外延伸的出口端喷射水流驱使水面浮渣向竖筒移动的循环造流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喷水机构的进口端与竖筒底部连通,出口端悬置于水面向竖筒一侧喷水。
[0007]进一步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横管和竖管;所述横管沿水平横向布置,横管的进口端与竖筒底部连通,横管沿竖筒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竖管沿竖向布置,下端与横管出口端连
通,伸出水面的上端出口面向竖筒一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竖管上端出口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为喷射出口与水面平行且朝向竖筒的扁平喷射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管一端可绕水平轴线转动的铰接连接于竖筒,横管与竖筒之间设置有在移动竖筒过程中下放横管使竖管完全没入水中的张拉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张拉结构包括安装在竖筒上的张拉电机;所述横管一端通过一节软管与竖筒连通,横管可绕水平轴线转动的连接于竖筒侧壁的铰支座上;所述张拉电机上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一端连接于张拉电机,另一端连接于横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竖筒上设置有八组喷水机构,八组喷水机构沿竖筒周向等距间隔布置,八组喷水机构的喷水出口以竖筒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于同一环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竖筒内位于网兜上方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斜杆;所述斜杆上端固定在内壁上,下端向竖筒轴线倾斜形成防止浮渣从竖筒内漂出的倒钩型结构。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浮箱上,太阳能板悬置于竖筒上方为抽水装置提供电能。
[0014]进一步的所述竖筒外侧设置有四组螺旋桨用于控制竖筒的移动。
[0015]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技术通过抽水装置抽水,使竖筒上端的水进入到竖筒内,形成流向竖筒的水流流向,通过喷水机构喷水既能够增加流向竖筒的流水流速的作用,又能够起到主动驱赶水面上浮渣向竖筒流动的作用,极大程度提高了浮渣的收集效率,降低了浮渣收集容易受天气干扰影响的程度;
[0016]2、本技术的喷水机构的动力完全来自于抽水装置,即无需增加其他的动力装置设备,即可完成喷水作业,结构设置简单,操作方便;
[0017]3、本技术的喷水机构结构极为简单,通过横管连通竖筒底部,抽水装置排出的水进入到横管中,经过竖管喷出,就能够实现主动驱赶浮渣向竖筒一侧移动的功能;
[0018]4、本技术的喷头结构为扁平的喷水结构,覆盖范围大,可以一次驱使更多的浮渣移动,喷射范围更为广泛,处理效率更高;
[0019]5、本技术设置张拉结构,张拉结构可以在竖筒移动到其他位置时下放喷水机构,避免在移动过程中若喷水机构处于水面上可能会将水面的浮渣排开,有利于浮渣的收集;
[0020]6、本技术的张拉结构极为简单,通过张拉电机松动拉绳,横管绕铰支座旋转,竖管和喷头即可下放到水面以下,不会在移动过程中对水面上的浮渣造成排开影响;
[0021]7、本技术设置八组喷水机构,等距间隔均匀分布,覆盖的范围大,覆盖范围内的浮渣收集效果好;
[0022]8、本技术在竖筒内腔设置斜杆,斜杆形成倒钩型结构,能够有效防止进入到竖筒内的浮渣漂出,提高浮渣的收集效率。
[0023]本技术的浮渣收集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通过喷射水流的方式加速流向竖筒的浮渣移动速度,抗干扰性强,主动驱赶水面上的漂浮物进入到竖筒内,加速浮渣的收集效率,受水面波浪和天气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0024]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横管未下放);
[0025]图2: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横管下放);
[0026]图3:本技术的喷水机构与竖筒的布置结构示意图(俯视视向);
[0027]其中:1—竖筒;2—浮箱;3—网兜;4—抽水装置;5—横管;6 —竖管;7—喷头;8—软管;9—斜杆;10—张拉电机;11—铰支座; 12—太阳能板;13—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中空竖筒(1),竖筒(1)上安装有浮箱(2)使竖筒(1)直立于水中且维持竖筒(1)上端低于水面,竖筒(1)内设置有用于存储浮渣的网兜(3)以及用于抽水使水流从竖筒(1)上端进入从竖筒(1)下端排出的抽水装置(4);所述抽水装置(4)处于网兜(3)下方;所述竖筒(1)上设置有多组沿竖筒(1)周向间隔布置的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为进口端位于竖筒(1)一侧、出口端沿竖筒(1)径向向外延伸的出口端喷射水流驱使水面浮渣向竖筒(1)移动的循环造流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机构的进口端与竖筒(1)底部连通,出口端悬置于水面向竖筒(1)一侧喷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横管(5)和竖管(6);所述横管(5)沿水平横向布置,横管(5)的进口端与竖筒(1)底部连通,横管(5)沿竖筒(1)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竖管(6)沿竖向布置,下端与横管(5)出口端连通,伸出水面的上端出口面向竖筒(1)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6)上端出口设置有喷头(7);所述喷头(7)为喷射出口与水面平行且朝向竖筒(1)的扁平喷射结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造流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5)一端可绕水平轴线转动的铰接连接于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兵孙康谢松林彭传国谢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泽水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