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640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包括量子点层、复合增亮层;复合增亮层包括微棱镜层、冠状透镜层;微棱镜层沉积于量子点层上表面,包括若干微棱镜,每个微棱镜的顶角为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薄膜
,具体涉及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发光材料,具有发光光谱可控、发光稳定性好且荧光寿命长的优点,因此在显示器件的发光材料应用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则为量子点与液晶显示器件的结合,其极大的提高了量子点显示器件的发光色域。
[0003]量子点液晶显示器件的结构主要包括量子点背光源及设于其上的液晶模组。所述量子点背光源又依次包括互相叠置的蓝色背光源、扩散板、量子点膜及增亮膜。其中,所述量子点膜内包括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在蓝色背光源的激发下形成复合白光出光;所述增亮膜用于提高所述复合白光的出光亮度。
[0004]该类结构目前虽已在产业上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以下缺陷:1、所述量子点背光源由互相独立的光学膜组成,不但不利于所述量子点背光源整体结构的薄型化设计;2、最上层的增亮膜的结构多为单层棱镜结构,多层棱镜结构,因此在进行量子点背光源与上层的液晶模组组装时,所述棱镜结构的尖部易于与相邻膜层间发生损伤,一方面会影响其光增亮作用,另一方面磨损时掉落的杂质会影响量子点整个液晶显示器件的出光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所述量子点增亮复合膜采用了全沉积叠层结构,因此使整个量子点背光源的整体厚度更薄;且采用了多种微透镜结构相组合的增亮层,在提高出光亮度的同时,还可防止现有增亮层磨损引起的出光强度及出光均匀性降低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采用全溶液涂布工艺进行,不但工艺流程简单、工艺成本低廉,且获得的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0007]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包括叠置的量子点层、复合增亮层;所述复合增亮层包括叠置的微棱镜层、冠状透镜层;所述微棱镜层沉积于所述量子点层上表面,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微棱镜,每个微棱镜的高度范围为20微米

50微米,顶角范围为70度

90度,相邻微棱镜间的间距为20微米

40微米;所述冠状透镜层包括贴合于所述微棱镜层上的基膜,及沉积于所述基膜上的若干冠状透镜,所述冠状透镜的侧面形状为球形,底面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且其高度范围为5微米

15微米,底面的最大长度范围为25微米

60微米。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冠状透镜的底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其底面边长范围为15微米

30微米。
[0010]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层依次包括下基膜,发光层及上基膜;所述下基膜及上基膜
分别面贴合于所述发光层两侧,所述发光层包括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及光敏树脂,所述红色量子点及绿色量子点均匀分散于所述光敏树脂内。
[0011]进一步的,包括背涂层,所述背涂层沉积于所述下基膜的下表面,厚度范围为3微米

10微米;包括抗刮擦粒子及光敏树脂,所述抗刮擦粒子均匀分散于所述光敏树脂内,且其粒径为50

500纳米,占所述背涂层的质量分数为0.1%

5%。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抗刮擦粒子为聚丙烯粒子、有机硅粒子、聚碳酸酯粒子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
[0013]进一步的,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下方设有一层压敏胶,所述保护膜则通过所述压敏胶贴附于所述冠状透镜层的上表面。
[0014]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全溶液涂布制备所述的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包括:
[0015]准备量子点层;
[0016]准备雕刻若干阵列排布的微棱镜的辊轴,将光敏树脂涂布于所述辊轴上,然后通过自动涂布工艺将辊轴上的光敏树脂转印于所述量子点层的上表面,并通过紫外光固化得到所述微棱镜层;
[0017]准备基膜;
[0018]准备雕刻若干阵列排布的冠状透镜的辊轴,将光敏树脂涂布于所述辊轴上,然后通过自动涂布工艺将辊轴上的光敏树脂转印于所述基膜上表面,并通过紫外光固化得到所述冠状透镜层;
[0019]在所述冠状透镜层中基膜的空余面涂布一层光敏胶,并采用卷对卷工艺,通过所述光敏胶将所述冠状透镜层面贴合于所述微棱镜层上表面。
[0020]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全溶液涂布制备所述的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包括:
[0021]准备量子点层;
[0022]准备雕刻若干阵列排布的微棱镜的辊轴,将光敏树脂涂布于所述辊轴上,然后通过自动涂布工艺将辊轴上的光敏树脂转印于所述量子点层的上表面,并通过紫外光固化得到所述微棱镜层;
[0023]准备基膜,并在所述基膜的下表面涂布一层光敏胶,并采用卷对卷工艺,通过所述光敏胶将所述基膜面贴合于所述微棱镜层上表面;
[0024]准备雕刻若干阵列排布的冠状透镜的辊轴,将光敏树脂涂布于所述辊轴上,然后通过自动涂布工艺将辊轴上的光敏树脂转印于所述基膜的上表面,并通过紫外光固化得到所述冠状透镜层。
[0025]进一步的,所述冠状透镜层中冠状透镜通过喷墨打印制备,其步骤为:
[0026]依据所述光敏树脂的粘度及表面张力设置喷墨打印的驱动脉冲;
[0027]依据所述冠状透镜的底面面积设置喷墨打印单次循环时连续喷墨的液滴数,及液滴间距;
[0028]依据所述冠状透镜的高度设置喷墨打印进行打印时的循环次数;
[0029]确定打印起始点,进行喷墨打印,以获得若干阵列排布的冠状透镜,并通过紫外光对其进行固化。
[0030]进一步的,在所述冠状透镜层上表面制备保护膜,包括:
[0031]准备保护膜,并在所述保护膜下表面引入一层压敏胶;
[0032]采用卷对卷工艺,通过压敏胶将所述保护膜贴合于所述冠状透镜层的上表面。
[0033]有益效果:
[003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并对现有的量子点增亮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首先,将复合增亮层通过沉积方式与量子点层设为一体结构,从而免除了在后段工艺流程中的多光学膜层组装,并降低了相应的生产成本。其次,在复合增亮层的设置上,由于其直接沉积于所述量子点层上,因此所述复合增亮层整体以所述量子点层为衬底,从而减小了所述量子点增亮复合膜的整体厚度。再者,在复合增亮层的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微棱镜层与冠状透镜层组合的结构;且所述冠状透镜层为远离量子点层的膜层。因此,所述具有更强出光亮度的微棱镜层可保证所述量子点增亮复合膜的整体出光强度;所述冠状透镜层在进一步增强出光亮度的同时,由于其表面光滑的球状结构,因此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发生磨损,从而从整体上保证了整个液晶显示器件的出光亮度,及出光均匀性。
[003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至少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叠置的量子点层、复合增亮层;所述复合增亮层包括叠置的微棱镜层、冠状透镜层;所述微棱镜层沉积于所述量子点层上表面,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微棱镜,每个微棱镜的高度范围为20微米

50微米,顶角范围为70度

90度,相邻微棱镜间的间距为20微米

40微米;所述冠状透镜层包括贴合于所述微棱镜层上的基膜,及沉积于所述基膜上的若干冠状透镜,所述冠状透镜的侧面形状为球形,底面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且其高度范围为5微米

15微米,底面的最大长度范围为25微米

60微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状透镜的底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其底面边长范围为15微米

3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层依次包括下基膜,发光层及上基膜;所述下基膜及上基膜分别面贴合于所述发光层两侧,所述发光层包括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及光敏树脂,所述红色量子点及绿色量子点均匀分散于所述光敏树脂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涂层,所述背涂层沉积于所述下基膜的下表面,厚度范围为3微米

10微米;包括抗刮擦粒子及光敏树脂,所述抗刮擦粒子均匀分散于所述光敏树脂内,且其粒径为50

500纳米,占所述背涂层的质量分数为0.1%

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刮擦粒子为聚丙烯粒子、有机硅粒子、聚碳酸酯粒子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增亮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下方设有一层压敏胶,所述保护膜则通过所述压敏胶贴附于所述冠状透镜层的上表面。7.一种量子点增亮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全溶液涂布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迪许其霞龙辉郝鸿程王宗稷王逸菲朱洪亮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