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93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包含有非对称式透镜、散热构件及光源模组,非对称式透镜具有进光侧及出光侧,进光侧设有第一进光面及凹槽,该凹槽具有第二进光面,第二进光面较第一进光面倾斜进光差角度;散热构件设置于非对称式透镜的进光侧;光源模组设置于散热构件上,位于非对称式透镜与散热构件之间,并产生射向第一进光面及第二进光面的光线,且光源模组对应凹槽的一侧向上倾斜光源倾斜角度;当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射入第一进光面及第二进光面时,光线射入第二进光面后的光路径较光线射入第一进光面后的光路径向上倾斜,产生非对称光型。产生非对称光型。产生非对称光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灯,尤指一种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以产生汽车头灯规范所要求的非对称光型。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照明系统在车辆行车安全上占据重要的一环,目前大部分的车辆可分为左驾右行或右驾左行,在车辆的行车安全设计上,为避免车灯造成对向来车驾驶的炫光,左方及右方车头灯产生的光线必须为非对称光型,当车辆为左驾右行时,光型为左低右高的形式,而当车辆为右驾左行时,光行为右低左高的形式,举例来说,在欧洲规范中右侧光型相较于左侧光型可相差15度或45度。
[0003]目前车灯形成非对称光型的方式主要分为反射式设计或透镜设计,反射式设计是将光源经由特殊规格的一反射面反射后产生非对称光型,然而,该反射面是由电镀工法产生,电镀所产生的该反射面容易于制造过程中发生变形,导致所产生的光型与预期不相同。
[0004]透镜设计是将光源置于一透镜的焦点处,并于光源前设置非对称的遮片,遮去部分光线,使光源穿透该透镜后产生非对称光型,然而,使用遮片遮去部分光能量会造成光的利用率下降。
[0005]由此可见,当前车灯产生非对称光型的手段需要进一步地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以改善习知反射式设计其光型容易因电镀反射面变形而发生误差以及习知透镜设计其光利用率不佳的缺点。
[0007]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包含有:
[0008]一非对称式透镜,具有一进光侧及一出光侧,该进光侧设有一第一进光面以及一凹槽,该凹槽具有一第二进光面,且该第二进光面较该第一进光面倾斜一进光差角度;该出光侧具有一出光面;
[0009]一散热构件,设置于该非对称式透镜的该进光侧;
[0010]一光源模组,设置于该散热构件上,位于该非对称式透镜与该散热构件之间,并产生射向该第一进光面及该第二进光面的一光线,且该光源模组对应该凹槽的一侧向上倾斜一光源倾斜角度;
[0011]当该光源模组产生的该光线射入该第一进光面及该第二进光面时,该光线射入该第二进光面后的光路径较该光线射入该第一进光面后的光路径向上倾斜,产生非对称光型。
[0012]如上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该凹槽设置于该第一进光面的右侧区域,该光线射入该第一进光面及该第二进光面后由该出光面射出时形成右侧光型较左侧光型高的非对称光型;该车灯还具有一假想参考线,该假想参考线与该凹槽的底边平行,该假想
参考线通过该光源模组的中心,且该光源模组的右侧高于该假想参考线,且该光源模组的左侧低于该假想参考线。
[0013]如上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该凹槽设置于该第一进光面的左侧区域,该光线射入该第一进光面及该第二进光面后由该出光面射出时形成左侧光型较右侧光型高的非对称光型;该车灯还具有一假想参考线,该假想参考线与该凹槽的底边平行,该假想参考线通过该光源模组的中心,且该光源模组的右侧低于该假想参考线,且该光源模组的左侧高于该假想参考线。
[0014]如上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包含有:一支撑座,设置于该非对称式透镜与该散热构件之间,具有一固定孔及多个安装孔,该光源模组固定于该固定孔中,而该多个安装孔设置有螺丝将该非对称式透镜、该支撑座及该散热构件相互锁固。
[0015]如上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该光源模组通过一散热基板安装于该散热构件上。
[0016]如上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该散热构件呈鳍片状。
[0017]如上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该进光差角度为3度。
[0018]如上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该凹槽截面为三角形。
[0019]如上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该光源倾斜角度为15度至45度。
[0020]如上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该第一进光面为一平面,该出光面为左右对侧而上下非对称的一曲面。
[0021]本技术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中,该光源模组对应该凹槽倾斜一光源倾斜角度,使该光线的光路径本身即带有左右两侧具有高低差的特性,而由于该非对称式透镜的进光侧设有与相较于该第一进光面倾斜一进光差角度的该第二进光面,使该光线通过该非对称式透镜后形成的光型产生左右侧的高低差异,达到形成符合车辆照明所规范的非对称光型的目的,且相较于习知的反射式设计及透镜设计,本技术不需设置容易变形的电镀反射面及光遮片,能同时避免因电镀反射面变形导致产生的光型与预期不相同以及光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发生,能妥善提升光源的利用率,并产生符合规范的非对称光型。
附图说明
[0022]图1:本技术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的立体外观图。
[0023]图2:本技术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3:本技术中非对称式透镜的平面示意图。
[0025]图4A:本技术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的剖面图。
[0026]图4B:本技术中凹槽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5:本技术中光源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0028]图6:本技术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所产生的光型图。
[0029]附图标号说明:
[0030]1: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
[0031]10:非对称式透镜
[0032]11:第一进光面
[0033]12:出光面
[0034]13:凹槽
[0035]14:第二进光面
[0036]15:侧壁
[0037]16:容置空间
[0038]20:散热构件
[0039]30:光源模组
[0040]31:假想参考线
[0041]40:散热基板
[0042]50:支撑座
[0043]51:固定孔
[0044]52:安装孔
[0045]θ1:进光差角度
[0046]θ2:光源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48]请参看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1包含有一非对称式透镜10、一散热构件20及一光源模组30,且本实施例以该非对称式透镜10位于该车灯1的前方,该散热构件20位于该车灯1的后方进行说明。该非对称式透镜10可为一双凸透镜或一平凸透镜,该非对称式透镜10具有一进光侧及一出光侧,该进光侧位于该非对称式透镜10的前方,该出光侧位于该非对称式透镜10的后方,该进光侧上设有一第一进光面11及一凹槽13,该出光侧上设有一出光面12,且本实施例以该第一进光面11上设有该凹槽13的一侧为该车灯1的右侧,该第一进光面11上未设有该凹槽13的一侧为该车灯1的左侧。配合参考图4A、4B,该凹槽13具有一第二进光面14,且该非对称式透镜10于该第一进光面11的边缘延伸形成有一侧壁15,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非对称式透镜,具有一进光侧及一出光侧,该进光侧设有一第一进光面以及一凹槽,该凹槽具有一第二进光面,且该第二进光面较该第一进光面倾斜一进光差角度;该出光侧具有一出光面;一散热构件,设置于该非对称式透镜的该进光侧;一光源模组,设置于该散热构件上,位于该非对称式透镜与该散热构件之间,并产生射向该第一进光面及该第二进光面的一光线,且该光源模组对应该凹槽的一侧向上倾斜一光源倾斜角度;当该光源模组产生的该光线射入该第一进光面及该第二进光面时,该光线射入该第二进光面后的光路径较该光线射入该第一进光面后的光路径向上倾斜,产生非对称光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其特征在于,该凹槽设置于该第一进光面的右侧区域,该光线射入该第一进光面及该第二进光面后由该出光面射出时形成右侧光型较左侧光型高的非对称光型;该车灯还具有一假想参考线,该假想参考线与该凹槽的底边平行,该假想参考线通过该光源模组的中心,且该光源模组的右侧高于该假想参考线,且该光源模组的左侧低于该假想参考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其特征在于,该凹槽设置于该第一进光面的左侧区域,该光线射入该第一进光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政峰
申请(专利权)人:玉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