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排棒体、绝缘硬质电缆组件及电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04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3
一种铜排棒体,包括铜排绝缘壳体部件以及嵌设在铜排绝缘壳体部件内的铜排,铜排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接触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及一种绝缘硬质电缆组件,包括铜排棒体以及安装在铜排棒体两端的铜排绝缘体;一种电源组件,包括绝缘硬质电缆组件、底部设有端子的印制板、螺钉,接触件上装有用于与铜排绝缘体连接的铆接螺母,印制板通过螺钉安装在绝缘硬质电缆组件上从而使端子与接触件紧贴配合,从而实现铜排与连接器的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绝缘硬质电缆组件具有与连接器或端子快速安装的接口,通过螺钉安装将铜排与连接器进行转接导通,结合了连接器特点实现铜排转接功能,安装效率高。安装效率高。安装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排棒体、绝缘硬质电缆组件及电源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铜排棒体、绝缘硬质电缆组件及电源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铜排类电缆组件一般采用PET膜或喷漆粉工艺绝缘,而其前端用于和连接器内部接触件实现电性连接的端部接头是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接触导通。PET膜压合内部会有气泡产生,且PET膜压合后截断面处的密封效果会很差,一般需要压合后四周封胶水来绝缘,喷粉绝缘则很难管控喷粉厚度,且对于数根铜排叠加一起压合的形状及尺寸控制PET膜与喷粉均难以达到产品尺寸精度高的要求,PET膜及喷粉一般适用于单根铜排的绝缘加工。电缆端部接头通过焊接或螺钉进行安装时,装配效率低,维护或维修时不便拆卸,并且焊接方式不便于户外有限条件工况下操作,对焊接可靠性无法感性判定是否达到预期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排棒体、绝缘硬质电缆组件及电源组件。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铜排棒体,包括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以及嵌设在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内的铜排,铜排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延伸出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并用于和电缆或印制板导通的接触件202;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包括压合连接的多层绝缘板及多层半固化片,且每相邻两层绝缘板之间设置一层半固化片,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 的外侧均为绝缘板;所述铜排镶嵌在非外侧的绝缘板内,且镶嵌有铜排的绝缘板间隔布置。
[0005]优选的,铜排与其所嵌设的绝缘板厚度相等,且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根据铜排中间段或接触段不同尺寸进行调整,保证铜排非接触部分包裹严实,保证其绝缘性能。
[0006]优选的,铜排棒体2中间段与两端的接触段的宽度不同,通过调整内部铜排及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的尺寸来适配不同安装高度需求。
[0007]优选的,接触件202上装有用于与铜排绝缘体3连接的铆接螺母204。
[0008]优选的,铜排绝缘体3上设有与铆接螺母204配合使用的安装孔302,至少一个安装孔302内设有凸筋3021,铆接螺母204通过强装的方式安装在该安装孔302内。
[0009]优选的,接触件202至少是从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端部的一侧延伸突出并折弯而成,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上设有溢胶槽203,溢胶槽203设在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 上的位置与接触件202延伸凸出的位置相对应。
[0010]本技术还提及一种绝缘硬质电缆组件,包括铜排棒体2以及安装在铜排棒体两端的铜排绝缘体3;铜排棒体2为上述的铜排棒体,铜排绝缘体3上设有防脱钩305,当铜排棒体2安装在铜排绝缘体3上时,铜排棒体2位于防脱钩305的下方,防脱钩305 突出且高于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从而防止铜排棒体2脱离铜排绝缘体3。
[0011]优选的,铜排绝缘体3上设有隔档304,当铜排棒体2安装在铜排绝缘体3上时,隔档
304位于两个接触件202之间,隔档304上设有在铜排棒体2与铜排绝缘体3装配时起引导作用的斜面3041。
[0012]本技术还提及一种电源组件,包括绝缘硬质电缆组件1、设有端子5的印制板 4、螺钉6,绝缘硬质电缆组件1为上述所述的绝缘硬质电缆组件,接触件202上装有用于与铜排绝缘体3连接的铆接螺母204,印制板4通过螺钉安装在绝缘硬质电缆组件1 上从而使端子5与接触件202紧贴配合,从而实现铜排与连接器的导通;通过配合不同高度的端子5来适应不同安装高度的印制板4的安装需要。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4]1、本技术的铜排棒体采用多层复合结构连接将铜排通过FR4铣槽埋入同层,采用层压方式进行制造,结构紧凑,绝缘性能优异,与连接器内部接触件相接触导通的两端采用铜排接触件形式,螺钉装配便于实现快速连接,相比现有的焊接方式具备装配效率高的优势。
[0015]2、本技术的铜排棒体两端进一步结合配套的铜排绝缘体组成绝缘硬质电缆组件,该绝缘硬质电缆组件具有与连接器或端子快速安装的接口,通过螺钉安装将铜排与连接器进行转接导通,结合了连接器特点实现铜排转接功能,安装效率高。
[0016]3、本技术的绝缘硬质电缆组件中,铜排绝缘体与铜排棒体连接后,通过安装孔的强装凸筋结构以及与绝缘体的防脱钩配合以防止铜排棒体脱离铜排绝缘体。
[0017]4、本技术的电源组件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便于维护或维修。
[0018]以上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电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施例中绝缘硬质电缆组件与高度不同的印制板相连接的示意图。
[0021]图3是绝缘硬质电缆组件与印制板安装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是绝缘硬质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铜排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铜排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铜排棒体与铜排绝缘体的装配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
绝缘硬质电缆组件,2

铜排棒体,201

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2

接触件,3

铜排绝缘体,301

绝缘体壳体,302

安装孔,3021

凸筋,303

台阶,304

隔挡,3041

斜面,305

防脱钩,4

印制板,401

槽,5

端子,6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铜排棒体、绝缘硬质电缆组件及电源组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9]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电源组件包括绝缘硬质电缆组件1、通过螺钉6安装在绝缘硬质电缆组件1上的印制板4,印制板4的底部焊接有端子5(小板凳),端子5(小板凳)和印制板4的相对位置固定,绝缘硬质电缆组件1位于端子5(小板凳)的正下方。
[0030]绝缘硬质电缆组件1包括铜排棒体2以及安装在铜排棒体两端的铜排绝缘体3,请参阅图5,铜排棒体2包括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以及设置在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内的铜排,铜排的两端均设有延伸突出于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前端的接触件202,铜排的中间部分则被包裹固定在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内部,本实施例中,接触件202为铜排从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的两端的一侧延伸突出并折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排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以及嵌设在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内的铜排,铜排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延伸出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并用于和电缆或印制板导通的接触件(202);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包括压合连接的多层绝缘板及多层半固化片,且每相邻两层绝缘板之间设置一层半固化片,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的外侧均为绝缘板;所述铜排镶嵌在非外侧的绝缘板内,且镶嵌有铜排的绝缘板间隔布置,铜排棒体(2)中间段与两端的接触段的宽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排棒体,其特征在于:铜排与其所嵌设的绝缘板厚度相等,且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根据铜排中间段或接触段不同尺寸进行调整,保证铜排非接触部分包裹严实,保证其绝缘性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排棒体,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内部铜排及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的尺寸来适配不同安装高度需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排棒体,其特征在于:接触件(202)上装有用于与铜排绝缘体(3)连接的铆接螺母(20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排棒体,其特征在于:铜排绝缘体(3)上设有与铆接螺母(204)配合使用的安装孔(302),至少一个安装孔(302)内设有凸筋(3021),铆接螺母(204)通过强装的方式安装在该安装孔(302)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排棒体,其特征在于:接触件(202)至少是从铜排绝缘壳体部件(201)端部的一侧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亚伟刘向阳李立新柳先波韩云钊张志中杜帅帅许蔚王恒习冰寒田旭胡竣浩闫丰献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