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摩托车生产的车架组合支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42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摩托车生产的车架组合支撑框架,包括旋转部件一、旋转部件二、圆柱结构、框架结构、连接柱、限位块和圆形凹槽,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支撑结构和U形连接杆,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十字固定槽、U形连接块、短轴一、连接杆和短轴二,两个所述十字固定槽均设在两个所述支撑杆顶端,两个所述支撑杆底端均插置在两个所述U形连接块内部,两个所述短轴一均贯穿两个所述U形连接块和两个所述支撑杆设置,所述连接杆一侧靠近两端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支撑杆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杆一侧靠近两端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支撑杆一侧各通过一个所述短轴二连接固定,两个所述支撑结构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上的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设置。互远离设置。互远离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摩托车生产的车架组合支撑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生产的车架组合支撑框架。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和旅行车等。
[0003]常见的摩托车车架组合支撑框架为固定结构,需要将车架抬放在支撑框架上,比较费力;同时支撑框架不能转动,工作人员在组合车架时需要经常围绕支撑框架转动,耗费时间和体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摩托车生产的车架组合支撑框架,使用两个支撑结构将摩托车车架升起固定,不需人工抬放,简单省力;通过旋转部件一和旋转部件二可以将车架旋转,不需要工作人员围绕支撑框架转动,节省时间和体力。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用于摩托车生产的车架组合支撑框架,包括旋转部件一、旋转部件二、支脚、圆柱结构、框架结构、连接柱、限位块和圆形凹槽,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支撑结构和U形连接杆,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十字固定槽、U形连接块、短轴一、连接杆和短轴二,两个所述十字固定槽均设在两个所述支撑杆顶端,两个所述支撑杆底端均插置在两个所述U形连接块内部,两个所述短轴一均贯穿两个所述U形连接块和两个所述支撑杆设置,所述连接杆一侧靠近两端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支撑杆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杆一侧靠近两端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支撑杆一侧各通过一个所述短轴二连接固定,两个所述支撑结构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上的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设置,所述U形连接杆两端均与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中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一侧连接固定,所述框架结构上四个所述U形连接块底部均与所述旋转部件二向上面连接固定,所述圆柱结构向上面与旋转部件二向下面连接固定,所述旋转部件二周圈设有多个所述连接柱,所述圆形凹槽设在所述旋转部件一向上面,且设在旋转部件一中心位置,所述旋转部件一向下面设有多个所述支脚,两个所述限位块底端与旋转部件二向上面连接,且均靠近设有U形连接杆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一侧设置。
[0007]作为改进,两个所述支撑杆底端在两个所述U形连接块内部为可摆动设置。
[0008]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杆靠近两端位置均贴合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杆一侧中心位置。
[0009]作为改进,连接杆一侧靠近两端位置与两个短轴二之间为可活动设置。
[0010]作为改进,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上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为等距平行设置。
[0011]作为改进,所述U形连接杆两端均与两个所述支撑杆一侧中心位置连接固定。
[0012]作为改进,所述框架结构靠近旋转部件二向上面中心处设置。
[0013]作为改进,所述圆柱结构设在旋转部件二向下面中心位置。
[0014]作为改进,多个所述连接柱在旋转部件二周圈为等距分布。
[0015]作为改进,多个所述支脚在旋转部件一向下面呈等距圆形阵列分布。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一种用于摩托车生产的车架组合支撑框架,在旋转部件二周圈设有多个连接柱,通过多个连接柱转动旋转部件二更为省力和方便;支撑杆顶部设置有十字固定槽,可以动过不同角度固定摩托车车架;利用U形连接杆抬压框架结构,更为方便省力;使用限位块可以防止四个支撑杆侧压时贴合到旋转部件二向上面;在旋转部件一底部设置多个支脚,防止旋转部件一在操作时产生移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部件二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旋转部件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对照表:
[0025]1、旋转部件一;2、旋转部件二;3、支脚;4、圆柱结构;5、框架结构;6、连接柱;7、限位块;8、支撑结构;9、支撑杆;10、十字固定槽;11、U形连接块;12、短轴一;13、连接杆;14、短轴二;15、U形连接杆;16、圆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8]1.如图1

6所示,一种用于摩托车生产的车架组合支撑框架,包括旋转部件一1、旋转部件二2、支脚3、圆柱结构4、框架结构5、连接柱6、限位块7和圆形凹槽16,所述框架结构5包括支撑结构8和U形连接杆15,所述支撑结构8包括支撑杆9、十字固定槽10、U形连接块11、短轴一12、连接杆13和短轴二14,两个所述十字固定槽10均设在两个所述支撑杆9顶端,两个所述支撑杆9底端均插置在两个所述U形连接块11内部,两个所述支撑杆9底端在两个所述U形连接块11内部为可摆动设置,两个所述短轴一12均贯穿两个所述U形连接块11和两个所述支撑杆9设置,所述连接杆13一侧靠近两端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支撑杆9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杆13靠近两端位置均贴合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杆9一侧中心位置,所述连接杆13一侧靠近两端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支撑杆9一侧各通过一个所述短轴二14连接固定,连接杆13一
侧靠近两端位置与两个短轴二14之间为可活动设置,两个所述支撑结构8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结构8上的两个所述连接杆13相互远离设置,两个所述支撑结构8上的两个所述连接杆13为等距平行设置,所述U形连接杆15两端均与两个所述支撑结构8中的两个所述支撑杆9一侧连接固定,所述U形连接杆15两端均与两个所述支撑杆9一侧中心位置连接固定,所述框架结构5上四个所述U形连接块11底部均与所述旋转部件二2向上面连接固定,所述框架结构5靠近旋转部件二2向上面中心处设置,所述圆柱结构4向上面与旋转部件二2向下面连接固定,所述圆柱结构4设在旋转部件二2向下面中心位置,所述旋转部件二2周圈设有多个所述连接柱6,多个所述连接柱6在旋转部件二2周圈为等距分布,所述圆形凹槽16设在所述旋转部件一1向上面,且设在旋转部件一1中心位置,所述旋转部件一1向下面设有多个所述支脚3,多个所述支脚3在旋转部件一1向下面呈等距圆形阵列分布,两个所述限位块7底端与旋转部件二2向上面连接,且均靠近设有U形连接杆15的两个所述支撑杆9一侧设置。
[0029]该技术使用时,将U形连接杆一端向上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摩托车生产的车架组合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部件一(1)、旋转部件二(2)、支脚(3)、圆柱结构(4)、框架结构(5)、连接柱(6)、限位块(7)和圆形凹槽(16),所述框架结构(5)包括支撑结构(8)和U形连接杆(15),所述支撑结构(8)包括支撑杆(9)、十字固定槽(10)、U形连接块(11)、短轴一(12)、连接杆(13)和短轴二(14),两个所述十字固定槽(10)均设在两个所述支撑杆(9)顶端,两个所述支撑杆(9)底端均插置在两个所述U形连接块(11)内部,两个所述短轴一(12)均贯穿两个所述U形连接块(11)和两个所述支撑杆(9)设置,所述连接杆(13)一侧靠近两端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支撑杆(9)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杆(13)一侧靠近两端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支撑杆(9)一侧各通过一个所述短轴二(14)连接固定,两个所述支撑结构(8)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结构(8)上的两个所述连接杆(13)相互远离设置,所述U形连接杆(15)两端均与两个所述支撑结构(8)中的两个所述支撑杆(9)一侧连接固定,所述框架结构(5)上四个所述U形连接块(11)底部均与所述旋转部件二(2)向上面连接固定,所述圆柱结构(4)向上面与旋转部件二(2)向下面连接固定,所述旋转部件二(2)周圈设有多个所述连接柱(6),所述圆形凹槽(16)设在所述旋转部件一(1)向上面,且设在旋转部件一(1)中心位置,所述旋转部件一(1)向下面设有多个所述支脚(3),两个所述限位块(7)底端与旋转部件二(2)向上面连接,且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涛袁腾腾殷超杨韵雪邢敏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尊旺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