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048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包括彼此对接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多个第一端子与一对第一金属件。第一本体具有中岛结构与环绕中岛结构的第一容置槽。第一端子分别配置于第一容置槽中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金属件分别配置于第一容置槽中彼此相对的第三侧与第四侧。第一金属件具有延伸至第三侧底部或第四侧底部的基部,以及从基部延伸出彼此背对的一对第一弹臂。背对的一对第一弹臂。背对的一对第一弹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对板连接器用于连接不同的电路板,具有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以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藉此令电路板之间相互连接。在智慧手机等行动装置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尺寸非常微小,导致各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与寿命亦降低。
[0003]再者,上述结构强度降低还反应在公端(插头)与母端(插座)的插拔动作上,也就是部分结构因强度或端子弹力降低,导致在公端与母端相互拔离的过程中因结构干涉所产生的破坏。
[0004]据此,如何提高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以维持并耐受公端、母端的插拔动作,实为相关技术人员所需思考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彼此对接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多个第一端子与一对第一金属件。第一本体具有中岛结构与环绕中岛结构的第一容置槽。第一端子分别配置于第一容置槽中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金属件分别配置于第一容置槽中彼此相对的第三侧与第四侧。第一金属件具有延伸至第三侧底部或第四侧底部的基部,以及从基部延伸出彼此背对的一对第一弹臂。
[0006]优选地,上述的第一弹臂与部分第一端子呈同线排列。
[0007]优选地,上述的第一弹臂是插座连接器的电源端子。
[0008]优选地,上述的第一金属件包括配置于第一本体周缘上的三个鞍部,彼此邻接排列成ㄇ字形,位于中间的鞍部延伸出上述的基部,各鞍部接触第一本体的三个相异表面。
[0009]优选地,上述的第一金属件包括配置于第一本体周缘上的三个鞍部,彼此邻接排列成ㄇ字形,第一弹臂分别朝向位于首位及末位的鞍部的内倾。
[0010]优选地,上述的第一金属件还包括第二弹臂,从基部延伸至中岛结构,第二弹臂位于第一弹臂之间。
[0011]优选地,上述的第一容置槽在第三侧与第四侧是贯孔,基部经由贯孔而从第一本体的底面暴露出。
[0012]优选地,上述的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多个第二端子以及一对第二金属件。第二本体具有第二容置槽。第二端子分别配置在第二本体的相对两侧。第二金属件配置在第二本体的另一相对两侧。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第二本体插入第一容置槽,中岛结构插入第二容置槽,第一金属件通过第一弹臂抵接第二金属件。
[0013]优选地,上述的第二金属件包覆第二本体的相异五个表面。
[0014]优选地,上述的第二金属件还具有坡面,以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坡
面抵接并导引第一金属件的第二弹臂。
[0015]基于上述,板对板连接器组件是由彼此对接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成,其中插座连接器的一对第一金属件除了结合至第一本体的相对两侧之外,还进一步地形成延伸至第一本体之容置槽底的基部与从基部延伸出且彼此背对的第一弹臂。据此,所述第一弹臂能进一步地作为与插头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结构,而提高板对板连接器组件之间的电性接触面积,而在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前提下适于进行较大电流传输作业。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
[0018]图3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的爆炸图。
[0019]图4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5是图2的插头连接器的爆炸图。
[0021]图6与图7分别是图1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于不同视角的剖面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10: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0024]21、22:电路板
[0025]100:插座连接器
[0026]110:第一本体
[0027]111:中岛结构
[0028]112:第一容置槽
[0029]120:第一金属件
[0030]130:第一端子
[0031]200:插头连接器
[0032]210:第二本体
[0033]211:第二容置槽
[0034]220:第二金属件
[0035]221:坡面
[0036]230:第二端子
[0037]A1、A2、A3:鞍部
[0038]A4:基部
[0039]A5、A6:第一弹臂
[0040]A7:第二弹臂
[0041]A11、A31:内倾
[0042]B1、B2、B3、B4、B5:L形部件
[0043]C1:中心轴
[0044]R1:第一侧
[0045]R2:第二侧
[0046]R3:第三侧
[0047]R4:第四侧
[0048]X

Y

Z:直角座标。
具体实施方式
[004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组件10包括彼此对接的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其中插座连接器100例如是配置在电路板21上,而插头连接器200例如是配置在电路板22上,以在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对接时,得以使电路板21、22之间的电性连接。
[0050]图3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3,本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包括第一本体110、多个第一端子130与一对第一金属件120。第一本体110具有中岛结构111与环绕中岛结构111的第一容置槽112。第一端子130分别配置于第一容置槽112中彼此相对的第一侧R1与第二侧R2。第一金属件120分别配置于第一容置槽112中彼此相对的第三侧R3与第四侧R4。再者,第一金属件120具有延伸至第三侧R3底部或第四侧R4底部的基部A4,以及从基部A4延伸出且彼此背对的一对第一弹臂A5、A6。
[0051]进一步地说,如图3所示,第一金属件120包括配置于第一本体110周缘上的三个鞍部A1、A2与A3,且这些鞍部A1~A3彼此邻接排列成ㄇ字形而跨置于第一容置槽112旁,以使各鞍部A1~A3接触第一本体110的三个相异表面。以图3所示鞍部A3为例,其会接触于第一本体110的右侧面、顶面与第一容置槽112的内侧面。
[0052]图4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与图4,此外,位于中间的鞍部A2进一步延伸出上述的基部A4,且第一容置槽112在第三侧R3与第四侧R4是贯孔,以让第一金属件120的基部A4会经由贯孔(图4是以第四侧R4为例)而从第一本体110的底面暴露出。
[0053]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端子130呈两列地配置于第一本体110,而第一金属件120的第一弹臂A5、A6分别与部分第一端子130呈同线排列,因此两个第一金属件110的四个第一弹臂A5、A6也是同前述两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一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具有一中岛结构与环绕所述中岛结构的一第一容置槽;多个第一端子,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彼此相对;一对第一金属件,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一第三侧与一第四侧,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彼此相对,其中所述第一金属件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三侧底部或所述第四侧底部的一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出彼此背对的一对第一弹臂;以及一插头连接器,对接所述插座连接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与部分各所述第一端子呈同线排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弹臂是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电源端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件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周缘上的三个鞍部,彼此邻接排列成ㄇ字形,位于中间的所述鞍部延伸出所述基部,各所述鞍部接触所述第一本体的三个相异表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件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周缘上的三个鞍部,彼此邻接排列成ㄇ字形,所述对第一弹臂分别朝向位于首位及末位的各所述鞍部的内倾。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件还包括一第二弹臂,从所述基部延伸至所述中岛结构,所述第二弹臂位于所述对第一弹臂之间。7.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大德石梅梁亚平史平刘猛葛曼谢浩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