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760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导管主体为柱型空心结构,在导管主体第底部设有底面,且底面设有分体式结构,分体结构的中心竖直面为分界面,分界面的一侧的底面与导管主体焊接为一体结构,分界面另一侧的底面为挡板,挡板上连接拉杆,拉杆的顶部伸出导管主体的上方开口。该特制导管可用于超长护筒二次导管灌注施工技术,不仅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而且保证了成桩质量。而且保证了成桩质量。而且保证了成桩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0002]桩基础是一种传统的基础形式,也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发展迅速的基础形式。桩基础的优势突出表现在承载力高、沉降小而均匀、用料较省、机械化程度高而且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类地层条件。灌注桩作为桩基础的一种,因其对环境影响小,直径大、入土深,可更好地发挥桩端土的作用,单桩承载力高,桩身刚度大,群桩效应小,可采用较低的配筋率,不需要搬运吊装等多种优点而在地基工程中广泛采用。随着全国城市化发展的力度加大,及建筑行业由中心向周边发展的趋势,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面临的环境及条件越来越严峻,空间及时间方面的各种因素对建筑工程有较大的制约。
[0003]当多淤泥多溶洞的地基上进行桩基施工时,由于基底为软弱淤泥层,无法保证机械的平稳运行,加之工期紧张,场地狭小、放坡后无法满足桩基施工的空间要求,这些都导致本工程无法开挖至基底后再进行桩基施工,大大增加工作量。
[0004]受地质的影响,浇筑混凝土后拔除护筒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液面下陷的情况,因其地下情况的不可预见性,混凝土下陷高度不可控。为此,如何精确控制混凝土超灌高度而避免出现“短桩”及“超长桩”成为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该特制导管可用于超长护筒二次导管灌注施工技术,不仅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而且保证了成桩质量。
[0006]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导管主体为柱型空心结构,在导管主体第底部设有底面,且底面设有分体式结构,分体结构的中心竖直面为分界面,分界面的一侧的底面与导管主体焊接为一体结构,分界面另一侧的底面为挡板,挡板上连接拉杆,拉杆的顶部伸出导管主体的上方开口。
[0007]导管主体为圆柱型空心结构,底面为分体式圆锥结构,圆锥结构的中心竖直面为分界面,分界面的一侧的半圆锥体与导管主体焊接为一体结构,分界面另一侧的半圆锥体为挡板,挡板与拉杆底部连接。
[0008]导管主体为长方体空心结构,底面为矩形板式结构,圆锥结构的中心竖直面为分界面,分界面的一侧的底面与导管主体焊接为一体结构,分界面另一侧的底面为挡板,挡板与拉杆连接。
[0009]所述的挡板的远离分界面一端通过转轴与导管主体活动连接,挡板远离分界面的端侧连接拉线,拉线与拉杆底部连接。
[0010]在导管主体的内壁设有导向槽,拉杆与导向槽滑动配合,在拉杆的顶部设有手柄,手柄与导管主体外壁设置的定位架卡接。
[0011]本申请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采取超长护筒二次导管灌注施工技术,可有效保证淤泥层及溶洞层的成孔质量降低塌孔率,控制混凝土灌注高度,有效解决了淤泥溶洞地质成孔难、混凝土液面下陷不宜控制的技术难点,保证了成桩质量,避免出现短桩及超长桩,大大减少了后期接桩和截桩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施例一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实施例一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开启状态主视图。
[0014]图3为实施例一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开启状态侧视图。
[0015]图4为实施例二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实施例二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开启状态主视图。
[0017]图6为实施例二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开启状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导管主体1为圆柱型空心结构,在导管主体1第底部设有底面,且底面设有分体式结构,分体结构的中心竖直面为分界面4,分界面4的一侧的底面与导管主体1焊接为一体结构,分界面4另一侧的底面为挡板3,挡板3上连接拉杆2,拉杆2的顶部伸出导管主体1的上方开口。
[0020]导管主体1为圆柱型空心结构,底面为分体式圆锥结构,圆锥结构的中心竖直面为分界面4,分界面4的一侧的半圆锥体与导管主体1焊接为一体结构,分界面4另一侧的半圆锥体为挡板3,挡板3与拉杆2底部连接。
[0021]在导管主体1的内壁设有导向槽5,拉杆2与导向槽5滑动配合,在拉杆2的顶部通过转轴连接手柄6,手柄6与导管主体1外壁设置的定位架8卡接。
[0022]为保证担保移动的稳定性,在挡板3的顶部设有拉线7,拉线7的上端部连接拉杆2。
[0023]实施例二
[0024]如图4至图6所示,一种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导管主体1为长方体空心结构,在导管主体1的底部设有底面,且底面设有分体式结构,分体结构的中心竖直面为分界面4,分界面4的一侧的底面与导管主体1焊接为一体结构,分界面4另一侧的底面为挡板3,挡板3上连接拉杆2,拉杆2的顶部伸出导管主体1的上方开口。
[0025]导管主体的底面为矩形板式结构,圆锥结构的中心竖直面为分界面4,分界面4的一侧的底面与导管主体1焊接为一体结构,分界面4另一侧的底面为挡板3,挡板3与拉杆2连接。
[0026]所述的挡板3的远离分界面4一端通过转轴与导管主体1活动连接,挡板3远离分界面4的端侧连接拉线7,拉线7与拉杆2底部连接。
[0027]在导管主体1的内壁设有导向槽5,拉杆2与导向槽5滑动配合,在拉杆2的顶部设有手柄6,手柄6与导管主体1外壁设置的定位架卡接。
[0028]本申请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工作过程为:在多淤泥多溶洞的情况下,待桩身混凝土灌注前将更换本申请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插入桩内,插入深度大
于3米,待混粘土下陷稳定后并在混凝土初凝前,拉动拉杆2,使挡板3打开,并向导管主体1内继续灌注混凝土,顶部浮浆被顶至设计标高以上,该方法可有效控制混凝土灌注高度,保证成桩质量,避免出现短桩及超长桩,大大减少了后期接桩和截桩的工作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主体(1)为柱型空心结构,在导管主体(1)第底部设有底面,且底面设有分体式结构,分体结构的中心竖直面为分界面(4),分界面(4)的一侧的底面与导管主体(1)焊接为一体结构,分界面(4)另一侧的底面为挡板(3),挡板(3)上连接拉杆(2),拉杆(2)的顶部伸出导管主体(1)的上方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主体(1)为圆柱型空心结构,底面为分体式圆锥结构,圆锥结构的中心竖直面为分界面(4),分界面(4)的一侧的半圆锥体与导管主体(1)焊接为一体结构,分界面(4)另一侧的半圆锥体为挡板(3),挡板(3)与拉杆(2)底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混凝土灌注量特制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晓东朱彦廷鲁月苏子衡李明阳赵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