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机安装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24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电机安装组件和空调器,电机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的轴向端部的可形变圈,主体上伸出电线;电线穿过可形变圈并从可形变圈的轴向端面穿出。电机安装组件包括底壳、压板和电机,电机采用上述的电机,可形变圈位于形成于底壳与压板之间的安装位中;底壳与压板之间形成沿电机的轴向连通至安装位的开口,电线穿出开口。空调器包括电机安装组件。当电机安装到底壳与压板之间,电线从可形变圈的轴向端部沿电机的轴向穿出,即使电机振动,可形变圈的轴向末端的形变程度较小,因而电机振动时,电线上与底壳接触的地方振动较小或者不会振动,从而解决电线与底壳碰撞产生异响的问题。异响的问题。异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电机安装组件和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电机安装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空调器中,电机被固定在底壳和压板之间,电机的轴向两端均设有橡胶圈,橡胶圈被限制在底壳的下定位槽和压板的上定位槽之间。由于电机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扭力,电机运行时电机的轴向两端会产生与电机转动趋势相反的力,此时橡胶圈会产生一定的扭转形变,电机主体也随之发生一定的旋转;而当橡胶圈形变恢复时,电机主体会反向旋转,从而导致电机主体产生振动。
[0003]而现有的电机的电线出线位置位于电机主体的外周,且电线被引出后会扣在底壳的卡扣上,电机主体振动时会带动电线振动并不断与底壳碰撞而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解决电线与底壳碰撞而产生异响的电机。
[0005]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解决电线与底壳碰撞而产生异响的电机安装组件。
[0006]本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解决电线与底壳碰撞而产生异响的空调器。
[0007]本技术第一目的提供的电机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的轴向端部的可形变圈,主体上伸出有电线,可形变圈具有背向主体设置的轴向端面;电线从主体内部穿出、穿过可形变圈并从可形变圈的轴向端面穿出。
[0008]由上述方案可见,此设置下,当电机安装到底壳与压板之间,电线从可形变圈的轴向端部沿电机的轴向穿出,即使电机振动,可形变圈的轴向末端的形变程度较小,因而电机振动时,电线上与底壳接触的地方振动较小或者不会振动,从而解决电线与底壳碰撞产生异响的问题。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电线包括位于主体的内部与可形变圈的轴向端面之间的延伸部,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松弛状态。
[0010]由上可见,此设置保证可形变圈相对于电机发生扭转形变时,电线有一定的余量应对形变而不会损坏。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电线贯穿于可形变圈的轴向两端之间。
[0012]由上可见,此设置利于电线的穿插和可形变圈的安装。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还包括走线套管,走线套管固定在可形变圈上,电线穿过走线套管。
[0014]由上可见,此设置利于保护电线,还能进一步降低电线穿插难度。
[00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走线套管的至少一部分伸出至可形变圈的轴向端面之外。
[0016]再进一步的方案是,走线套管沿电机的轴向延伸。
[0017]由上可见,此设置利于进一步保护电线,且保持出线的方向,尽可能避免与底壳之间形成较大程度的接触。
[0018]进一步的方案是,主体包括外壳,外壳上形成电线归纳槽;电线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和第三延伸段,第一延伸段位于电线归纳槽内,第二延伸端穿插可形变圈,第三延伸段位于可形变圈的轴向端面之外。
[0019]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电机的轴向上,电线归纳槽外露于外壳。
[0020]由上可见,此设置使位于电机主体上的电线部分均固定在电线归纳槽中而随着电机主体转动而转动,从而避免该电线部分随意摆动而与底壳发送碰撞,产生异响。
[0021]本技术第二目的提供的电机安装组件包括底壳、压板和电机,底壳形成下定位槽,压板形成上定位槽,底壳与压板沿自下往上设置,电机设置在底壳与压板之间,上定位槽与下定位槽之间形成安装位;电机采用上述的电机,可形变圈位于安装位中;底壳与压板之间形成沿电机的轴向连通至安装位的开口,电线依次穿过可形变圈和开口。
[0022]本技术第三目的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电机安装组件,电机安装组件采用上述的电机安装组件。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电机安装组件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电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电机安装组件实施例的偏转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见图1,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底壳2、压板3和用于驱动扇叶转动的电机1,压板3从上方盖合到底壳2上以后,压板3和底壳2之间构成了容纳电机1的位置,电机1则被固定在形成于底壳2与压板3之间的位置中。
[0027]参见图1和图2,电机1包括主体11和设置在主体11轴向两端的两个橡胶圈12,橡胶圈12为本技术的可形变圈,底壳2上设有朝上设置的下定位槽(图中未示出),压板3上设有朝下设置的上定位槽(图中未示出),下定位槽和上定位槽配合形成用于固定橡胶圈12的安装位(图中未示出),且当两个橡胶圈12被分别固定在两个安装位后,主体11则悬置在底壳2与压板3之间,因而电机1产生的振动经过橡胶圈12缓冲而不会直接传递到底壳2和压板3上。
[0028]结合图3,图3中x轴坐标表示电机1的轴向尺寸,y轴坐标表示偏转角度;b区域为刚性区域,也是电机1的主体11所在区域;a1区域和a2区域均为柔性区域,也是电机1的两个橡胶圈12的所在区域。当电机1运行时,主体11会受到扭转力,而橡胶圈12则会通过自身的扭转形变抵消该扭转力,根据曲线L可知,橡胶圈12远离主体11的轴向端部的偏转角度为0。
[0029]因此,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将电机1的电线13从橡胶圈12上背离主体11的轴向端面120上引出,底壳2与压板3之间形成沿电机1的轴向连通至橡胶圈12所在安装位的开口230,电线从开口230穿出。即使电机1运行而产生偏转,电线13也不会随之转动,避免电线13与底壳2或压板3发生碰撞而产生异响。
[0030]进一步地,沿电线13自身的延伸方向,电线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131、第二延伸段(图中未示出)和第三延伸段133。主体11包括外壳,外壳上形成电线归纳槽111,电线归纳槽111外露于外壳的轴向上的表面110,且电线归纳槽111沿电机1的径向延伸。第一延伸段131位于电线归纳槽内,第二延伸段132沿电机1的轴向穿插在橡胶圈12的通孔内,第三延伸段133从该橡胶圈12的轴向端面120伸出。
[0031]另外,为利于穿插橡胶圈12且利于固定电线13的走向,橡胶圈12固定有走线套管130,走线套管130沿电机1的轴向插入橡胶圈12且其中一部分伸出于轴向端面120之外,电线13穿过该走线套管130。其中,走线套管130可以是柔性的绝缘电线外皮,也可以是硬质的塑料管段。
[0032]另外,再参见图3,由于位于区域b区域的主体11会相对于处于a1区域或a2区域的橡胶圈12的轴向端面120转动,因此,为避免该相对转动对电线13造成影响,电线13上位于主体11与橡胶圈12之间的一个延伸部应当处于松弛状态,从而使电线13有余长应对转动带来的牵拉,该延伸部可以是第一延伸段131的部分、第一延伸段131的全部、第二延伸段的部分或第一延伸段131的部分与第二延伸段的部分的结合。
[0033]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线可以倾斜于电机的轴向的方向穿过橡胶圈。
[0034]在其他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的轴向端部的可形变圈,所述主体上伸出有电线,所述可形变圈具有背向所述主体设置的轴向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从所述主体内部穿出、穿过所述可形变圈并从所述可形变圈的所述轴向端面穿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与所述可形变圈的所述轴向端面之间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松弛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贯穿于所述可形变圈的轴向两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走线套管,所述走线套管固定在所述可形变圈上,所述电线穿过所述走线套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套管的至少一部分伸出至所述可形变圈的所述轴向端面之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套管沿所述电机的轴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东陈楷黄军黄仕麒朱运玉余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