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景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532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开放式景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湿地和净水湖,所述污水池位于湿地的前端,所述湿地位于净水湖的前端,所述污水池和湿地之间设置有吸附拦截过滤系统,所述吸附拦截过滤系统包括沉砂池、吸附拦截网和除磷过滤管,所述沉砂池的一端通过入流渠与污水池相连通,所述沉砂池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流渠,所述吸附拦截网设置于出流渠内,所述出流渠的上方设有预留口与除磷过滤管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除磷过滤管的底部设有预留口与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兼顾景观观赏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构建了良好的水体生态循环。了良好的水体生态循环。了良好的水体生态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放式景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开放式景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环境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普遍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景观风景区内的污水处理能力还影响着风景观赏度与景区吸引力,因此景观污水处理系统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
[0003]现有的景观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沉淀箱和填料箱,沉淀箱的上方种植有耐污植物,填料箱的上方种植有挺水植物,污水先排入沉淀箱中进行沉淀,然后通入到填料箱中进行过滤,最后排出。现有景观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比较一般,仅仅只能进行基本的沉淀和过滤处理,并且对应的景观植物只能根据处理区域分片种植,景观观赏度较低。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效果好且兼顾景观效果的开放式景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效果好且兼顾景观效果的开放式景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景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差、景观观赏度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开放式景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湿地和净水湖,所述污水池位于湿地的前端,所述湿地位于净水湖的前端,所述污水池和湿地之间设置有吸附拦截过滤系统,所述吸附拦截过滤系统包括沉砂池、吸附拦截网和除磷过滤管,所述沉砂池的一端通过入流渠与污水池相连通,所述沉砂池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流渠,所述吸附拦截网设置于出流渠内,所述出流渠的上方设有预留口与除磷过滤管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除磷过滤管的底部设有预留口与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湿地相连接,所述湿地的上方分布有生态湿地系统。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砂池为平流式沉砂池,所述沉砂池的内部为沉砂区,所述沉砂区的两端分别连接入流渠和出流渠。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流渠和出流渠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控制水流的闸板。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附拦截网为平面网状结构,且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为大孔径拦截网、中孔径拦截网、小孔径拦截网。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磷过滤管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有大颗粒除磷层、中颗粒除磷层及小颗粒除磷层。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态湿地系统分为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所述挺水植物区分布于靠近出水管的一端,所述沉水植物区分布于靠近净水湖的一端。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水湖的湖心区域沿河道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曝气增氧装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吸附拦截过滤系统,利用沉砂池对污水中的泥砂进行沉降分离处理,同时通过逐级设置的大孔径、中孔径、小孔径拦截网,实现对污水中杂质、悬浮物颗粒的拦截吸附作用;吸附后的污水再经过逐级设置的大颗粒、中颗粒、小颗粒除磷层,实现了有效脱磷除磷,并通过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吸附水体中的氮、磷元素,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本技术中的水体经过沉砂—拦截吸附—除磷除氮的一体化处理过程,在兼顾景观观赏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构建了良好的水体生态循环。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沉砂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中除磷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中生态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污水池;2、湿地;3、净水湖;4、吸附拦截过滤系统;5、生态湿地系统;31、曝气增氧装置;41、沉砂池;411、入流渠;412、沉砂区;413、出流渠;42、吸附拦截网;421、大孔径拦截网;422、中孔径拦截网;423、小孔径拦截网;43、除磷过滤管;431、大颗粒除磷层;432、中颗粒除磷层;433、小颗粒除磷层;434、出水管;51、挺水植物区;52、沉水植物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2、3、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开放式景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1、湿地2和净水湖3,所述污水池1位于湿地2的前端,所述湿地2位于净水湖3的前端,所述污水池1和湿地2之间设置有吸附拦截过滤系统4,所述吸附拦截过滤系统4包括沉砂池41、吸附拦截网42和除磷过滤管43,所述沉砂池41的一端通过入流渠411与污水池1相连通,所述沉砂池4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流渠413,所述吸附拦截网42设置于出流渠413内,所述出流渠413的上方设有预留口与除磷过滤管43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除磷过滤管43的底部设有预留口与出水管434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434的另一端与湿地2相连接,所述湿地2的上方分布有生态湿地系统5。
[0025]本实施例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沉砂池41为平流式沉砂池,所述沉砂池41的内部为沉砂区412,所述沉砂区412的两端分别连接入流渠411和出流渠413。平流式沉砂池的具体
结构为现有技术已知,在此不作赘述。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污水池1内的污水通过入流渠411进入到沉砂池41内,沉砂池41内部的沉砂区412对污水中的泥砂进行沉降分离处理,除砂后的污水进入出流渠413,出流渠413内的吸附拦截网42一方面能够拦截杂质污渍,另一方面起到了吸附悬浮物颗粒的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水域面积和污水水体情况进行吸附拦截网42的多级设置;吸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上方的预留口进入到除磷过滤管43,通过除磷过滤管43内的除磷剂对水体进行除磷处理,而后水体排放至生态湿地系统5,通过生态湿地系统5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使得水体经过沉砂—拦截吸附—除磷除氮的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最终排入到净水湖3内。
[0027]如图3所示,所述入流渠411和出流渠413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控制水流的闸板。
[0028]本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沉砂池41的主体部分实际为一个加宽、加深的明渠,其两端连接的入流渠411和出流渠413通过闸板实现进水以及出水控制,进而能够控制污水在沉砂区412内的沉降处理时间。
[0029]如图4所示,所述吸附拦截网42为平面网状结构,且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为大孔径拦截网421、中孔径拦截网422、小孔径拦截网423。
[0030]本实施例在具体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放式景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1)、湿地(2)和净水湖(3),所述污水池(1)位于湿地(2)的前端,所述湿地(2)位于净水湖(3)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和湿地(2)之间设置有吸附拦截过滤系统(4),所述吸附拦截过滤系统(4)包括沉砂池(41)、吸附拦截网(42)和除磷过滤管(43),所述沉砂池(41)的一端通过入流渠(411)与污水池(1)相连通,所述沉砂池(4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流渠(413),所述吸附拦截网(42)设置于出流渠(413)内,所述出流渠(413)的上方设有预留口与除磷过滤管(43)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除磷过滤管(43)的底部设有预留口与出水管(434)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434)的另一端与湿地(2)相连接,所述湿地(2)的上方分布有生态湿地系统(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放式景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41)为平流式沉砂池,所述沉砂池(41)的内部为沉砂区(412),所述沉砂区(412)的两端分别连接入流渠(411)和出流渠(4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珊珊周国林杨垒余敦刚徐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水利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