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27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保险杠的支撑刚性和碰撞时减轻对行人的冲击的性能的车身前部结构。该车辆的车身结构具备:保险杠支撑部(36(38)),设于车辆(1)的车身,用于支撑保险杠(18);连结部(34(32)),连结保险杠(18)和保险杠支撑部(36)并支撑保险杠(18);滑动允许部(52),在一定大小以上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保险杠(18)时,允许保险杠(18)相对于保险杠支撑部(3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其中,连结部(34)设于保险杠支撑部(36)的上侧面(36a),且滑动允许部(52)独立于连结部(34)对保险杠(18)的支撑而允许保险杠(1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后方向上滑动。后方向上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车身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保险杠、设于车辆的车身的保险杠支撑部以及连结保险杠与保险杠支撑部并支撑保险杠的连结部的车辆的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设于车辆前侧面的前保险杠中,出于保护行人的目的而一直在研究减轻对行人的冲击的结构。
[0003]比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以下结构:在前保险杠上部相对于车身的安装部形成向车辆前方侧开口的切槽孔,并且将用于固定于车身侧的固定件即螺栓/螺母穿过该切槽孔与车身紧固结合,使前保险杠固定于车身,此外,当超过该固定件的紧固结合力的冲击从车辆前方输入前保险杠的话,前保险杠上部的安装部向车辆前方滑动,前保险杠从车身脱落,从而减轻对行人的冲击。
[0004]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结构:在前格栅安装雷达等前方检测仪器,并设置支撑该前格栅的前部托架和固定于车身侧的后部托架,各托架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以支撑前格栅的平板状构件,在一侧托架形成切槽孔等并且在另一侧托架设置与切槽孔等嵌合的突部,从而使各托架相互固定。在该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在轻微的前部碰撞时,即在使前格栅产生由于安装角度等的变化导致前方检测仪器的检测精度降低的程度的变形的前部碰撞时,能使向车辆后方位移的前部托架的位置返回初始位置,维持前方检测仪器的检测精度。
[000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102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311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为使前保险杠向车辆前方滑动吸收冲击,而通过调整依赖于螺栓紧固结合力的摩擦力来调整滑动载荷(由于碰撞而开始滑动的载荷/超过螺栓紧固结合而产生的摩擦力时的载荷),因此在大型的SUV车辆等中,不能同时实现前保险杠的支撑刚性和冲击吸收功能。
[0007]即,在大型的SUV车辆等中前保险杠的重量大,适用专利文献1的结构的话,为确保前保险杠的支撑刚性则需要提高螺栓紧固结合力。而提高紧固结合力会导致摩擦力增大,因此难以在碰撞时使前保险杠滑动。但是如果为调整/控制滑动载荷而减弱紧固结合力的话,则保险杠的支撑刚性降低,并且前保险杠可能会脱落等。像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存在不能同时实现前保险杠的支撑刚性和冲击吸收功能的问题。在将冲击减轻结构适用于车辆后部的后保险杠时也有这样的问题。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保险杠的支撑刚性和碰撞时减轻对行人的冲击的性能的车身前部结构。
[0009]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保险杠,设于车辆的前侧面和/或后侧面;保险杠支撑部,设于车辆的车身,用于支撑保险杠;连结部,连结保险杠和保险杠支撑部并支撑保险杠;滑动允许部,在一定大小以上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保险杠时,允许保险杠相对于保险杠支撑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其中,连结部设于保险杠支撑部的上侧面,且滑动允许部独立于连结部对保险杠的支撑而允许保险杠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
[0010]采用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具备:保险杠支撑部,用于支撑保险杠;连结部,连结保险杠和保险杠支撑部并支撑保险杠;滑动允许部,在一定大小以上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保险杠时,允许保险杠相对于保险杠支撑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其中,连结部设于保险杠支撑部的上侧面,且滑动允许部独立于连结部对保险杠的支撑而允许保险杠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因此,第1,能通过保险杠支撑部的上侧面支撑保险杠从而提高保险杠的支撑刚性;第2,滑动允许部独立于连结部对保险杠的支撑而允许保险杠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从而能不影响保险杠支撑刚性,在碰撞时使保险杠在车辆前后方向滑动。这样一来,本专利技术能同时实现保险杠的支撑刚性和碰撞时减轻对行人的冲击的性能。
[0011]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连结部能相对于保险杠支撑部在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滑动允许部具有能与连结部一同在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的夹构件和固定于保险杠支撑部并与夹构件卡合的销构件;在一定大小以上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保险杠时,随着连结部的滑动,使得夹构件解除与固定于保险杠支撑部的销构件的卡合。
[0012]依据采用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一定大小以上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保险杠时,随着连结部的滑动,使得夹构件解除与固定于保险杠支撑部的销构件的卡合,因此在一定大小以上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输入时,能更切实地使保险杠在车辆前后方向滑动。
[0013]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连结部能沿着保险杠支撑部的上侧面向车辆前方或车辆后方滑动;滑动允许部具有:第1销构件,固定于连结部;第2销构件,固定于保险杠支撑部;U字形构件,具有为与第1销构件及第2销构件卡合而形成的一定形状的槽部,其中,在一定大小以上的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或前方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保险杠时,随着连结部的滑动,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的相对距离变大,使得U字形构件变形,由此解除U字形构件与第2销构件的卡合。
[0014]依据采用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连结部能沿着保险杠支撑部的上侧面向车辆前方或车辆后方滑动;滑动允许部具有:第1销构件,固定于连结部;第2销构件,固定于保险杠支撑部;U字形构件,具有为与第1销构件及第2销构件卡合而形成的一定形状的槽部,其中,在一定大小以上的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或前方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保险杠时,随着连结部的滑动,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的相对距离变大,使得U字形构件变形,由此解除U字形构件与第2销构件的卡合,因此,通过U字形构件的变形解除其与固定于保险杠支撑部的第2销构件的卡合,能更切实地确保冲击减轻性能。
[0015]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第2销构件在相对于第1销构件而言的车辆前方侧固定
于保险杠支撑部;U字形构件的槽部朝向车辆前方侧开口;在一定大小以上的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保险杠时,U字形构件随着连结部的滑动而从第1销构件受力并向后方滑动,并且从第2销构件受力而扩大变形。
[0016]依据采用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能更有效地使U字形构件变形并解除其与第2销构件的卡合。
[0017]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在保险杠支撑部的上侧面设置制约部,所述制约部制约连结部向车辆前方移动以及向车宽方向移动。
[0018]依据采用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制约部能在正常的时候(碰撞时之外)防止保险杠向车辆前方侧及车宽方向偏离,更切实地确保保险杠的支撑刚性,另一方面,能在碰撞时防止保险杠向车辆后方以外的方向移动。
[0019]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在保险杠支撑部的上侧面设有朝向车辆后方向斜上方突出的倾斜部,连结部在向车辆后方滑动了一定距离后与所述倾斜部抵靠。
[0020]依据采用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在碰撞时,在连结部沿着保险杠支撑部的上侧面滑动一定距离后,能使得连结部向斜上方滑动,由此,能防止连结部与制约部的接触,确保连结部的滑动量,并且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保险杠,设于车辆的前侧和/或后侧;保险杠支撑部,设于车辆的车身,用于支撑所述保险杠;连结部,连结所述保险杠和所述保险杠支撑部并支撑所述保险杠;滑动允许部,在一定大小以上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所述保险杠时,允许所述保险杠相对于所述保险杠支撑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其中,所述连结部设于所述保险杠支撑部的上侧面,且所述滑动允许部独立于所述连结部对所述保险杠的支撑而允许所述保险杠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能相对于所述保险杠支撑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所述滑动允许部具有能与所述连结部一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夹构件和固定于所述保险杠支撑部并与所述夹构件卡合的销构件;在一定大小以上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所述保险杠时,随着所述连结部的滑动,使得所述夹构件解除与固定于所述保险杠支撑部的所述销构件的接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能沿着所述保险杠支撑部的上侧面向车辆前方或车辆后方滑动;所述滑动允许部具有:第1销构件,固定于所述连结部;第2销构件,固定于所述保险杠支撑部;U字形构件,具有为与所述第1销构件及所述第2销构件卡合而形成的一定形状的槽部;其中,在一定大小以上的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或前方的载荷从车外侧输入所述保险杠时,随着所述连结部的滑动,所述第1销构件与所述第2销构件的相对距离变大,使得所述U字形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尾信哉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