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浚土余水的生态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531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疏浚土余水的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沉淀设备、以及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所述沉淀设备用于对疏浚土余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沉淀,所述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包括过滤单元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池、填充在过滤池中的过滤材料、连接过滤池与沉淀设备的进水管,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包括湿地池、填充在湿地池中的基质、以及种植于基质的水生植物,所述湿地池与过滤池之间设有连通管道,且连通管道位于过滤材料上表面和基质上表面下方,所述湿地池上还设有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沉淀和湿地净化等生态方式来净化疏浚土余水,具有成本低廉,生态环保,环境友好等优点,为疏浚土余水处理提供一种新技术途径。径。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疏浚土余水的生态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生态工程和疏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浚土余水的生态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疏浚是减少水体底泥内源污染负荷,控制水体内源污染效果明显的重要工程技术措施。在疏浚过程中,污染底泥被疏浚船绞吸为泥浆,泥浆通过输泥管道输送至排泥场固化。泥浆中固体颗粒经自然沉淀后留存于排泥场,多余的水从排泥场溢流排放,被称为疏浚土余水。泥浆含固率一般仅为15%,导致疏浚固化过程中有大量疏浚土余水产生。由于疏浚中污染底泥被铰刀头打碎,强化了污染物的释放,使余水中含有大量的富含于底泥中的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附着在细颗粒上、悬浮在余水中,很难沉降。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余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0003]目前,可用于疏浚土余水处理的水质净化方法有物理、化学、生态、机械等多类方法,各类方法技术特征如下:(1)物理方法。通过物理沉淀的方式处理控制余水在疏浚工程环保措施上,一般注重退水口形式、加大排泥场容量、延长退水路径等。一般在施工前期、中期效果较好,投入成本少,容易维护;在施工后期,由于排泥场容积减少,排放的余水悬浮物含量増大,控制难度加大,效果减弱,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增大;(2)化学方法。通过在泥浆水中加入絮凝剂,加快泥水的分离和泥沙的沉淀,可以确保余水排放指标满足排放要求,是目前国内外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最常用的方法。絮凝沉淀法不需动力、操作弹性大、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强、药剂供应方便、处理设施占地面积不大,且容易建简易设施,成本不高。缺点为絮凝剂为化学试剂,投放成本较高,且存在化学试剂排入水体形成次生污染的风险。(3)机械方法,通过机械的方式处理控制余水利用机械将泥浆水蒸发排出,将残留物压实处理,此方法在垃圾处理上应用较为广泛。优点是可减少占用耕地面积,影响范菌小,有利于环保。但对疏浚工程大量的土方来说,所需机械较多,周期长,效率化,成本离,不适合采用此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疏浚土余水的生态净化系统,利用沉淀和湿地净化等生态方式来净化疏浚土余水,具有成本低廉,生态环保,环境友好等优点,为疏浚土余水处理提供一种新技术途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疏浚土余水的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沉淀设备、以及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所述沉淀设备用于对疏浚土余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沉淀,所述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包括过滤单元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池、填充在过滤池中的过滤材料、连接过滤池与沉淀设备的进水管,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包括湿地池、填充在湿地池中的基质、以及种植于基质的水生植物,所述湿地池与过滤池之间设有连通管道,且连通管道位于过滤材料上表面和基质上表面下方,所述湿地池上还设有
出水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道分别连接在湿地池和过滤池的底部处,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过滤材料表面之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与进水管连接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出水口为多个,且分散布置于过滤材料之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基质包括砂粒、砾石、陶粒、无烟煤、沸石和颗粒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参数包括:水力负荷小于0.1m3/m2/d,水力停留时间4~8d。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的总参数包括:水力负荷小于1.0m3/m2/d,水力停留时间1~3d,水深0.4~1.6m。
[0012]进一步地,所述沉淀设备包括沉淀引流渠和强化沉淀池,所述沉淀引流渠上游入口用于疏浚土余水进入、下游出口与强化沉淀池相连通,所述强化沉淀池出口与进水管相连。
[0013]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引流渠的设计参数包括:渠长≥1000m,渠宽1~10m,渠深0.5~.2.5m,水力停留时间0.5~3d;所述强化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包括:水力停留时间1~7d,水深1~5m
[0014]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表面流人工湿地,所述表面流人工湿地与湿地池上出水管相连通。
[0015]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生态净化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通过设置沉淀设备、以及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使用时,疏浚土余水先经过沉淀设备进行物理沉淀,让其中的颗粒悬浮物沉淀,然后再进入到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中,并以依次经过过滤单元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进行净化处理,在过滤池中通过过滤材料对难沉降悬浮物进行进一步吸附,在湿地池中,以水平流动方式经过基质,疏浚土余水在基质中缓慢流动,一方面基质起到一定过滤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种植于基质的水生植物的生长来进行净化水中的氮磷物质,实现脱氮除磷,进一步提升水质。本专利技术利用沉淀和湿地净化等生态方式来净化疏浚土余水,具有成本低廉,生态环保,环境友好等优点,为疏浚土余水处理提供一种新技术途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态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元件标号说明
[0020]1排泥场
[0021]2沉淀引流渠
[0022]3强化沉淀池
[0023]4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
[0024]41过滤池
[0025]42过滤材料
[0026]43进水管
[0027]44布水管
[0028]45连通管道
[0029]46湿地池
[0030]47基质
[0031]48挺水植物
[0032]49出水管
[0033]5表面流人工湿地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5]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6]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疏浚土余水的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沉淀设备、以及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4,沉淀设备用于对疏浚土余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沉淀,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4包括过滤单元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池41、填充在过滤池41中的过滤材料42、连接过滤池41与沉淀设备的进水管43,水平潜流人工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疏浚土余水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设备、以及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4),所述沉淀设备用于对疏浚土余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沉淀,所述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4)包括过滤单元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池(41)、填充在过滤池(41)中的过滤材料(42)、连接过滤池(41)与沉淀设备的进水管(43),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包括湿地池(46)、填充在湿地池(46)中的基质(47)、以及种植于基质(47)的水生植物,所述湿地池(46)与过滤池(41)之间设有连通管道(45),且连通管道(45)位于过滤材料(42)上表面和基质(47)上表面下方,所述湿地池(46)上还设有出水管(4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45)分别连接在湿地池(46)和过滤池(41)的底部处,所述进水管(43)的出水口位于过滤材料(42)表面之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与进水管(43)连接的布水管(44),所述布水管(44)的出水口为多个,且分散布置于过滤材料(42)之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基质(47)包括砂粒、砾石、陶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