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上柔性直流换流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166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2
一种陆上柔性直流换流站,采用极一、极二对称布置的真双极换流系统,包括架空线,架空线依次连接交流配电区、换流变压器区、启动回路区、换流阀区、直流配电区,交流配电区的供电输入端连接交流架空进线,直流配电区供电输出端连接直流架空出线;通过交流配电区、换流变压器区、启动回路区、换流阀区、直流配电区将各个设备按功能分区布置,全站总平面整体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各配电装置及其之间的连接顺畅,户外干式空心桥臂电抗器布置在桥臂交流侧,与布置在桥臂直流侧相比,可节省多个直流穿墙套管;该陆上柔性直流换流站内除换流阀及桥臂交流侧测量保护装置、桥臂直流侧测量保护装置外,其余一次电气设备均采用户外布置,可有效的减少联合建筑体的建设,降低换流站的建设成本,使换流站具有整体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等优点。建设成本低等优点。建设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上柔性直流换流站


[0001]本技术涉及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包括柔性直流换流站等。具体为一种陆上柔性直流换流站。

技术介绍

[0002]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较快。截止目前,国网和南网已经相继建成了多条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混合多端直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首个特高压多端混联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多端混合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0003]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国内的陆上柔性直流换流站亟需向布置优、占地小、成本低的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陆上柔性直流换流站,全站总平面整体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各配电装置及其之间的连接顺畅。该陆上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桥臂电抗器布置在桥臂交流侧,与布置在桥臂直流侧相比,可节省多个直流穿墙套管。该陆上柔性直流换流站内除换流阀及桥臂上的测量和过电压保护装置外,其余一次电气设备均采用户外布置,可有效的减少联合建筑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上柔性直流换流站,采用极一、极二对称布置的真双极换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架空线,架空线依次连接交流配电区(1)、换流变压器区(2)、启动回路区(3)、换流阀区(4)、直流配电区(5);其中,交流配电区(1)的供电输入端连接交流架空进线,直流配电区(5)供电输出端连接直流架空出线;所述交流配电区(1)包括户外型GIS设备(11)、户外型GIL设备(12)和站用变压器(13),站用变压器(13)的供电输入端与交流架空进线连接,站用变压器(13)的供电输出端通过户外型GIL设备(12)与户外型GIS设备(11)的供电输入端相连接,户外型GIS设备(11)的供电输出端分别通过户外型GIL设备(12)及架空出线连接换流变压器区(2);所述换流变压器区(2)包括设于若干换流变移动轨道(22)上的多台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21)及一台备用换流变压器(24),相邻的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21)之间以防火墙(23)隔开,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21)的供电输入端采用套管架空进线连接交流配电区(1),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21)的供电输出端通过采用套管架空出线与启动回路区(3)的启动回路设备(31)供电输入端相连接,启动回路设备(31)供电输出端与户外干式空心桥臂电抗器(32)的供电输入端相连接,户外干式空心桥臂电抗器(32)的供电输出端通过架空线穿过换流阀区(4)的交流穿墙套管(41)依次连接换流阀阀厅(46)内的桥臂交流侧测量保护装置(42)、换流阀阀塔(43) 及桥臂直流侧测量保护装置(45),在桥臂直流侧进行换相,换相后的直流输出线通过直流穿墙套管(47)与直流配电区(5)中直流电抗器(51)的供电输入端相连接,直流电抗器(51)的供电输出的端通过直流极线测量保护及开关装置(55)连接直流回线(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彦军盛俊毅张军刘汉军纪攀赵玲张长水张学成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西安柔性输配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