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力电液转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01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动力电液转辙机,属于铁路道岔用转辙机技术领域。该转辙机包括转辙机油缸和与其连接的双动力液压站,双动力液压站包括两个并联的油泵系统。每个油泵系统均包括油泵和与其连接的电机,油泵与油箱连接的两个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单向阀组,油泵与转辙机油缸连接的油管上均设有单向阀。转辙机油缸两侧的油管上还设有回油管,回油管上设有液控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两个并联的油泵系统同时为转辙机油缸提供动力,若其中一个油泵系统出现故障,自动隔离主油路,另一个油泵系统仍能正常驱动转辙机油缸完成道岔牵引转换动作,满足道岔转换需求,提高现有电液转辙机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度,满足铁路高速发展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动力电液转辙机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道岔用转辙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动力电液转辙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对道岔转换系统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无论是全主机的多牵引点道岔的电液转辙机配置还是主、付机的电液转辙机配置,道岔转换系统中均是采用一套电机油泵系统。一旦该电机油泵系统发生故障,将会导致整个转换系统失去电动模式,只能人工干预采取手动方法转换,给道岔转换的可靠性带来风险。
[0003]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液转辙机转换系统在结构、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双动力电液转辙机,使其通过双动力液压站同时为电液转辙机油缸提供动力,提高现有电液转辙机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度,满足铁路高速发展需求,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动力电液转辙机,使其通过双动力液压站同时为电液转辙机油缸提供动力,提高现有电液转辙机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度,满足铁路高速发展需求,从而克服现有的转辙机的不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动力电液转辙机,包括转辙机油缸和与其连接的双动力液压站,所述双动力液压站包括两个并联的油泵系统。
[0006]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油泵系统均包括油泵和与其连接的电机,所述油泵与油箱连接的两个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单向阀组,所述油泵与所述转辙机油缸连接的油管上均设有单向阀。
[0007]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阀组包括两个串联的单向阀。
[0008]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泵与油箱连接的两个进油管路上还设有滤清器。
[0009]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辙机油缸两侧的油管上还设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上设有液控单向阀。
[0010]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油管上还设有回油滤清器。
[0011]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辙机油缸两侧的油管上还连接溢流阀。
[0012]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液转辙机还包括与所述转辙机油缸并联的启动油缸。
[0013]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液转辙机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转辙机油缸动作时间的监测单元和与所述监测单元连接的预警单元。
[0014]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双动力电液转辙机通过采用两个并联的油泵系统同时为转辙机油缸提供动力,满足转辙机油缸的道岔牵引转换动作,若两个并联的油泵系统中一组油泵系统出现故障,另一组油泵系统仍能正常驱动转辙机油缸完成道岔牵引转换动作,满足道岔
转换需求,避免整个转辙机动力系统的瘫痪,提高现有电液转辙机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度,满足铁路高速发展需求。
[0016]2.还通过在油泵的进油管上设单向阀组,能防止单个单向阀失效而导致的失压现象,提高油路系统的可靠性;还通过在油泵的出油管上设置单向阀,能起到当该油泵出现故障时,将该油泵与主油路自动隔离,保证冗余油泵系统的正常工作。
[0017]3.还通过设置回油管,在回油管上设置液压单向阀,满足开式油路的设置,并通过在进油管和回油管上均设置滤清器,既能避免污染物在油路系统中的循环,又能保证整个转辙机油路系统中高压油的清洁度,延长转辙机的使用寿命。
[0018]4.还通过设置监测单元和预警单元,可对转辙机转换动作时间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故障,及时预警,为及时解决故障提供安全保障,大大增加了转辙机转换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上述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双动力电液转辙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双动力电液转辙机包括转辙机油缸(图中未示出)和与其连接的双动力液压站。所述双动力液压站包括两个并联的油泵系统,以便同时为转辙机油缸提供动力。
[0022]本实施例中一个油泵系统包括油泵3和与其连接的电机31,所述油泵3与油箱5连接的一个进油管路上设有单向阀组32和滤清器34,另一个进油管路上设有单向阀组33和滤清器35,且所述油泵3与所述转辙机油缸连接的油管上均设有单向阀36、37,如油泵3与转辙机油缸连接的油管1上设有单向阀36,与转辙机油缸连接的油管2上设有单向阀37。该单向阀36、37的作用是:当该油泵系统出现故障时,单向阀36、37能起到将该油泵系统与主油路隔离的作用,保证冗余油泵系统的正常工作。
[0023]还如附图1所示,另一个油泵系统包括油泵4和与其连接的电机41,所述油泵4与油箱5连接的一个进油管路上设有单向阀组42和滤清器44,另一个进油管路上设有单向阀组43和滤清器45。同样,所述油泵4与所述转辙机油缸连接的油管上均设有单向阀46、47,如油泵4与转辙机油缸连接的油管1上设有单向阀46,与转辙机油缸连接的油管2上设有单向阀47,同样保证该油泵系统不工作时与主油路的隔离。
[0024]其中,单向阀组32、33、42、43均是包括两个串联的单向阀,防止单个单向阀失效而导致的失压现象,提高油路系统的可靠性。
[0025]这样,两个并联的油泵系统能同时为转辙机油缸提供动力,如电机31、41同时启动并向同一侧转动时,油泵3、4向同一侧输出高压,如油泵3和油泵4分别通过单向阀组32和单向阀组42从油箱吸油,通过油泵的高压油由于单向阀组33和单向阀组43阻止高压油回油箱,则高压油只能通过单向阀37和单向阀47向油管2供油,促使转辙机油缸动作;相反,当电机31、41同时启动并向相反方向转动时,油泵3、4向相反方向的输出高压,如油泵3和油泵4分别通过单向阀组33和单向阀组44从油箱吸油,通过油泵的高压油由于单向阀组32和单向
阀组42阻止高压油回油箱,则高压油只能通过单向阀36和单向阀46向油管1供油,促使转辙机油缸转换动作。
[0026]为了提高整个油路的高压油清洁度,该转辙机油缸两侧的油管1、2上还设有回油管11、12,且回油管11上设有液控单向阀12,回油管21上设有液控单向阀22,便于转辙机油缸的回油能通过液控单向阀顺利回油。
[0027]本实施例中回油管11、21上还设有回油滤清器14。这样该转辙机的油路系统采用开放式油路,吸油和回油分别通过不同的滤油器过滤,避免了污染物在油路系统中的循环,便于提高整个油路的高压油清洁度。
[0028]还有,转辙机油缸两侧的油管1、2上还分别连接溢流阀13、23,用于保证油泵在正反转转换时,防止转换系统的过载,起到保护电机和油泵的作用。
[0029]本实施例中电液转辙机还包括与转辙机油缸并联的启动油缸6,用于改善油泵系统的启动特性,保证每个油泵系统均能顺利启动。
[0030]本技术双动力电液转辙机的工作原理为:正常情况下,2台电机31、41同时顺时针转动时,2台油泵3、4同时从左侧向右侧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动力电液转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辙机油缸和与其连接的双动力液压站,所述双动力液压站包括两个并联的油泵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电液转辙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油泵系统均包括油泵和与其连接的电机,所述油泵与油箱连接的两个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单向阀组,所述油泵与所述转辙机油缸连接的油管上均设有单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电液转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包括两个串联的单向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电液转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与油箱连接的两个进油管路上还设有滤清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电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俊明阎鹏赵建平边衡唐军挪吴东李志杰赵健李艳贺尧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京丰铁路电务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