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轨防挤岔转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092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3
一种道轨防挤岔转辙器,属于铁路调车技术领域。设计一种具有防挤岔功能的转辙机,将常规的刚性尖轨改变成可单向摆动的尖轨并设计了隐藏式传动机构,当在列车正确的行进方向上尖轨没有脱离完全而发生挤岔情况时,在车轮的挤压力作用下,尖轨能够自动向轨道内侧摆动并推动支撑尖轨的液压缸收缩,液压缸内活塞后退导致腔室内压强增高,高压油顶开电子单向压力阀回流入油箱。同时,电子单向压力阀开通后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滑台底部的电机通电旋转,滑台带动尖轨向远离车轮的方向移动,当尖轨运行至安全位置时,油箱开始向被压缩的液压缸注入液压油,弯折的尖轨回归原位。弯折的尖轨回归原位。弯折的尖轨回归原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轨防挤岔转辙器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调车
,具体地说是一种道轨防挤岔转辙器。

技术介绍

[0002]道岔是铁路线路上让机车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衔接装置,是铁路线 路上最为重要的特殊设备之一,是机车进路中的限制条件,属于铁路线路上的 薄弱环节,目前常用的防挤岔手段是通过信号发射器以无线传输方式向车载接收装置发送信息,信息的发送与道岔控制电路继电器的动作相关联:若车辆运行方向与防护的道岔开通方向一致,则信号发射器不发送信息,反之,则发送 信息。车载接收装置接收到来自信号发射器的信号后,将其反馈到轨道车运行控制系统,控制轨道车进行紧急制动。虽然此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挤岔的发生,但是只考虑的道岔的开通方向是否正确,并未考虑此时调车信号是否允许越过
[0003],不能确保轨道车冒进调车信号机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道轨防挤岔转辙器。
[0005]本技术的核心技术思想是:设计一种具有防挤岔功能的转辙机,将常规的刚性尖轨改变成可单向摆动的尖轨并设计了隐藏式传动机构,当在列车正确的行进方向上尖轨没有脱离完全而发生挤岔情况时,在车轮的挤压力作用下,尖轨能够自动向轨道内侧摆动并推动支撑尖轨的液压缸收缩,液压缸内活塞后退后腔室内压强增高,高压油顶开电子单向压力阀回流入油箱内。同时,电子单向压力阀开通后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滑台底部的电机通电旋转,滑台带动尖轨向远离车轮的方向移动,当尖轨运行至安全位置时,油箱开始向被压缩的液压缸注入液压油,弯折的尖轨回归原位。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道轨防挤岔转辙器,包括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的一端加工成尖头另一端加工出半边圆弧,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通过转轴与滑轨连接,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通过第一销轴与摆臂连接,摆臂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输出轴连接,摆臂和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之间安装弹簧,摆臂通过第三销轴固定在滑台上,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通过管路与油箱连接。
[0008]滑台安装在动子上,动子包括硅钢和线圈两部分,线圈安装在硅钢内部的线槽内,动子的内孔安装螺母套筒,螺母套筒与螺杆套筒啮合,螺杆套筒为中空结构,螺杆内部定子,定子包括永磁体和主轴,永磁体等角度的粘贴在主轴的外圆面,主轴通过平键与螺杆套筒连接,动子的两侧安装风琴罩,滑台上安装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滑台的底部有枕木。
[0009]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安装在直轨中间,直轨的一侧分别安装过渡直轨和过渡弯轨,过渡直轨和过渡弯轨交叉处安装轨心。
[0010]本技术的一种道轨防挤岔转辙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设计的弹性尖轨在遇到车轮挤压时能够自动向内侧偏转,同时联动的变轨电
机在收到液压缸信号后能自动带动轨道向远离车轮的方向偏移,避免了车轮将尖轨挤弯,当尖轨运行至设定的安全距离时,控制器控制液压缸伸长,将偏转的尖轨推回原位,自动化程度很高。
[0012](2)设计的电机丝杠机构将电机的定子和动子集成在螺母和螺杆内,极大地减小了传动系统的体积,本设计中安装在滑台底部的电机丝杠传动系统能够有效的避免碎石和灰尘对传动系统造成的破坏,提高了变轨传动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安装示意图;
[0014]附图2是本技术结构仰视图;
[0015]附图3是本技术结构左视剖面图;
[0016]附图4是本技术结构尖轨剖面图;
[0017]附图5是本技术结构动子剖面图;
[0018]图中,101、第一尖轨,102、第二尖轨,201、第一销轴,202、第二销轴,203、第三销轴, 3、转轴,4、摆臂,5、弹簧,601、第一液压缸,602、第二液压缸,7、油箱,8、滑轨,9、滑台, 10、直轨,11、过渡直轨,12、轨心,13、过渡弯轨,14、螺母套筒,15、动子、151、硅钢,152、线圈,16、平键,17、螺杆套筒,18、定子,181、永磁体,182、主轴,19、动力箱体,20、枕木,21、风琴罩,22、导轨,2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以下详细说明。
[0020]一种道轨防挤岔转辙器,包括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的一端加工成尖头另一端加工出半边圆弧,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通过转轴3与滑轨8连接,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通过第一销轴201与摆臂4连接,摆臂4通过第二销轴202与第一液压缸601和第二液压缸602的输出轴连接,摆臂4和第一液压缸601和第二液压缸602之间安装弹簧5,摆臂4通过第三销轴203固定在滑台9上,第一液压缸601和第二液压缸602通过管路与油箱7连接。
[0021]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油箱7上安装液压泵和电磁回流单向阀,在正常情况下,电磁回流单向阀关闭,第一液压缸601和第二液压缸602内的液压油处于保压状态,当第一液压缸601或者第二液压缸602遭受挤压后,电磁回流单向阀打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回流入油箱7。
[0022]进一步,当尖轨移动至安全距离后,液压泵开启,油箱为液压缸供油。
[0023]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由于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的端部加工的圆弧只占半边,所以受力后,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只能向导轨内侧转动而不能反向转动。
[0024]滑台9安装在动子15上,动子15包括硅钢151和线圈152两部分,线圈152安装在硅钢151内部的线槽内,动子15的内孔安装螺母套筒14,螺母套筒14与螺杆套筒17啮合,螺杆套筒17为中空结构,螺杆内部定子18,定子18包括永磁体181和主轴182,永磁体181等角度的粘贴在主轴182的外圆面,主轴182通过平键16与螺杆套筒17连接,动子15的两侧安装风
琴罩21,滑台9上安装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滑台的底部安装滑块23,滑块23安装在导轨22上,滑台9的两侧有枕木20。
[0025]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动子15内的线圈152通电后产生交变磁场,与主轴182上永磁体181产生的磁场相互耦合,产生带动主轴182旋转的切向力。
[0026]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安装在直轨10中间,直轨10的一侧分别安装过渡直轨11和过渡弯轨13,过渡直轨11和过渡弯轨13交叉处安装轨心12。
[0027]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当列车处于A位置且按照箭头方向移动时,滑台9带动第一尖轨101贴紧在直轨10的一侧,如果尖轨位置未贴紧,将在D1位置发生挤岔。
[0028]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当列车处于B位置且按照箭头方向移动时,滑台9带动第二尖轨102贴紧在直轨10的另一侧,如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轨防挤岔转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所述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的一端加工成尖头另一端加工出半边圆弧,所述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通过转轴(3)与滑轨(8)连接,所述第一尖轨(101)和第二尖轨(102)通过第一销轴(201)与摆臂(4)连接,所述摆臂(4)通过第二销轴(202)与第一液压缸(601)和第二液压缸(60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摆臂(4)和所述第一液压缸(601)和第二液压缸(602)之间安装弹簧(5),所述摆臂(4)通过第三销轴(203)固定在滑台(9)上,所述第一液压缸(601)和第二液压缸(602)通过管路与油箱(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道轨防挤岔转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9)安装在动子(15)上,所述动子(15)包括硅钢(151)和线圈(152)两部分,所述线圈(152)安装在所述硅钢(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