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翅片及高效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542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翅片及高效换热系统,该高效换热系统,包括:热流道,所述热流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热流道的热流进口和热流出口;冷流道,与所述热流道接触,所述冷流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冷流道的冷流进口和冷流出口,所述热流进口与所述冷流出口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热流出口与所述冷流进口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对称设置;冷流道与热流道接触,实现热流道与冷流道的热交换,完成热能回收,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同时,有效的减少冷流道和热流道内产生的压降,降低能耗,热流道与冷流道的流向方向相反,形成逆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翅片及高效换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能回收
,具体是一种换热器翅片及高效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器又名换热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降低能耗的损失,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现有的热能回收过程,一般是将热流体、冷流体分别送入换热装置,进入换热装置后,热流体的热量能够传递给冷流体,冷流体吸收热流体传递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从而完成热能回收,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目前市面上主流换热器,其冷流体和热流体为交错换热,两种流道成90度,会使道交叉导致换热不均匀,冷和热换热时间短,这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换热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技术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包括:
[0006]热流道,所述热流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热流道的热流进口和热流出口;
[0007]冷流道,与所述热流道接触,所述冷流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冷流道的冷流进口和冷流出口,所述热流进口与所述冷流出口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热流出口与所述冷流进口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对称设置。
[0008]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的改进,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为60~150度。
[0009]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的改进,所述热流道与所述冷流道之间采用钎焊焊接。
[001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的改进,所述热流道和所述冷流道均设置有多个;
[0011]多个所述热流道与多个所述冷流道依次交替层叠设置。
[001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的改进,相邻两个所述热流进口之间设置有热流导流条;
[0013]相邻两个所述冷流进口之间设置有冷流导流条。
[001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的改进,所述热流道的两端和所述冷流道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法兰。
[001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翅片,应用于说明书前文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包括:
[0016]翅片本体,设置于所述冷流道和/或所述热流道内,所述翅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布设的第一凹槽,所述翅片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布设的第二凹
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与所述翅片本体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依次交替设置。
[001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翅片的改进,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呈波纹状设置。
[0018]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翅片的改进,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布设的凸起部,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布设的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相对设置。
[0019]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翅片的改进,所述翅片本体包括平直部和弧形部,所述弧形部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弧形部设置于所述平直部的两端,两个所述弧形部与所述平直部一体成型。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1]一种高效换热系统,通过热流道、冷流道的配合使用,热流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热流道的热流进口和热流出口,冷流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冷流道的冷流进口和冷流出口,冷流道与热流道接触,热流道的热量传递给冷流道,冷流道吸收热流道的热量后温度升高,有效的实现热流道与冷流道的热交换,完成热能回收,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从而降低能耗,同时,热流进口与冷流出口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热流出口与冷流进口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对称设置,有效的减少冷流道和热流道内产生的压降,降低能耗,同时,有效的使热流道的气流方向与冷流道的气流方向相反,从而在热交换过程中热流与冷流的运输方向相反,从而形成逆流,相较原有的错流换热,逆流换热对数温差大,所需要的换热面积小,换热时间提高,从而使换热效率提高。
[00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26]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2中E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热流道的剖面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冷流道的剖面图。
[0030]图7为本技术翅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1]图8为图7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翅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3]图10为图9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技术翅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5]图12为图11中D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技术翅片本体的叠加结构示意图。
[0037]图14为本技术翅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38]图15为本技术翅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0039]附图标记:1、热流道;2、冷流道;3、热流进口;4、热流出口;5、冷流进口;6、冷流出口;7、第一夹角;8、第二夹角;10、热流导流条;11、冷流导流条;12、安装法兰;13、翅片本体;14、第一凹槽;15、第二凹槽;16、凸起部;17、凹陷部;18、平直部;19、弧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实施例一
[0042]请参阅图1~6,一种高效换热系统,热流道1,热流道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热流道1的热流进口3和热流出口4;冷流道2,与热流道1接触,冷流道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冷流道2的冷流进口5和冷流出口6,热流进口3与冷流出口6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7,热流出口4与冷流进口5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8,第一夹角7与第二夹角8对称设置。
[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一种高效换热系统,通过热流道1、冷流道2的配合使用,热流道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热流道1的热流进口3和热流出口4,冷流道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冷流道2的冷流进口5和冷流出口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流道,所述热流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热流道的热流进口和热流出口;冷流道,与所述热流道接触,所述冷流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冷流道的冷流进口和冷流出口,所述热流进口与所述冷流出口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热流出口与所述冷流进口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对称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为60~150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与所述冷流道之间采用钎焊焊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和所述冷流道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热流道与多个所述冷流道依次交替层叠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热流进口之间设置有热流导流条;相邻两个所述冷流进口之间设置有冷流导流条。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的两端和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任飞蒋永忠郭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赛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