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543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包括基座、若干个发酵筐和固定在基座上的发酵箱,所述发酵箱内设置有托架,所述发酵筐放置在托架上;所述基座内安装设置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与托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发酵箱顶部安装有副电机,所述发酵箱内还安装设置有用于翻动茶叶的旋转式的叶刷,以及将副电机输出动力传导至叶刷的传动组件;所述发酵装置还包括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安装设置在发酵箱外,加湿器的输出管与发酵箱的壳体连接,并与发酵箱内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全密封发酵,还能实现发酵过程中非接触翻动等,能够确保红茶的发酵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红茶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的制茶工艺的每个步骤都对茶叶的最终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发酵。红茶的发酵,实质是鲜叶细胞组织损伤引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作用,而后形成有色物质,如茶黄素、茶红素等,以及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在这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鲜叶内含物质的氧化、聚合、缩合,其实质是以多酚类化合物的深刻氧化为核心的化学变化过程。而发酵工艺直接决定了红茶的品质。
[0003]发酵工艺最重要的,在于控制加工条件,温度、湿度、通气、发酵时间长短等,决定了发酵工艺的质量。其核心是发酵适度,使茶叶青草气消失,并转化为发酵茶特有的香气,形成红茶的滋味香气等特质。一般红茶发酵需要在气温25℃左右完成,叶温会较室温高出2~5℃,即28~30℃;发酵环境的湿度需要达到95%或者以上,且需要加以喷雾或洒水处理,并供给充足氧气;而发酵时间需自萎凋完成算起历经2~5小时的发酵过程。
[0004]现有的红茶发酵一般是用发酵室作为发酵工艺设备,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发酵筐或发酵车里,送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时,需要控制发酵室的温度、湿度和氧气量。然而红茶的发酵工艺需要翻动茶叶,现有的发酵设备需要中途不断停止发酵,开启发酵室后才能完成上述操作,严重影响了发酵质量和最终红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红茶发酵装置,能够全密封发酵,还能实现发酵过程中非接触翻动等,能够确保红茶的发酵质量。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包括基座、若干个发酵筐和固定在基座上的发酵箱,所述发酵箱内设置有托架,所述发酵筐放置在托架上;所述基座内安装设置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轴与托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发酵箱顶部安装有副电机,所述发酵箱内还安装设置有用于翻动茶叶的旋转式的叶刷,以及将副电机输出动力传导至叶刷的传动组件;所述发酵装置还包括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安装设置在发酵箱外,加湿器的输出管与发酵箱的壳体连接,并与发酵箱内连通。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所述托架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发酵筐的层架。
[0010]进一步,所述发酵箱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圆环状的导流盘,所述导流盘具有中空腔体,顶部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加湿器的输出管与导流盘连接,并与导流盘内腔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导流孔开设有多排,沿周向均匀开设。
[0012]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为柱状的传动箱,布置在托架的内侧中心。
[0013]优选的,所述发酵筐为圆盘形,其上开有供传动组件的开口槽。
[0014]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组件外壳,其内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与副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外壳的侧壁上通过转动轴承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与叶刷的刷杆固定连接,所述主轴与从动轴通过传动部件配合连接。
[0015]更优选的,所述传动部件为伞齿轮组。
[0016]进一步,所述发酵箱内安装设置有制冷器。
[0017]进一步,所述基座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有加湿器,能够随时为发酵箱补湿,还能起到控温的效果,能够极大提高发酵质量;本技术设置了叶刷,还设计了控制其运行的动力及传动部分,配合发酵筐的旋转,能够实现机械自动化翻动茶叶,无需手工翻动,使得整个发酵过程可以在密封的发酵箱内完成,极大提高了发酵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发酵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加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基座,2、发酵箱,3、托架,4、发酵筐,5、主电机,6、加湿器, 7、导流盘,71、导流孔,8、副电机,9、传动组件,91、传动组件外壳, 92、主轴,93、从动轴,94、转动轴承,95、伞齿轮组,10、叶刷,11、制冷器,12、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6]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设计的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包括基座1、若干个发酵筐4和固定在基座1上的发酵箱2。发酵箱2配置有可开启的密封门,其结构类似于冰箱的密封门,便于操作人员将需发酵的茶叶放入发酵箱2内。所述发酵箱2内设置有托架3,所述发酵筐4放置在托架3上,发酵筐4用于放置需发酵的茶叶。
[0027]所述基座1内安装设置有主电机5,所述主电机5的输出轴与托架3底部固定连接,通过主电机5带动托架3旋转,从而带动发酵筐4旋转。所述发酵箱2顶部安装有副电机8,所述发酵箱2内还安装设置有用于翻动茶叶的旋转式的叶刷10,以及将副电机8输出动力传导至叶刷10的传动组件9。所述传动组件9可以是齿轮箱或其它传动机构,将副电机8输出的竖直方向的旋转力,变向传导至叶刷10的刷杆,使叶刷10能够由副电机8带动旋转。发酵筐4和叶刷10的同时旋转,便可实现叶刷10刷动茶叶,从而完成对茶叶的翻动。
[0028]所述发酵装置还包括有加湿器6,所述加湿器6安装设置在发酵箱2外,加湿器6的输出管与发酵箱2的壳体连接,并与发酵箱2内连通。通过加湿器6能够为发酵箱2补湿,创造较佳的发酵环境。
[002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
发酵箱2内安装设置有制冷器11。
[0030]通过加装制冷器11,可以实现对发酵温度的控制。
[003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基座1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2。
[0032]通过加装万向轮12,可以实现对发酵装置的便捷移动。
[003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托架3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发酵筐4的层架。优选配置3~5层的层架。层架不宜布置过多层,避免导致温度和湿度不均匀,影响发酵质量。而单层发酵效率又太低,以3~5层为宜。
[003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能进行以下的进一步改进。在改进方案中,所述发酵箱2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圆环状的导流盘7,所述导流盘7 具有中空腔体,顶部开设有多个导流孔71,所述加湿器6的输出管与导流盘 7连接,并与导流盘7内腔连通。
[0035]优选的,所述导流孔71开设有多排,沿周向均匀开设。
[0036]本改进方案,能使加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若干个发酵筐(4)和固定在基座(1)上的发酵箱(2),所述发酵箱(2)内设置有托架(3),所述发酵筐(4)放置在托架(3)上;所述基座(1)内安装设置有主电机(5),所述主电机(5)的输出轴与托架(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发酵箱(2)顶部安装有副电机(8),所述发酵箱(2)内还安装设置有用于翻动茶叶的旋转式的叶刷(10),以及将副电机(8)输出动力传导至叶刷(10)的传动组件(9);所述发酵装置还包括有加湿器(6),所述加湿器(6)安装设置在发酵箱(2)外,加湿器(6)的输出管与发酵箱(2)的壳体连接,并与发酵箱(2)内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发酵筐(4)的层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箱(2)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圆环状的导流盘(7),所述导流盘(7)具有中空腔体,顶部开设有多个导流孔(71),所述加湿器(6)的输出管与导流盘(7)连接,并与导流盘(7)内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耀金王博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市圣龙春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