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46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换热区,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两个所述换热区的热流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两个所述换热区的冷流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换热区的配合使用,有效的提高换热器本体的换热效率,同时,两个换热区的热流出口与换热器本体的一端的第一出口连通,有效的将两个换热区内的热流体汇流至第一出口排出,两个换热区的冷流出口与换热器本体的另一端的第二出口连通,有效的将两个换热区内的冷流体汇流至第二出口排出,便于在热交换后对两个换热区内的热流体和冷流体的集中处理,进而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器的工作效率。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能回收
,具体是一种高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器又名换热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降低能耗的损失,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现有的热能回收过程,一般是将热流体、冷流体分别送入换热装置,进入换热装置后,热流体的热量能够传递给冷流体,冷流体吸收热流体传递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从而完成热能回收,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
[0003]目前市面上主流换热器,其冷流体和热流体为交错换热,但这种换热器仅有一个换热区间,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效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换热区,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两个所述换热区的热流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两个所述换热区的冷流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换热区包括热流道和冷流道,所述热流道与所述冷流道接触且流体的流向相反,所述热流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热流道的热流进口和所述热流出口,所述冷流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冷流道的冷流进口和所述冷流出口。
[0008]优选地,所述热流进口与所述冷流出口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热流出口与所述冷流进口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对称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两个所述换热区的热流进口之间,所述第二出口设置于两个所述换热区的冷流进口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热流进口和所述冷流进口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法兰。
[0011]优选地,所述热流道和所述冷流道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热流道与多个所述冷流道依次交替层叠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热流道和/或所述冷流道内设置有翅片本体。
[0013]优选地,所述翅片本体沿其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凹凸相间的沟槽。
[0014]优选地,所述换热器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法兰。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7]一种高效换热器,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换热区的配合使用,有效的提高换热器本体的换热效率,同时,两个换热区的热流出口与换热器本体的一端的第一出口连通,有效的将两个换热区内的热流体汇流至第一出口排出,两个换热区的冷流出口与换热器本体的另
一端的第二出口连通,有效的将两个换热区内的冷流体汇流至第二出口排出,便于在热交换后对两个换热区内的热流体和冷流体的集中处理,进而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热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冷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换热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翅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翅片本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翅片本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图10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00、换热器本体;
[0033]10、换热区;11、热流道;111、热流进口;112、热流出口;12、冷流道;121、冷流进口;122、冷流出口;13、第一夹角;14、第二夹角;
[0034]20、第一出口;
[0035]30、第二出口;
[0036]40、第一安装法兰;
[0037]50、第二安装法兰;
[0038]60、翅片本体;61、沟槽;611、凸起部;612、凹陷部;
[0039]G、翅片本体的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2]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3]在技术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0044]以下结合附图1

1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45]请参阅图1

2,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0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换热区1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出口20和第二出口30,两个所述换热区10的热流出口112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20连通,两个所述换热区10的冷流出口122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30连通。
[00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为一种高效换热器,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换热区10的配合使用,有效的提高换热器本体100的换热效率,同时,两个换热区10的热流出口112与换热器本体100的一端的第一出口20连通,有效的将两个换热区10内的热流体汇流至第一出口20排出,两个换热区10的冷流出口122与换热器本体100的另一端的第二出口30连通,有效的将两个换热区10内的冷流体汇流至第二出口30排出,便于在热交换后对两个换热区10内的热流体和冷流体的集中处理,进而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0047]请参阅图3

5,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所述换热区10包括热流道11和冷流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10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换热区(1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出口(20)和第二出口(30),两个所述换热区(10)的热流出口(112)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20)连通,两个所述换热区(10)的冷流出口(122)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30)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区(10)包括热流道(11)和冷流道(12),所述热流道(11)与所述冷流道(12)接触且流体的流向相反,所述热流道(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热流道(11)的热流进口(111)和所述热流出口(112),所述冷流道(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冷流道(12)的冷流进口(121)和所述冷流出口(1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进口(111)与所述冷流出口(122)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13),所述热流出口(112)与所述冷流进口(121)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14),第一夹角(13)与第二夹角(14)对称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任飞蒋永忠郭少辉陈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赛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